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门洪华 李次园|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思想与实践

门洪华 李次园 社会科学杂志 2022-06-09

国际统一战线作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重要方式,在中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均起着关键作用。理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战略向度对探寻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百年大变局下国际力量的分化、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深化、地区和全球治理的问题转向等共同推动中国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演进与创新。中国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秉承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和底线思维,展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秉承合作共赢理念、加强战略协调观念、注重团结分化策略等内涵,具体表现在:政治上,中国积极构建以反霸主义为核心的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经济上,中国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发展统一战线,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繁荣;非传统安全上,中国积极构建以“团结合作、携手行动”为核心的国际合作统一战线,实现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有效治理;策略选择上,团结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积极力量,分化和孤立不利于世界稳定的消极力量,争取广泛存在的中间力量。

作者简介● 门洪华,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战略研究院同济特聘教授;李次园,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本文载 / 《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凝聚多方力量、应对多重挑战的联合战略,始终是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在中国内政外交中彰显着独特作用。国际统一战线是国内统一战线在国际社会上的延伸,在中国开展外交和发展对外关系、营造良好和平的外部发展环境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在推进爱国统一战线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世界理想,积极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落实正确义利观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转型等,努力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习近平指出,“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需要统一战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形成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合力。

国际统一战线在新时代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战略影响力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探寻国际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和战略向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思想内涵及其战略实践,对于理解中国当代外交、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以及进一步调整和推进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深入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构建

与发展的战略维度


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基本要义是基于共同利益团结大多数,推进共同目标的实现,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合作共赢是其核心要素和本质诉求。与国内统一战线相比,国际统一战线秉承国内统一战线的基本运行逻辑,但其团结、联合的范围更广,追求的目标更高。将国际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外交布局的重要方向,既是出于对现实问题的认知和应对,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还源于对中国战略的长期考量和关键部署。

(一)国际统一战线的形成基础

国际统一战线是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联合多元力量以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而结成的团体、关系网络或展开的集体行动。国际统一战线的形成有赖于四个核心要素:多元力量、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与合作意愿。其中,多元力量的存在是国际统一战线形成的前提条件,共同利益是决定国际统一战线形成的本质要素,实现共同目标是国际统一战线的现实归宿,而合作意愿是促成国际统一战线形成的必要基础。

多元力量是国际体系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国际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要素。国际体系中单个国家或行为体的力量具有有限性,尤其是在面对共同威胁时缺乏独自应对挑战的足够能力,只有通过集体力量的汇集形成国家间合作的形式才能为应对共同挑战提供有效的力量支撑。多元力量的存在为国际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开展集体行动、进行国际合作提供了必不可缺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必要对这些力量进行有效联合。因为多元力量的存在既可能是维护和推动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变量,也有可能是导致地区性或全球性大规模战争爆发的主要动因。

共同利益使国家间合作具有更加基础性作用。国际统一战线基于共同利益,通过集体行动协调彼此行为达到预期目标。没有共同的利益,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共同利益的汇聚及其制度化、所涉各国共担责任、大国承担主要责任已成为国际合作的基本战略路径。缺乏共同利益作为行动导向,国际统一战线的集体行为就会缺乏目的性和意义。虽然国际统一战线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共同体,但它所形成的共有身份同样受到相互依赖、共同命运、同质性和自我约束等变量的影响,这四个要素强调共同利益在促进协调行动方面的重要性,共同利益成为维系国际统一战线的关键纽带。

共同目标促成不同主体间的真正协作,有利于形成共同努力和集体行动的国际统一战线。促成共同目标的达成是统一战线形成、运行和发展的核心动力,可以推动成员主体在价值理念、政策主张、具体实践等方面彼此协调并形成共识。中国主张建立的国际统一战线始终将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人类安全发展等作为最终的共同目标追求。从结果导向来看,共同目标的实现本质上来说是形成国际统一战线不同主体能够共享的一系列公共产品,这就决定了参与主体会基于收益和成本的考量,在实现共同目标所付出的成本和所获得的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决定是否参与国际统一战线。

