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目录摘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点击上方“深大社科学报”可订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目录摘要


国家治理的生态型新型举国体制

转向与建构

胡锐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  102617)

摘 要: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调适要求。按照生态政治的模式来建构生态型新型举国体制是一种有效路径。这种建构的逻辑支撑在于:生态政治学原理的理论逻辑、理想国家形态和治理方略不懈探索的历史逻辑、新时代社会改革发展成功推进的实践逻辑。建构的价值纬度即推进传统举国体制转向并加注更多的生态政治价值属性和价值含量:一是保持平衡性,建立动态修复机制;二是保持多样性,建立复合治理体系;三是保持坚韧性,建立有能型政府;四是保持开放性,建立互动式交往模式。建构的价值核心和主轴则是生态型政治权威牵引。这种权威是确保国家理想转型并长治久安的稳定剂,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心剂,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粘合剂,是保障权力生态型生长的保护剂。

关键词:权威牵引;国家治理;生态型新型举国体制;政治稳定;风险管控

作者简介:胡锐军,法学博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传统政治文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育政治学研究。


新型举国体制:时代背景、基本特征

与适用领域

谢宜泽1,胡鞍钢2

(1.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2.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北京  100084)

摘要:新型举国体制是面向国家和人民重大战略需求,在党的领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等资源配置手段,凝聚各方力量以完成既定任务的一种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它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渠道,是集体主义价值逻辑、社会主义制度逻辑、长期实践历史逻辑和“两个大局”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新型举国体制是传统举国体制在新时代的适应性转型,在领导力量和价值取向方面,二者一脉相承;在资源配置、参与主体和外部环境方面,新型举国体制则呈现市场化、多元化和开放化等鲜明特征。在国家竞争日益加剧和民族复兴胜利在望的关键时期,应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主动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实现方式,尤其在前沿科技、民生建设、军民融合、应急管理等领域,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积极作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新型举国体制;国家治理;科技创新;脱贫攻坚;应急管理

作者简介:谢宜泽,管理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胡鞍钢,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国情和国家治理研究。


文物生态代偿制度建设的“中国路径”

蔡武进

(武汉大学文化法制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文物生态所构建的是以文物为核心,以相应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为支撑的生命体与有机体。加强文物生态守护,推动文物生态创新,在守护中创新,以创新强化守护,是新时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选择。但赓续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庞大的文物数量、复杂的文物生态、高企的文物生态毁损和失衡风险使得我国文物生态守护与创新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就需要通过文物生态代偿制度建设,以制度化方式从自然、人文、社会等层面聚合文物生态修复、强化、发展的各种力量,形成文物生态守护与创新的“中国路径”。就现实意义而言,文物生态代偿制度建设尤为重要的是要以文物自然生态的守护与创新为基点建设文物代谢性代偿制度、以文物人文生态的守护与创新为核心建设文物功能性代偿制度、以文物社会生态的守护与创新为关键建设文物结构性代偿制度。

关键词:文物生态;文物生态代偿制度;守护;创新;中国路径;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蔡武进,武汉大学文化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法、文化政策研究。


网络媒体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辞屏构建

王文娟1,鞠玉梅2

(1.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2.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摘要:“辞屏”是伴随修辞动机对现实进行遮蔽、凸显以导引受众的特定修辞性术语。基于对网络媒体新生代农民工新闻报道的检索,以辞屏效应的产生及作用机制为主要依据,采用语料库话语分析方法及辞屏效应分析框架,聚焦主题词、角色表征、隐喻、互文性4种语言策略和情感倾向性分析,对网络媒体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辞屏构建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网络媒体所用语词形成相互勾连的连续辞屏,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奋斗者、行动者、受益者等积极身份以及边缘人、弱势群体等消极身份;文本整体情感倾向分析显示网络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持正面态度;辞屏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积极身份进行前景化凸显,通过话语传播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辞屏效应导引并影响受众的态度及行为,从而实现网络媒体与受众的同一,助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认同。因此,善用“辞屏”修辞,有助于为网络媒体构筑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体话语权提供一定的学理基础。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生代农民工;辞屏;身份;修辞功能;同一

作者简介:王文娟,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2016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话语分析和修辞学研究;鞠玉梅,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修辞学和话语分析研究。


