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播一粒子秋收万钟粟

观星老道 观星老道伽利略 2022-09-19

上接前文:中美金融的转身

虽然咱们中国这边从稳增长的引擎全力重启以后逐渐进入金融宽松周期,但毕竟全球的节奏是高通胀引发衰退预期耶伦女王承认美国存在通胀,由此开始了全球央妈退出扩表、加息的金融收缩周期。2022年假设市场趋势真的开始进入一段较长时间的衰退交易环节,那我们该买啥?英为财情最新发文提示三只美股的买入机会:某石油巨头、某保险巨头和某化肥巨头(磷/钾)。


这些除了都是价值股以外,也是我原创的血管硬化概念…血管硬化的部分也都是长周期从景气顶点下落以后资本经过十几年时间反复确认最终不敢投入的部分,其中去年表现得最经典连老乡都看懂的恐怕是海上集装箱运输行业了。它们也都是需要投资者逆周期而行才能把握的机会,有道是春播一粒子秋收万钟粟,前提是冬天过完春天到来你还没饿死…才有那一粒子。否则只能借青苗高利贷…您别嫌利息贵,想跪还得有门路。


以前我讲过一个段子讽刺不合格的价值投资者:农民跟地主谈合同,说你第一天给我1粒米,第二天2粒,第三天4粒,第四天8粒,第五天16粒,第六天32粒,第七天64粒以此类推…这叫复利的魔法。


地主很高兴,于是第七天农民饿死了,白给地七天主锄大地。


过去写了很多看起来有些“危言耸听”的内容,今天不妨做一些长远的乐观推演:比如到2030年代能源革命有眉目了,或者2050年代全球经济周期走入比较爽的环节,对我们来说也就是第二个一百年到来发现当初党妈吹的牛逼真的实现以后——你到时候还能干什么?


有钱人到那时候需要拾掇自己的钱包看看兜里还有木有市场需要的那些资本,中产需要操心自己还剩那些能很少时代的技术,普通人恐怕要考虑家里还能提供多少劳动力——就跟1950到2010那最爽六十年一样。


这么一算,一个劳动力培育周期大约20年,一个技术工匠(包括医生这种)培育周期大约30年,2049往前倒推20年是2029年,倒退30年是2019年——而2019年生孩子的人被“聪明人”笑话为天生的韭菜。


到那个时候我也六十岁了,假设我脑子还跟得上,也只能学巴菲特老人家的价值投资价值与成长:不一样视角回味巴菲特,那我也应该从那时的三十年前开始积累学识经验和资本人脉信用。


想想还是挺有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