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法明传[2024]173号
4
中共中央
5
写小说
6
赵紫阳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南京李志
10
起源 解读 龚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法明传[2024]173号
4
中共中央
5
写小说
6
赵紫阳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南京李志
10
起源 解读 龚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法明传[2024]173号: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附下载链接)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苏辙的高安情缘
Original
刘叔军
当代江西
2024-05-12
“
苏轼、苏辙与高安因何结缘?兄弟纵情于高安山水,抒发各自情怀,留下了为数可观的传说、题词、诗文、书画,为高安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央视综合频道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正在央视播出。节目以八位文学宗师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为线索,揭秘他们磅礴跌宕的人生故事,展现其文化价值与精神能量。
1月5日晚8点,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与多位专家学者组成探访团,揭秘“北宋文坛双子星”——苏轼苏辙兄弟的跌宕人生故事。
“二苏”兄弟俩情谊深厚,算得上是古今兄弟中的典范,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二苏”也曾与江西高安结下一段情缘。
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和历史治水名人。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嘉祐二年(1057)与兄苏轼为同科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合称“三苏”。
据学者不完全统计,北宋“社交达人”苏轼一生结交友人达千人之多。即便与老翁在田埂边相遇,他都能攀谈一番。苏轼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轼的文学造诣和名气自然不用多说,但人们对于苏辙的定义,可能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苏轼的弟弟,第二反应:“唐宋八大家”之一,然后就说不上来了。
对比苏洵和苏轼,苏辙的存在感似乎很低。有人说,苏辙是活在父兄的光芒里,难道是苏辙的才华不出众?非也。
苏轼曾赞过他的散文:“子由之文实胜朴,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子由是苏辙的字,这句话大概意思是说,苏辙的文章如他本人那样,初看平淡,实则文采如汪洋大海般深邃广阔,再低调也不可能淹没他的才华。
苏轼认为世人不知道苏辙的文章比他好,只是他为人低调,心性淡泊,不愿外露,因此也不懂得欣赏他的诗文罢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苏轼“爱护弟弟”而夸大其词,因为苏轼锋芒太露,人们甚至可能误解他是靠哥哥的光芒才跻身“唐宋八大家”。事实上,历史是公正的,“唐宋八大家”是各凭本事,并不是谁沾了谁的光。
除苏轼外,北宋著名文学家秦观也盛赞过:“中书尝谓:吾不及子由,仆以为知言。”意思是说:“苏轼曾说他的文章不如苏辙,我认为确实如此。”
苏辙被贬筠州(今江西高安)期间所作诗,也是他一生写得最好的诗章,散文成就也以贬官筠州期间为最突出。
苏辙今存各种杂记共三十五篇,而作于此时的竟达十二篇,他的散文名作如《庐山栖贤寺记》《东轩记》《武昌九曲亭记》《黄州快哉亭记》,都作于筠州,或状难状之景,或抒抑郁之怀,都能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二
苏轼与苏辙实在是有太多的相同之处了。他们同科进士、同科制举,同朝为官。
苏辙在高安前后两次共计有8年时间,苏轼也曾到高安看望弟弟,并在高安逗留了10天。苏轼到高安,是因为弟弟苏辙在高安,而苏辙来高安则是因为替哥哥苏轼说情而受牵连被贬谪到了高安。
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移知湖州到任后给皇上的谢恩表中写道:“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本是句牢骚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没想到遭到监察御史弹劾,苏轼后在御史台狱受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入狱130多天,因大臣疏救,被贬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
清 佚名《苏辙画像》复制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本是朝廷内部改革派和守旧派两派斗争的结果。
苏辙为了营救哥哥苏轼,四方奔走积极营救并上书皇帝为苏轼辩解,甚至想用自己的仕途来为苏轼担保。可是他想错了,他不但没有成功救下兄长,自己还被牵连,被贬往筠州,
成为筠州一个小官。生性豁达的苏辙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寄情于筠州山水。
筠州便是现在江西高安的古称。在《宋史·苏辙传》中则仅记载苏辙两次谪居高安的情形。
元丰二年(1079),苏辙因受哥哥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筠州,“(辙)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五年不得调”。这是苏辙第一次贬谪筠州,从元丰三年(1080)六月至元丰八年(1085)八月,一待就是5年。
苏辙第二次贬谪筠州,是宋绍圣元年(1094)九月。这年,苏辙因反对李清臣为进士考试所撰策题而惹怒宋哲宗,再贬袁州,“未至,降朝议大夫、试少府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于是又在高安待了3年,前后两次共8年。
苏轼则在朝廷重臣的求情下从死牢放出改为流放,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度日。
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苏轼到达黄州。元丰七年(1084)四月接到诏命,要求他去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担任团练副使一职,接到诏命准备前往汝州就任途中,苏轼想起被自己牵连的弟弟,于是决定绕道筠州看望。苏轼四月二十九日到达高安,五月九日离开。在筠州,苏轼小住十日,期间正赶上了端午节。
苏轼、苏辙兄弟终于在高安重聚,在经历了新旧两派斗争后,两人内心波澜起伏,看着眼前的亲人,想起曾经
的过往,久久不能平静,两人相拥而泣。
同年,苏轼和苏辙都曾到大愚寺等风景名胜游玩,苏轼游大愚寺后作诗《真如
寺》,苏辙作诗《雨后游大愚寺》,
兄弟纵情于高安山水,抒发各自情怀,游踪到处,留下了为数可观的传说、题词、诗文、书画,为高安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高安大愚禅寺。
三
苏轼、苏辙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兄弟情同手足,为历代人民所称颂。
二人互相唱和的诗词也极多,翻开《苏东坡全集》的“诗集”部分,可以看到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就是“子由”。
《宋史·苏辙传》曾这样评价“辙与兄轼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大致意思是说,
苏轼和苏辙共进退,即便在危难时刻,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没有消淡,反而越发真切。
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东坡在北归途中病逝于常州。临终时,说他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再见弟弟一面:“惟吾子由,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所幸他提前给弟弟留下了遗嘱:“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希望让弟弟给自己写墓志铭,苏辙收到哥哥的死讯时,大哭不已:“小子忍铭吾兄!”悲痛万分,在祭文中说到“手足之爱,平生一人,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兄弟情深似海,又超越了兄弟之情,正如苏轼在《初别子由》中这么评价弟弟:“嗟予寡弟兄,四海一子由。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对于苏轼而言,弟弟替他负重善后,是他的手足,也是最信赖的朋友。
于是,苏辙按照兄长的遗愿将其安葬于嵩山之下,把侄子们接到身边共同生活。政和二年(1112),苏辙病逝,子女遵从他的愿望,将其葬在苏轼墓旁。
他们的一生虽坎坷流离,但历经坎坷却淡泊豁达的人生际遇,也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新年献词|每一步都是向上的力量
“鸭鸭”品牌沉浮启示录
“红链助企团”是个什么团
打造文旅强区,西湖区有多拼?
托举折翼天使的“刘妈妈”
三湾红枫今更红
“小作文”事件背后的赢家
“桥”见南昌 瞧见未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当代江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