查看原文
其他

婺源观鸟经济观察

吕富来 当代江西 2024-05-12

在婺源这片青山绿水间,一幅观鸟旅游大美画卷为乡村振兴留下生动注脚。


“飞时能遮云和月, 落时不见湖边草。” 眼下正值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人鸟共生”的秀美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日益向好,“观鸟”已成为江西不少地方的名片,南昌高新区鲤鱼洲白鹤小镇、新建南矶山、永修吴城、遂川千年鸟道等都是久负盛名的观鸟胜地,当然也少不了最美乡村婺源。

航拍婺源。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年10月底,婺源举办全国观鸟赛,来自我国各地的30余支观鸟队伍,短短几天内在婺源有效记录到了野生鸟类192种,其中包括蓝冠噪鹛、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东方白鹳、朱鹮、黄胸鹀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白腿小隼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2种,还有厚嘴苇莺等新记录鸟类5种。
按理说,过境鸟类有着明显的季节特点,秋季并非婺源观鸟热门季节。但此次,全国观鸟赛以较短的比赛时长和丰富的观鸟种数,刷新了观鸟成果,反映了婺源是我省乃至全国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珍稀鸟类“栖居天堂”的名号名副其实。尤其是蓝冠噪鹛的现身,更让婺源名声大噪。
根据鸟类专家多年的跟踪调查,蓝冠噪鹛在婺源秋口镇石门、鹤溪,太白镇曹门、湖田等地均有集群现身,但总数不到250只。
秋口镇石门村是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中心区,也是世界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自然保护小区,植被多样、生态良好。
为了保护好饶河源国家重要湿地,婺源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编制《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五年规划》,打造蓝冠噪鹛科普馆、湿地公园研学基地、樱花休闲步道等一批生态景观,倾心呵护“地球之肾”,为蓝冠噪鹛提供栖息“安乐窝”。

蓝冠噪鹛。葛东升/摄
据统计,如今的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有湿地维管束植物58科、169属、217种;野生脊椎动物410种,其种数占我省已知脊椎动物总种数的47.8%。优越的自然湿地生态,也吸引了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野生鸳鸯、蓝喉蜂虎、虎斑地鸫等40多种珍禽栖息、繁衍,“百鸟和鸣、水欢鱼跃”的美丽景象频频上演。
婺源县坚持宏观思维、系统理念抓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观鸟来婺源”旅游品牌,发展观鸟经济埋好了伏笔、铺好了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婺源在全国首创建立珍稀动物型、自然生态型、水源涵养型等自然保护小区193处,保护面积65.4万亩,获评世界发明奖。
如今,婺源实施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工程,将全县10.98万公顷山林全部纳入公益林生态补偿范围。出台《婺源县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若干规定》,开展我省首个县级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等,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使得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3.67%,植被覆盖率90%以上。
“良禽择木而栖”,婺源野生鸟类由2012年科考调查时的286种,增加到了如今的35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62种。

在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白腿小隼正在枝头嬉戏。张卫国/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孕育不得杀,壳卵不得采”……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爱鸟、观鸟、护鸟、咏鸟、绘鸟”的优良传统。现今,国家设立了“爱鸟周”,爱鸟护鸟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婺源,受朱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教化与影响,当地百姓养成了尊重自然、敬畏山水的生态自觉,爱鸟、护鸟意识根深蒂固,留下了“隔坞人家叫午鸡,幽深不让武陵溪。白沙翠羽一双浴,红树画眉无数啼。”(王友亮《婺源道中》)等诸多爱鸟、护鸟诗篇。
1985年,英国剑桥学者马丁·威廉姆斯(Martin Williams)来到我国北戴河观鸟。几年后,英国人把北戴河打造成了国际观鸟胜地。如今,我国观鸟人群迅猛增长,观鸟经济每年蕴藏的商机不下100亿元。
婺源,作为观鸟旅游的“后起之秀”,却有着敢为人先的生态智慧与绿色担当。2007年,我国权威的《风景名胜》杂志评选观鸟胜地,将婺源位列我省第一、全国第七。相对于“中国观鸟之乡”湖北京山而言,婺源森林覆盖率、鸟类记录种数多出了36%和50%。如今,婺源野生鸟类种数约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22%,跻身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仅存于婺源的蓝冠噪鹛“飞”入加拿大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再度引发全球关注。荣获四川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熊猫亚洲制作奖”的纪录片《稀世之鸟·蓝冠噪鹛》为“观鸟来婺源”作了最好的宣传。