科技创新、文化产业集聚对城镇居民

文化消费的影响机制及效应

顾   江,王文姬

(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消费升级时代,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集聚已成为促进消费发展不可忽视的动力。基于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科技创新、文化产业集聚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文化产业集聚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均起到正向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不同时间阶段、不同区域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科技创新的促进效应在2014年以后有所加强,而文化产业集聚的促进效应有所减弱,两者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促进效应呈非线性关系;相比东北和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拉动效应更明显;相对于东部和东北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对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促进作用更明显。为进一步促进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促进形成国内消费内循环,我们应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并且在政策上实施不同地区差异化动态管理。

关键词:科技创新;文化产业集聚;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固定效应模型;影响效应

作者简介:顾江,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王文姬,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


“智能+”时代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挑战与重塑

解学芳,雷文宣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技术颠覆重构着众多传统领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智能+”时代的智能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在深度融合中推动了我国现行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升级,催生了文化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与此同时,“智能+”时代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也面临挑战与危机:在供给维度上,低端产能与大规模个性化文化智造模式不匹配;在流通维度上,条块分割与智能驱动的开源性高互联互通不匹配;在消费维度上,数据价值与智能时代文化消费者主客体一体化身份不匹配;在技术维度上,创新能力与算法主导的文化产业新技术体系不匹配;在价值链维度上,中低端生态位与国家文化大国定位不匹配。鉴于此,我们应立足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文化要素智能互联互通,充分释放消费数据价值满足个性化需求,深化智能化技术与文化产业的交融,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生态位跃迁,在结构优化和革新中不断健全“智能+”时代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关键词:“智能+”时代;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人工智能;新业态;健全体系;推进路径

作者简介:解学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新技术与文化产业创新研究;雷文宣,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


基础设施投资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理论框架与经验证据

徐晓光,寇佳丽,郑尊信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摘  要:基础设施投资是各国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科学评估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施差异化投资策略,有助于加快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步伐。聚焦于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红利效应,使用1994~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从时空异质性、作用路径以及边际效应差异等视角实证检验基础设施投资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这一影响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地区间存在差异,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红利效应在东部地区表现突出,时段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表现得更加突出;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改善资源配置状况、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等机制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红利效应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单一的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而在不同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阶段,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红利效应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N”型关系。

关键词:基础设施投资;产业结构升级;结构红利效应;中介效应;时空异质性;新基建

作者简介:徐晓光,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及金融学研究;寇佳丽,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郑尊信,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及金融学研究。


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

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钟   文1,2,郑明贵1,2

(1.江西理工大学矿业发展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2.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 数字经济所引发的技术创新与进步具有渗透性特征,能够改变生产要素比例与种类,逐渐替换传统落后生产要素,重构分工协作体系,提高生产力,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视角,利用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水平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与空间溢出效应,相关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具体而言,在区域异质性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空间溢出分析显示,我国不仅存在外生的数字经济交互效应,也存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交互效应;传导机制分析则表明,助推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释放区域协调发展红利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区域异质性;空间溢出

作者简介:钟文,经济学博士,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协调发展、资源经济研究;郑明贵(通讯作者),工学博士,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经济、管理工程与科学研究。


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核心议题、

国际方案及中国因应

冯洁菡,周   濛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不同国家的数据行业发展程度、隐私保护传统以及国家安全观念具有差异性,因此对跨境数据流动进行规制的严格程度有所不同。目前国际社会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方案,一是欧美单边主导的规制方案,二是中国和东盟促成的多元共治的规制方案。欧美等发达国家基于自身在数字贸易和个人数据保护领域的影响力,主导着目前主流的国际数据流动规则,其中美国强调数据流动自由,欧盟则更注重隐私保护;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迫于形势与压力不得不接受相关条款,并放弃本土产业发展机会与国家安全利益。欧美单边主导的规制方案造成了国家之间数据流动规制话语权的不对等,以及数字贸易竞争的不公平。随着2020年RCEP谈判圆满落幕,发展中国家首次引领了关注基本安全利益的数据流动立场,并通过与发达国家合作开创了多元共治的数据流动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弱化了标准过高的隐私保护议题,并给缔约方留有更多自由裁量权,有望打破欧美长期以来单边主导的规制格局。然而,欧美传统盟友数据流动立场的摇摆不定给RCEP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中国需要灵活调整自身的数据流动规制与数字贸易合作策略,以稳步推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数据流动领域中的多元共治。

