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吉州窑:窑火重燃

吴桂生 汤建萍 当代江西
2024-09-28

这里,每一棵苍翠的古树,都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每一件古陶瓷,都蕴含着古朴的艺术之美;每一座古窑包,都有一个悠长的故事。春夏之交的吉州窑景区,古色与绿色交相辉映,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


5月2日,2024年“五一”龙窑柴烧点火仪式在吉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陶艺大师们接力将火种从清都观一路护送至龙窑,点燃柴火,火焰在龙窑内跳跃,仿佛将人们带回到古代烧瓷现场。游客们纷纷跟随拍照,添柴入窑,体验了吉州窑薪火相传的壮观场面。
《景德镇陶录》记载:“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时出吉州。”“先有吉州,后有饶州。”可以说,没有吉州窑的釉下彩绘,就没有景德镇的青花瓷。
吉州窑是我国古代极负盛名的综合性民间瓷窑,创烧于晚唐,极盛于南宋,衰于元末,遗址主要分布在历史文化名镇——吉安县永和镇。
“龙窑柴烧是吉州窑的古法烧制技艺,从2013年吉州窑遗址公园开园至今,共举办8次柴烧活动。此次柴烧作品由吉州窑数十家制瓷作坊的能工巧匠精心创作,共4270件。”吉州窑陶瓷协会执行会长罗仲华说。
重燃千年窑火,是吉安县活态保护吉州窑文化遗存、传承吉州窑千年制瓷工艺的一个缩影。
自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揭开吉州窑神秘面纱以来,吉安县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复兴,让古老的吉州窑文化绽放出新的生机活力。

吉州窑本觉寺岭龙窑遗址。
复现千年古韵
春夏之交的吉州窑景区,古色与绿色交相辉映,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每一棵苍翠的古树,都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每一件古陶瓷,都蕴含着古朴的艺术之美;每一座古窑包,都有一个悠长的故事。
“吉州窑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资源,就像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一样脆弱,一旦被破坏,便会永远消失。为了保护吉州窑陶瓷文化根脉,展示悠久璀璨的吉州窑陶瓷文化,吉安县出台《吉州窑遗址保护规划》《吉州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等系列保护规划文件,2012年启动了吉州窑景区建设。”吉州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洋说。
走进吉州窑博物馆,庐陵古风瓷韵扑面而来,瞬间有一种隔世之感。琳琅满目的吉州窑珍品,让游客不时驻足观赏。
在“商贾云集 器走天下”展厅,讲解员正在讲述吉州窑的辉煌故事:“宋代陶瓷商品市场竞争激烈,吉州窑从装饰入手,创造多个系列的新颖品种,白釉、绿釉瓷满足了北方移民的需求,青白釉瓷迎合了士大夫对玉的追求。剪纸贴花、树叶装饰面貌一新,洒釉彩瓷变幻无穷,釉下彩绘风行一时,这些新品种开辟了新的销路。”
吉州窑博物馆生动地再现了吉州窑陶瓷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目前,吉州窑景区一期工程已完工,建成3个旅游区域:陶瓷文化展示区,包括博物馆、文化广场、古村落等;遗址保护核心区,即吉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考古研究中心、陶艺展示中心、观光休闲中心组成;旅游购物商贸区,以宋街为主。景区现存的本觉寺岭、尹家岭、曹家岭等24座古窑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民窑遗址群之一。
最让青少年感兴趣的是“吉州窑奇遇记”。这是吉州窑博物馆创新推出的“5G互联网+”互动类课程。设计者将吉州窑蕴含的文化知识巧妙隐藏于探险过程中,通过闯关、挑战等游戏环节,让青少年与“活化”的历史人物和情景相遇。
“点开链接,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随地体验一场有趣的历史文化之旅。”吉州窑博物馆副馆长彭足群说。据统计,自2015年开馆以来,吉州窑博物馆共接待中外游客约300万人次,其中,来这里研学的全国各地师生约20万人次。
“吉州窑陶瓷在世界著名博物馆被当成珍品典藏。保护吉州窑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物证。”吉州窑国际文化研究学者胡咏梅说。创建“吉州窑文化基因库”,是她孜孜以求的目标。

吉州窑博物馆。
“复活”烧制技艺
“把茶水倒入木叶天目盏,在水的折射下,树叶宛如轻舟在水面漂浮,叶脉清晰,生动逼真。”在宋街一家瓷器店里,店主向游客展示木叶天目盏的奇妙之处。
一个木叶天目盏,诠释了“一叶飘空天似水”的优美意境,是南宋时期吉州窑独有的杰作。
独特的烧制技艺是吉州窑陶瓷文化的精髓。考古发现,吉州窑瓷器种类有120多种,创造了以黑釉为主,以木叶纹、剪纸贴花、窑变等为装饰的独特工艺,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为黑釉木叶纹盏,俗称“木叶天目盏”。
充满灵韵的木叶天目盏是怎样烧制出来的呢?
吉州窑在元末断烧,包括木叶纹盏在内的许多技艺随之失传。1983年,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以下简称“陶研所”)与原轻工部陶瓷研究所联合攻关,通过研究吉州窑出土的瓷片来探索木叶纹盏的烧制工艺。1985年,木叶纹盏复烧成功,吉州窑这项失传近600年的生产工艺得以“复活”。
“将未处理的湿或干树叶放在施好底釉的盏内,经过1230℃~1250℃高温烧制,树叶氧化落灰,与底层釉面巧妙融合,浑然天成。”陶研所所长罗军平说。

