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出口数据背后:产业升级的心魔

观星老道 观星老道伽利略 2022-09-19

上接前文:春播一粒子秋收万钟粟


经济周期社会周期一定是反常识的,而能帮我们稍微掌控一下趋势的方法就是读历史,读历史不等于读故事,它很需要复盘意识。我们不妨把一些社会上流传甚远的宏观叙事大IP套进一个个具体的数据里面思考事物运行的逻辑,看看奇葩现象背后有没有符合逻辑的解释。


最近海关和统计局把2021年度的出口数据给整出来了,数据好到什么程度?

在外需恢复和疫情导致的订单回流等利好因素下,时隔五年,中国服装出口再次站上1700亿美元的关口。


2021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3154.7亿美元,同比增长8.4%,创历史性新高。其中,服装全年出口1702.6亿美元,同比增长24%,是近十年以来的最大增长幅度。在2021年,对外服装订单回流逾两千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服装行业产量213亿件,同比增长8.5%,这意味着对外服装订单一年增加了约17亿件。具体到出口国来看,2021年中国服装对美国、欧盟、日本三大主要出口市场分别增长了36.7%、21.9%和6.3%,对韩国、澳大利亚出口分别增长22.9%、29.5%。


从2020年Q4开始我就反复介绍贸易相关情况,好的坏的都说,水面以上读数据就能简单理解的和水面以下数据“欺骗”的那部分也分析,着重讲了血管硬化原理作用下的全球供应链。这里面需要关注美国为代表的的发达国家消费市场各种价格异动分别针对的具体原因:接着上篇聊美国近年的货币实践(史诗级价格波动背后的逻辑)


对中美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全球供应链拔河博弈来说,2021年是疫情助推下中国稳健的中心化供应链战胜了全球七零八落的去中心化供应链,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宏观数据表现。


但是总体看,以服装为代表的的低端出口产品是我国长期以来做产业升级逻辑必须要抛弃的部分。一件孟加拉生产的纯棉T恤,当地原料加人工成本不到1美元,到欧美终端市场折扣店卖5-8美元,而在广东生产同样原料的一件T恤,人工成本超过5美元,市场价格得翻倍。


产业升级的逻辑即是顺应历史的趋势,把当年一穷二白阶段吃进来的低端服装生产链进行优化,沿海努力去攀科技树做服装上游的加工设备和原材料,也可以做下游销售的服装设计和消费品牌,中间这部分不赚钱的买卖不管优化到内陆地区还是转移给仍然贫穷落后的地区才是趋势。


比如前几年做股票的时候我关注到了服装这条线的缝纫机产业,代表个股是杰克股份和上工申贝,后者还在通过次贷危机以来抄底欧洲的高科技公司切入高端原材料领域,比如碳纤维加工市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客机机舱内壁用的碳纤维材料它其实也是类似缝纫机织布那样指出来的。日本东丽公司是“新材料之王”碳纤维的全球最大制造厂商,拥有全球超过30%的碳纤维市场份额。目前我国的碳纤维材料仍严重依赖国外进口,2019年约20%的进口来源于日本。到今天我们在各领域都需要大量碳纤维,不仅是国产大飞机需要进口东丽的产品,新能源领域风力发电平台也在进行碳纤维化转型,相关公司有比如吉林碳谷(北交所上市)、光威复材(主板上市)都在做这方面的国产替代。上述几家公司从低端领域一路攀科技树成长起来以后的竞争对手都是日本东丽。而日本人当年也是从最低端的棉纺行业起步,一步步发展成今天的模样。


产业升级的心魔在于:出口低端产品的善财难舍,低端制造业维持的就业岗位难离。2021年这种逆向赚钱的行情必然会促使一部分公司重新回去走老路,哪怕因此占用宝贵的电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更可怕的是海外贸易风险巨大,销售不能顺利回款、贸易物流受阻都是当今世界的常态。当前因疫情、塞港、货量持续创高,全球班轮人力调度出了大问题,加上各国港口管制、美西码头工人劳资协商在即,均成准班率续探低的关键。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球抢柜问题严重,货物都想挤上船,乱象短期内仍然无解。老文章:再谈海贸抢箱子


一边是长期趋势,一边是短期的利润诱惑,如果人一辈子总做最简单的事,那迟早会遇上一辈子迈步过去的大坎;如果一个经济体为了稳定就业等各种因素总做确定性最强的赚钱买卖,那迟早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里爬不上来。


一切都是太极,没有好也没有坏,需要取舍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