多元力量、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存在并不必然促成国际统一战线的形成,合作意愿是国际统一战线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根据客观环境变化及掌握的已有信息,行为体作出理性抉择和选择最优方案,主要考量的因素包括理性预期、风险规避与效用最大化。国际统一战线参与者作为具有理性的行为体,它们的合作意愿受到对预期收益和风险规避的综合考量的影响。不同主体通过参与统一战线可以获取未来收益,这种未来预期收益包括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而对风险规避的考量则基于对未来风险性、不确定性及自身能力发展的有限性等的担忧,存在着对未参加某一国际统一战线而造成潜在损失的担心。


(二)国际统一战线的运行逻辑

通过区分积极力量、敌对力量或消极力量、中间力量等不同性质的国际力量,国际统一战线运行和发挥作用主要通过内部团结、外部分化和中间争取三种策略重组国际多元力量,并以战略协商的方式实现统战功能的发挥。

内部团结主要是指对积极力量的联合和团结,其核心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汇聚多元力量实现联合行动。议题联盟与国际统一战线具有高度相似性,其程序简化、力量动员、框架构建三种内部联合的路径亦可成为国际统一战线实现内部团结的重要方式。程序简化代表着国际统一战线的集体行动较少受到具体规则、制度和条约等的约束和限制,保持国际统一战线联合行动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力量动员不仅具有汇聚国际统一战线中的多元力量、实现资源整合、促进共同行动的作用,也为国际统一战线的存在和集体行动的合法性提供基础。框架构建则是框定共同行动的具体原则、合作范围、国际立场、行动策略等,保证国际统一战线不至于虚化。

外部分化是指瓦解、分化敌对力量或消极力量。这一路径的重点在于,通过外部分化手段使敌对势力中的某些国家或力量在某些问题领域或议题上保持中立而不处于对抗的状态,或让敌对势力的某些国家退出这一联盟,最终实现削弱消极势力或敌对势力、改变力量格局对比的目标。总体而言,国际统一战线实现外部分化以较为温和与保守的方式进行,以利益诱导和战略针对作为主要方式。利益诱导通过对敌对集团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国家承诺许以好处,使统一战线的共同利益与目标国的需求利益相吻合,达到分化敌对力量的目的。战略针对是在外交战略或政治层面进行斗争,以共同行动对敌对势力的部分力量施加一定的外部压力倒逼它们改变原有态度,或保持中立。

中间争取是指对中间力量努力进行拉拢或让其保持中立、不选边的态度。在国际体系中,始终存在着诸多中间力量,它们影响着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和大国博弈的演进历程。中间力量的存在表明,它们既可能与其他行为主体达成合作共识,采取一致的战略路径,也有可能由于彼此之间的战略需求差异而存在竞争和冲突。因而,减少彼此间的异质性利益,寻找同质性利益进而扩大共同利益,是促使中间力量采取积极互动方式的关键,也是国际统一战线争取中间力量的基本逻辑。在多个领域和层次探寻合作共识、进行利益协调,能够进一步将中间力量拉进国际统一战线之中,或使其保持中立、不选边的外交态度。


(三)国际统一战线的具体特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程度显著加深,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威胁人类发展的挑战和风险明显增多,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构建集中各国力量的统一战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具体而言,国际统一战线具有如下鲜明特征:

其一,针对性。国际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或问题导向,是为了应对某一挑战或敌人而主动生成的。毛泽东时期的国际统一战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要针对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联合全世界广大的中小国家。进入新时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则更加聚焦妨碍人类发展的非传统安全领域,针对的对象从具体实体国家转变为更“虚化”的广阔低政治领域。同时,为了有效应对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大国竞争,中国努力争取和团结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力量,打破美国企图限制中国发展的包围圈。

其二,灵活性。国际统一战线在坚守原则性的基础上注重灵活性的表达,在成员构成、策略运用和政策协商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国际统一战线不以国家间政治关系、战略关系为基础,不同阵营的国家也可以在某一问题领域建立起国际统一战线。国际统一战线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更没有统一的领导。只有通过各国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平等交往与合作,才能开展活动、完成一定任务、达成一定目标。中国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不仅注重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开拓新的合作路径和合作形式,强调“强联合”的重要性;而且强调全方位的总体外交,在不同领域和广泛议题中促进议题联盟的形成,并注重更具灵活性的“弱联合”。