宋 吉州窑木叶盏

经过几十年的科研攻关,陶研所逐步恢复了吉州窑失传的多项生产工艺,重现了木叶纹、剪纸贴花、釉下彩绘及窑变釉等产品,培养出一批吉州窑制瓷技艺专业人才。
走进陶研所的“陶冶坊”,造型各异的瓷器作品让人目不暇接。陶艺师宋海燕正在一个施了黑釉的瓷盘上剔刻龙纹,他神情专注,动作娴熟。不一会儿,一条气宇轩昂的飞龙就呈现在瓷盘中央。
“黑釉剔刻装饰工艺复杂,技法极为精美,做工精致细腻,刀工挥洒自如,豪放大气。”罗军平说。
今年85岁的刘品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吉州窑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全程参与者。
“我第一次接触吉州窑,就被吉州窑的瓷片图案深深吸引。从那以后,复兴吉州窑成为我一生的心愿。”刘品三说。
早在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文物系统的专家对刘品三仿制的宋代吉州窑瓷器进行技术鉴定时,作出结论:“釉下彩玳瑁,釉及黑釉剔花瓷在造型、图案、装饰和胎釉各方面都是成功的……”如今,传承好、发展好吉州窑陶瓷,成为刘老的奋斗目标。
在几代人的接续努力下,2014年,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向来有两个系统——陶瓷艺术家和陶瓷工匠,吉州窑也不例外。为传承吉州窑陶瓷文化的精髓,2013年以来,吉安县先后引进一批制瓷大师入驻吉州窑景区,吉州窑陶瓷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目前,吉安县有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1人、市级11人、县级23人。
传统技艺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创新是关键。
“只有创新,才能出彩。”“空山房”主人杨莉说。杨莉和丈夫杨浩不但能熟练烧制传统吉州窑木叶盏,而且创新使用菩提叶、柏树叶等30多种树叶,实现木叶种类多元化。他们创新烧制的白釉木叶,颠覆了传统木叶只有黑色的特点,推出的菩提系列、山花系列等瓷品,风格独特,深受收藏者喜爱,成为吉州窑烧制创新的典范。
嘉宾在小圣火塔引燃火把。肖振华/摄
复兴陶瓷产业
文化是魂,产业是根。千年文化积淀,唤醒了吉安县人复兴陶瓷产业的梦想。自2013年11月龙窑复烧点火的那一刻起,吉安县便踏上了复兴吉州窑陶瓷产业的新征程。
一切都是高起点、高标准。
吉安市、县两级政府将文化保护和创新经济模式有机结合,将艺术家创作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在吉州窑遗址保护区附近2公里处,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吉州窑陶瓷文化产业园,分为大师工坊、交易中心、创意工坊、文化艺术中心、陶艺生产基地等九大区。大师工坊招引王刚、王爱国等5位大师入驻,创意工坊招引吉安县吉窑陶瓷有限公司、吉安嘉瑞实业有限公司入驻。
嘉瑞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罗仲华是吉安人,他17岁在深圳务工时,第一份工作便与陶瓷制品打交道,从普工到技师再到老板,一直从事陶瓷产品生产与出口工作。2014年返乡创办嘉瑞实业公司以来,罗仲华致力于吉州窑陶瓷的研发与生产。
“我们公司自主创作研发陶瓷产品2000多款,累计获得国家专利91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外观设计专利47项。”罗仲华说。公司推出的“四季平安”茶具获中国(四川)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木叶天目盏”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银奖。
作为吉州窑陶瓷协会执行会长,罗仲华将吉州窑65家陶瓷企业(作坊)联合管理,成立吉州窑产业知识联盟,提升吉州窑陶瓷产业相关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他先后带领吉州窑57家企业(作坊)131人次走出江西、走出国门,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以及德国、日本等国家展示吉州窑陶瓷作品,传播庐陵文化。
据统计,吉州窑景区周边的本地陶瓷企业带动了上千人就业,塑造了“窑小吉”“窑小叶”等吉祥物形象,开发了近200种文创产品,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
凝结着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智慧结晶的吉州窑,跨越千年再出发,正阔步行走在复兴之路上。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陆川首部舞剧!看点泪点齐飞!这部剧魅力何在?

南昌文旅:从“上新”到“上分”

名为《岳阳楼记》,写的却是鄱阳湖?

被央视点赞的“大思政课”如何炼成

专访陈俐:赣剧进课堂“圈粉”年轻人

“红”起来的“薯”光产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当代江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