关键词: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贸易;RCEP;多元共治;国际法规制

作者简介:冯洁菡,法学博士,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知识产权法与国际公法研究;周濛,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知识产权法与个人数据保护法研究。


平台从业者职业伤害的权利保护:

现实依据、理论基础及制度设计

艾   琳

(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在网络信息技术与共享经济的双重推动下,平台用工成为重要的用工形式。由于平台从业者与平台企业一般不存在人格从属关系,不宜被认定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因而这一群体缺乏相关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以缺乏职业伤害保障所引发的争议尤为突出。平台从业者属于社会性弱势群体,其从事的职业具有特殊的高风险性,主要表现为平台技术规则造成的高职业风险性和平台用工性质造成的高职业风险性。欲解决平台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缺位问题,需要从法律权利理论入手,对平台从业者的社会性弱势群体特征形成深刻认识,并基于此赋予其面对职业伤害时运用法律权利进行自我保护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制度设计上,可采纳“类工伤保险”理念,以经济从属性作为参保依据,对于和平台存在强经济从属性的从业者,实行强制性参保;对于其他从业者,可组织其自愿参保。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在用人单位税收减免、权利保障范围、工伤认定等方面出台更为完善的政策规定。

关键词:平台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险;弱势群体;工伤保险;劳动关系;法律权利

作者简介:艾琳,法学博士、博士后,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行政法与社会法研究。


合作治理交往行动网络的行动主义建构

唐秋伟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合作治理的首要特征在于其是由多元行动者及其行动有机构成的,行动者之间的交往行动网络则是这一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与个体可以直接使用判断—抉择—行动连续体开展决策与行动不同,包括个体和组织在内的多元行动者之间必须以交往网络为桥梁来实现抉择与行动之间的有机协调。基于这一逻辑,从行动主义路径进行开放探索发现,交往行动网络的建构存在(但不限于)3种可能选择:一是基于交往的流动性,建构合作交往网络的数据流、信息流和知识流体系;二是基于行动的灵活性,建构具有开放、有机和协调特性的交往行动体系;三是基于抉择的容错性,建构支持行动主义交往的判断—决策—行动连续体。

关键词:交往行动网络;合作治理;流动性;行动主义;容错性

作者简介:唐秋伟,河南大学副教授、行政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服务型政府与合作治理研究。


城市规模与城市福祉:

效应、评价及发展导向

苏红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城市规模战略之争本质上是城市发展的价值导向之争。基于“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一理念,从福祉视角出发探讨城市规模的发展导向问题;结合福祉理论和城市经济理论相关观点,构建城市福祉评价指标测度中国城市福祉状况,并利用2006~201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城市规模与城市福祉的关系,结果发现:(1)近年来,中国城市平均福祉水平不断增进,城市之间的福祉差距略有扩大;(2)城市规模通过集聚经济与拥挤效应影响城市综合福祉,城市规模与城市福祉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3)当期城市规模与滞后期城市福祉显著正相关,较高的城市福祉通过吸引人口迁入促进城市增长。基于此,城市规模战略应该以福祉增进和福祉均等化为导向,大城市重点发挥集聚经济优势、降低拥挤效应,中小城市则以社会平等、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城市规模外生的福祉增进作为着力点。

关键词:城市规模;城市福祉;城市规模战略;福祉评价;城市体系;联立方程模型

作者简介:苏红键,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的百年变迁与演进

王   昆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0)

摘  要:党费制度是一项规定党费性质、表明党员资格、教育和保持党员初心使命及先进性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的百年变迁与演进是一个包含党费征收、管理、使用、报告、检查等诸多环节,显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华民族独立和伟大复兴过程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费制度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明确了交纳党费是入党条件和基本义务,三个月无故不交者即应开除;确立了党费的分类收缴标准、使用范围、报告和检查制度,奠定了党费制度建设的基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费制度制定了以工资作为交纳党费的统一标准,调整了党费使用和管理的旧有模式,构建了党费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话语方式由“缴纳”规范为“交纳”,实现了党费交纳主体由“被动”到“主动”的重大转变;党费制度细化了党费使用的侧重、范围和原则,建立健全了党费收交、使用和管理的体制机制;“特殊党费”成为党费收交和使用的新形式,开启了党费制度建设的全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费制度走上了公开化和信息化的道路,形成了以党费公示制度为基础、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目标的创新体系,开创了党费制度建设的新时代。百年来党费制度建设的推陈出新,是新时代提升党建质量、巩固执政基础、传承红色基因重要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制度变迁;百年历程;党的建设

