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民族”这四个大字是怎么来的?

补刀客 补壹刀 2018-11-30

文/徐焰

 

当今中国在五星红旗飘扬下走向繁荣富强,同时全球化大潮又迎面滚滚而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又成为重大课题。

 

习总书记今年3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对“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做了四方面高度凝练的阐发,那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先人不仅在人类古代文明史上有过灿烂的创造,在近现代又以团结奋斗迎来凤凰涅槃式的辉煌崛起。

 

多难兴邦呼唤民族魂

 

古语道“多难兴邦”,近代的民族灾祸恰恰锤炼出众多志士仁人及宝贵的民族精神。

 

1936年10月,鲁迅这位毛泽东称誉的“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在上海去世,出殡时有16名国内文化名人抬棺,宋庆龄、蔡元培和沈钧儒等送行,灵柩从万国殡仪馆启程时所覆白布上便写着三个大字——“民族魂”。


 

鲁迅青年时,正逢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民族意识觉醒,他在办洋务、行维新以求强国的大潮中先入南京矿物铁路学堂,后到日本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以医治国人疾病为初心。

 

不过,鲁迅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看到纪录片中一个场面:一个中国人将要被日本军队斩杀,周围是有着“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的本国看客。


这让鲁迅意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从而弃医从文以振奋国人的民族精神。


 

华夏悠悠历史几千年,古代就形成了优秀文化传统和爱国精神,过于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却又积淀出社会糟粕——奴性文化,在近代表现为群体无政治意识。

 

例如甲午战争时日军登陆辽东和胶东,肯花钱就能召募到大批当地苦力搬运弹药和补给,这些未受启蒙之民不在乎外国人入侵本国,何况他们又讨厌朝廷和官军。

 

只知天下而不知世界,只知朝廷而不知国家,只知家族而不知民族,正是实行愚民政策的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社会思想状态。

 


同康有为一同主持戊戌变法的梁启超痛感到这一状况,流亡日本后于1899年在《东籍月旦》一文中首次使用了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这个引自日文当用汉字“みんぞく”的词汇,又是对英语ethnic group的翻译。

 

1902年,梁启超又提出“中华民族”一词,将悠久的“中华”一词和近代由日本传入之“民族”一词结合。


他还指出中华民族指国内的所有民族,如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这一多元混合概念对凝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着重大历史意义。


 

不过梁启超悲观地认为中华民族人种不如白种人,虽有忧国之心却无法完成自己改造“国民性”的愿望。

 

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先驱者鲁迅和国内共产主义思想最早传播者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才把传播民族精神同民主革命相结合,新思想方能真正改造社会。

 

反帝反封唤醒民族意识

 

进入民国,国民党当局虽强调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蒋介石的社会基础却是江浙财团并依靠英美支撑,所强调“民族精神”不过是穿长袍马褂讲孔孟礼仪。



他虽熬过了抗战,却以胜利国身份接受了丧失巨大领土权益的雅尔塔协定,并成为美国的附庸,这一精神软骨病也种下逃台后仍受美摆布并酿成容忍“台独”势力滋长的祸根。

 

鲁迅所称的“中国的脊梁”,还是那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改变多娇江山而奋斗的风流人物。

 

五四运动唤起中国人开启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歌声中开展的大革命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使广大民众对外对内都有了“不做牛马要做人”的意识。共产党领导红军所树立的长征精神,又升华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

 


当日本铁蹄再度大举入侵时,遇到的再不是甲午年间那种麻木的大众,而是被“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歌声唤起的亿万抗日英豪。

 

中华民族的浴血抗战,最终把现代民族观念牢固树立在国内民众和海外华侨心中。

 

中国共产党人又一直将民族革命、民主革命这“两个革命一肩挑”。


抗战时的解放区军民一方面抗击侵略者,一方面也洗涤民族自身的黑暗和精神病弱(近些年来国内许多抗战作品恰恰忽略了后者),这样才能在抗战胜利四年后就又迎来开国大典的礼炮轰鸣,扫除了旧时代精神污泥浊水的全新中国才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任务催唤民族精神发展

 

真正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又是1950年秋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

 

志愿军一出战,便让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及其纠集的“十六国联军”从鸭绿江狼狈逃过三八线,出现了《纽约先驱论坛报》所惊呼的“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同此前50年2万八国联军就可打进北京相比,新中国的战场表现真让全球震惊,就此也被公认为世界强国。刚大败于美军的日本人在惊愕之下,自朝鲜战争后也将口语中的“支那”蔑称改为标准词“中国”。


 

抗美援朝这一仗,不仅为我国赢得了安全空间,也争取到苏联援助的“156项”重大企业的回报以建设工业化,同时也重塑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自鸦片战争之后百年间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从此又找回,例如当年家喻户晓的“上甘岭精神”就激励了一代国人以豪迈气慨为强国而奋斗。随后,蘑菇云升大漠和卫星遨游太空的辉煌业绩,又让“两弹精神”成为中华科技界勇攀世界高峰的巨大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面向世界,通过学习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民族精神,中国特色与国际潮流接轨。民族的创新奋斗精神与发展高新科技结合,使中国创造了世界建设史上的奇迹,GDP按汇率计算从39年前的2200亿美元增长到去年的13.2万亿美元,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现在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面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弘扬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又成为新任务。

 

这一精神应该是中国的,又必须是现代的,为此既要反对盲目媚外的西化观念,也要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在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国人要坚持历史传承,更要创新发展。


本文作者是国防大学专业技术二级教授、少将。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


站在1990年看今天的中国,既无风雨也无晴!


这个想为“精日”翻案的人,是什么来头?


一战百年,西方的反思为中国设下一个陷阱!


中韩苏岩礁之争,如何从海上闹到空中?


基辛格没去世!他今天还这样警告中美关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