蓝冠乡村森林公园。

近些年,为了让塑造观鸟胜地名片,发展观鸟经济,婺源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2019年,婺源参加“蓝冠噪鹛科学发现百年”纪念活动,开展婺源观鸟及徽文化体验活动,举行“爱鸟爱自然·做个环保人”婺源观鸟夏令营活动;
2020年,爱鸟国际“观鸟中国行”活动走进婺源,“保护珍稀鸟类(蓝冠噪鹛)·传承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婺源召开;
2021年,举行“走进中国最美乡村·探索奇妙自然世界”婺源观鸟自然探索夏令营活动,开展“中国·婺源首届观鸟节”系列活动;
2022年,婺源蓝冠噪鹛保护中心挂牌成立,举办中华秋沙鸭主题摄影大赛;
今年4月,举办我省第42届“爱鸟周”主题宣传活动暨婺源朱鹮保护行动;
今年10月,举办第十届中法环境月系列活动暨蓝冠噪鹛科研交流会上,观看《稀世之鸟·蓝冠噪鹛》、发布《爱鸟宣言》、颁奖蓝冠噪鹛“护鸟大使”、公布全国观鸟赛获奖队伍、发布《婺源生态观鸟手册》、发行《婺源观鸟地图》……
为了发展观鸟经济,婺源还开发了珍禽文创品、发行了珍禽明信片、编印了珍禽一本通、组建了珍禽护鸟队、划定了珍禽保护区……在石门村,萌呆了的蓝冠噪鹛标志物,成了观鸟旅游“引路石”。
如今,婺源拥有我国唯一以“森林鸟类”命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置身婺源,但见重要观鸟点星罗棋布,“蓝冠噪鹛寻梦之旅”“迁徙候鸟山水之约”“明星鸟种绿野仙踪”“紫阳休闲观鸟导赏”等精品观鸟线路游人如织,“五大名旦”(蓝冠噪鹛、朱鹮、中华秋沙鸭、白腿小隼、白颈长尾雉)“五朵金花”(鸳鸯、白鹇、短尾鸦雀、蓝喉蜂虎、黑冠鹃隼)养眼养心养神……

众多拍鸟爱好者聚集婺源浙源乡察关村拍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婺源人爱鸟护鸟的努力也让他们收获了生态的红利。
江湾镇晓起村村民余志标,借助自家房屋“与鸟为邻”的独特优势,打造观鸟客栈,当起《鸟网》婺源联络站站长,年接待白腿小隼摄影发烧友达1万多人。如今,余志标担任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肩负着森林鸟类保护新使命。
太白镇曹门村村民汪延旺,悉心呵护栖居在自家老屋边香樟树上频频出没的蓝冠噪鹛,当起“鸟叔”,建立“曹门噪鹛群”,使得“噪鹛人家”声名鹊起,一家人享受生态福利,乐享观鸟红利;
赋春镇洪家村田野里,时常出没一群白鹇,它们觅食、嬉戏,成为一道美丽景观,受到村民悉心保护,促进了全村观鸟经济发展壮大;

在婺源秋口镇金水湾河域,大批野生鸳鸯在嬉戏。

太白镇玉坦村大洲尾,除了中华秋沙鸭游弋,还有罗纹鸭、鸳鸯、骨顶鸡等珍禽身影,村民程志源办起观鸟驿站“源野农庄”,与天南地北观鸟客结成了“爱鸟联盟”;
一群来自海内外一流高校的青年学者集资建设,专注于自然科普和研学旅游的林奈实验室相中了婺源。短短3年时间,接待观鸟研学客逾200万人次;
“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在婺源这片青山绿水间,一幅观鸟旅游大美画卷为乡村振兴留下生动注脚,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图景成了乡村振兴的珍贵样本。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乡村产业如何跳出低效怪圈
“按键伤人”岂能恣意妄为
当青花蓝遇见航空蓝
港背村的两次“靠山吃山”
“炒香”客家预制菜还需几把火?
文旅融合,武宁为什么能?
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施炳缘:从“插队知青”到“中国好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