作者简介:王昆,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党史党建研究。


建党百年主题性美术的主题演进

与艺术书写

陈琼贵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摘  要:主题性美术是我党在领导文艺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的主流美术形式。主题性美术“以图撰史”,见证了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历程,书写了百年党史的“图像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救亡主题突显,“文艺服从于政治”方针形成,“为人民大众”创作思想在解放区广泛传播、实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全面主导、组织、规划美术创作,强调“主题先行”“题材先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唯一创作方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艺界拨乱反正,“双为”成为文艺工作总口号,主题性美术发生现实主义和人本主义转向;受西方艺术和商业文化碰撞,主题性美术面临主流价值的坚守与现代转型的难题,“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文艺方针应时而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复兴成为新时代主题,主题性美术聚焦“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书写社会主义文艺新篇章,彰显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探寻主题性美术的百年历程和演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党领导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路向。

关键词:建党百年;主题性美术;主题演进;艺术书写;中国精神;文明互鉴

作者简介:陈琼贵,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研究。


中国古代女性有诗无文之异况及成因

张秀玉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51)

摘  要:中国古代女性的著述远少于男性,唐以前有作品传世的女作家占全部作家的比例只有1.5%。清代女性著作占整个中国古代女性著作的七成,却无一女性文集被收入以收佳作为主的《清代文集叙录》。与女性的诗作相比,她们的文章也是接近于“无”。女性诗盛文衰或有诗无文的状况由各种因素促成。一是受学识所限,女子受教时间短,得到游历和见识的机会少,难以为文。能够为文者多为世家出身且才华出众、有超常际遇者。二是女性作文受功用影响。谄媚或夸耀使得诗更重于文,而可作之文多集中于实用之体,总体水平不高,流传极少。相比之下,易代之际的女性文章稍有可观。刻印不力,或时间精力的不自由,也是无文的可能之因。中国古代女性的“无文”是极大的遗憾。

关键词:古代女性;女作家;诗歌;无文;妇女著作;胡文楷

作者简介:张秀玉,文学博士,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


理性的限度:符号性诠释理念

建构及其启示

卢   嫕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摘  要:“符号性诠释”理念是对封闭的文本结构与开放理解之间关系问题的一次当代回应。该理念源于“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斯的符号学思想,由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在反思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后提出。在著作《诠释的诸种限度》中,他划分了两种诠释文本的阶段,即“语义性诠释”与“符号性诠释”阶段,并试图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把后者建构成为一种因人类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普遍性诠释理念。根据皮尔斯所建构的三元符号框架, 从“解释项”发展而来“最终逻辑解释项”,不但在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限制语义过度生产的实践功能,而且暗含某种辩证性的哲学内涵。皮尔斯在与“真实”观念有关的经典哲学命题上,拒绝了先验的真理,主张一种被实践所事后建构的真实信念。而埃科为了防止这种建构踏入“过度诠释”的陷阱,在批判了当代的读者强权与文本至上思想后,强调了皮尔斯哲学思想中的“自我控制”观点。最终,透过“戏仿”这样一种诠释性的叙事创作,埃科发掘出了“自我控制”作为一种理性的限度所暗含的创造性,并在从现实到文本、从文本到现实的循环路径中,探索出了一条必须经由文本超越文本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符号性诠释;最终逻辑解释项;下降辩证法;理性的限度;创造性

作者简介:卢嫕,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意大利文学研究。


欢 迎 关 注 本 微 信 公 众 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联系电话:0755-26534976

投稿邮箱:sdxb@szu.edu.cn

官方网站:http://xb.s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44—1030/C

版权所有

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深大社科学报

延伸阅读

目录摘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目录摘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目录摘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