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一年,世界重新发现了中国!

补刀客 补壹刀 2019-04-02

文/叨炸天


今年,苹果和亚马逊两家公司的股票市值昙花一现般突破了1万亿美元,在这之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曾跨越这个门槛,苹果和亚马逊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商业帝国。


如果将公司的1万亿美元市值等同是国家的GDP,那是可以在当今世界排名第17的,略低于印度尼西亚10109亿美元,远超土耳其的8412亿美元。


不过,对公司来说,跨越1万亿美元大关,更像一个魔咒,苹果公司从今年最高点时的近1.1万亿美元跌落到现在的7000亿美元左右,亚马逊就更低了。


但对于国家来说,迈过一万亿美元GDP的大关,是一种祝福。


那一年


中国跨越这个门槛的年份,很喜庆,恰巧是2000年。日子正是18年前的今天。


时隔多年,2000年的面貌已经有些模糊了,我们现在寻常日用的东西,那个年代都还没有,或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


2000年的北京。


2000年,网吧开始出现在三、四线小城市,网费只要1块或1块5一个小时,那时候,能上的网还不多,大多数人都只是去打游戏。


一些人腰间别着BP机,有人刚刚告别了大哥大,用上了翻盖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不过,还是有一些高级的手机,那一年已经可以上wap打头的网站了,即使还没有几家网站开发wap版本。


2000年,诺基亚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WAP的GSM手机——诺基亚7110。


多少人回想起来,会觉得那还是个纯纯年代的尾声。


人们担心了数年的千年虫问题并没有在那年初大规模爆发,这似乎是个好征兆。


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以及马云,似乎都没有意识到,那年,他们正站在风口上,下一刻就会飞起来。


当年中国互联网方兴未艾,境外风投正大量涌入。当年4月,新浪率先在美股纳斯达克上市,网易、搜狐很快也拿到了上市资格。


李彦宏刚刚拿到120万美元风投回国,在北京大学资源宾馆租了两个房间,一个当卧室一个当办公室,百度在那里诞生。


京东当时还叫“京东多媒体制作室”,主营业务是制作VCD。



那一年,淘宝、支付宝都还没有出现,阿里爸爸还只是阿里巴巴,马云在那一年先后获得软银等境外财团联合投资的4500万美元,这在那时可是个大手笔。现在动辄几亿美元的融资,在那时可不容易。“亿”这个字当时是用来形容人口的,形容人的资产或钱财?不存在的。


马云还在那年7月登上了《福布斯》杂志的封面,那可是50年里第一次有中国企业家获此殊荣。


马云在2000年7月登上福布斯封面。


中国企业家走向世界舞台,中国也正被世界看见。


1999年11月,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一致,真正加入是要到2001年,但夹在中间的2000年,扫清了很多障碍。比如,美国参众两院和总统都通过法案有效确立了两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在之前,美国适用于与中国贸易的法案还具有冷战色彩。


4743亿美元,这是2000年我们全年的进出口总额,单纯从数值上看,还不到我们如今一年对美的货物出口量。在2000年,人们庆祝的是,中美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


中国人从那一年开始,也将注定被更多看见。


那是国家第一次将“五一”和“十一”假期拉长到7天,黄金周概念随后产生,仅仅“五一”期间国内外出旅游的人数就高达一亿人,但很多景点都还没有做好心理和硬件上的准备。


“黄金周”盛况(资料图)


那一年似乎也平淡无奇,早早就输掉了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所以人们似乎没什么期待。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已经是下一年的事情了。


互联网当时还没有很发达,没有人知道,香港记者被怒斥跑得比别人快,图样图森破,也是在那一年。


起点


就是那个一切都将发未发的2000年年底,我们的GDP突破了1万亿美元,当时还没有喜大普奔这个词,但全中国都有喜提1万亿的精气神。


后来,2000年的GDP数字经过了统计局的修正,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99066.1亿元人民币(约合当时汇率的1.1万亿美元),但这都是枝节。


为什么那么激动,因为这来之不易。2000年,除中国外,只有美、日、德、法、英、意这些传统强国身在万亿美元俱乐部中,中国加入其中并不轻松。


先看1990年代,我们先是经历了西方的经历制裁,随后惊险处理了台海危机,国有企业改革导致的“下岗潮”也是我们终将面对的事务。


1998年我们的感受不是充满暖意的“相约九八”,而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千年一遇的大洪水。那段时间难得的好事似乎就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但国际舆论为此没少做文章。


1998年春晚,那英和王菲在唱“相约九八”


国内经济发展也先后碰到了通货膨胀和紧缩,在这样的内外形势下,我们的GDP依然保持每年8%以上的高速增长率,直到加入1万亿美元俱乐部。


1万亿,这个数值意义重大。这意味着,2000年我们只要干上12天,就相当于1952年新中国建立之初一整年创造的GDP。


2000年GDP总量世界排名。


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前两步是,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1980年,我们的人均GDP大约是194美元,由于2000年我们GDP总量跃升1万亿美元,人均GDP也远超800美元,这意味着我们真的完成了前两步,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


中国人均GDP从1980年到2000年的跃升(单位:千美元)


这既是生活、物质上看得见的进步,也是拔除中国近现代屈辱心理的重建。中国人在这一刻发现,我们可以做到。第一步、第二步都完成了,第三步还会远吗?


此外,这个1万亿美元非常扎实。农业产值占比为17%,离现代化产业结构标准的15%仅一步之遥,而且文娱消费、高科技产业为这一产值的贡献比重显著上升。


2000年,我们国家健全的工业体系已经初具雏形。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已成为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这是这些年我们出口迅速增长的基础和起点。


2000年,中国轻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重工业生产线初具雏形。(资料图)


还有一个视角是,房地产和互联网那时基本没参与到GDP贡献中。那一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房地产商人根本还无处安身,排名前三的是荣毅仁及其家族(中信集团)、刘永好及其兄弟(希望集团)以及任正非。令人惊奇的是,媒体人杨澜也凭借她的公司也在榜单中赢得一席之地,位列38位。


相比较而言,排在2017华人富豪榜前列的人,大多是房地产商以及提供网络服务的。


还可以再看看北京2000年的房价,以东四环外的十里堡北里为例,北京晚报上显示当时一套的69平米的房子报价只有29万元,而现在,在某房屋中介APP上,相同小区类似大小的房源报价是330万到390万不等。



房地产还没有发家时的一万亿美元GDP,大概要多扎实有多扎实。


正是先实现了一万亿的小目标,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故事。


再回首



从中国GDP总量的数据线看,正是2000年的奠基,其后数年才划出了一道扶摇直上的美妙曲线。


2000年—2017年中国GDP总量(单位:万亿美元)


促使这些发生的不仅是1万亿具有的奠基意义,还有对于它“还不完美”的认知。


人均GDP,我们2001年才超过菲律宾,2011年才超过泰国。


2000年,我们虽然GDP总量亮眼,但平摊到每个人,却并不如意,当年韩国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我们不到它的1/10,我们还不如当年的菲律宾,甚至人均起来不到泰国的50%。


昔日的够不到,却在不知觉中,菲律宾和泰国被我们远远甩在了后面。至于韩国,我们还需要再努努力。



当年GDP总量第七的中国,如今,凭借12.24万亿美元的GDP总量,已经理直气壮地站在G2的舞台上。


当年的举国1万亿美元,现在一个省份就可以够得到,2017年,广东、江苏、山东三个省份的GDP都超过了1万亿美元。


我们将2000年当作一个起点,当年,没有人预想到,那个起点会带我们来到这里。


今天,很难说与那时相比,国内外的形势到底是复杂化了,还是简单多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有了更多的力量,无论是财力、科研能力还是军事能力,我们也不该怀疑,未来,都会比这一刻更加美好。


(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


首批赴美留学50人,他们把什么带回了祖国?


1980年代美国在波兰露了一小手,世界从此改变!


蒋经国,“台毒”的摩西!?


与印度的这场联合军演,为何对中国意义非同寻常?


中国雾霾,何以成韩国人放不下的怨念?


强推中美科技脱钩,他们快得逞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