其三,可操作性。严格来说,国际统一战线并没有真实存在的实体作为依托,必须要通过多种具体途径构建和发展国际统一战线,逐步扩大国际合作、实现共同目标。因此,中国始终以多种战略设计和外交政策配合辅助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与发展。一方面,中国国际统一战线通过一系列规则和程序等从价值理念层面对被团结起来的多元力量进行价值引导和行为约束;另一方面,中国以集体行动和协作互动等多样化的具体实践和战略设计,促使国际统一战线能够落地生根,真正地体现其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其四,可持续性。一直以来,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国际统一战线是基于某一现实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但它并非只注重一时的短期目标,而是关注统一战线的可持续发展,追求更加长远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因此,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统一战线,在追求长期目标的过程中会长期存在而不会在实现一定目标之后迅速解体。其中,以反霸主义为核心的国际统一战线一直贯穿于中国外交政策之中,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的长期性战略思考。


(四)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推进国际统一战线构建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毛泽东将国内统一战线和国际统一战线紧密结合,灵活运用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来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相继提出两个“中间地带”“三个世界”等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性地位,将第二世界国家纳入中国国际统一战线,构建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具有较强的战略针对性。改革开放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文件《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中便明确了“开展对外友好活动,促进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目标。邓小平高度重视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提出“东南西北”的战略构想,体现了中国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思考,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设作为构建改革开放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抓手。冷战结束后,江泽民将战略伙伴关系作为团结世界各国、应对多重挑战的战略路径,积极推动中国构建新的以大国伙伴关系为重心的国际统一战线,致力于形成以共同发展为指向的合作伙伴体系,打造以发展为导向的国际合作统一战线。进入21世纪,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趋于加强,中国主动变革和塑造国际制度。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与“合作共赢”理念,致力于促成以共促发展、共享繁荣为导向的国际发展统一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进一步塑造了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格局,中国国际统一战线迎来创新发展期。习近平指出,“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强调将自身发展与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紧密结合,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正确义利观等创新理念,积极打造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国际和平统一战线和国际发展统一战线。

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不断融入、变革和塑造国际制度的过程紧密相连,表现出各具特色的战略思想,赋予我们诸多宝贵经验。

其一,研判时代背景和战略环境是中国发展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前提。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及其演变会导致其战略设计和外交政策发生转变。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内涵与形式因时代主题、国际形势演变而有所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毛泽东时期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是基于国际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直接威胁所作出的战略反应,具有较强的正面对抗性和针对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时代主题的变迁,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以团结协作、共同行动、合作共赢等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统一战线展现出更显著的包容性、发展性与合作性理念,并逐渐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诉求。应当说,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紧跟并反映出国际形势的变化,体现出发展性与动态性特征。

其二,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主题,从强调明确划分敌友关系转变为反对威胁全球和平发展的消极力量。最初,中国国际统一战线严格划分敌我阵营,在战略关系基础上强调反对敌人的明确战略针对性,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随着中国对世界发展的看法逐渐改变,并逐渐融入国际体系发展进程,中国对国际统一战线的思考超越了地缘政治逻辑,反对的敌人不再局限于政治层面的敌人或“实体化”的国际行为主体,将应对不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以及阻碍人类安全发展等诸多风险挑战和消极力量作为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共同目标,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逐渐聚焦全球发展性问题的思考上。这一转变在弱化战略敌意和战略针对性、超越地缘政治竞争的基础上突出彼此包容、共同协商、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性,极大丰富了国际统一战线的内涵,扩大了国际统一战线的作用范畴。

其三,自我战略约束是中国国际统一战线构建和发展的重要原则。自我克制可以向其他国家证实自己的友善。中国主张建立以反霸主义为核心的国际统一战线,既是针对霸权国家而言,也是对自身不追求霸权国地位的承诺和自我约束,通过构建国际统一战线向世界传达与世界及不同国家进行良好互动的积极信号。而且,中国构建国际统一战线并不是为了进一步谋求势力范围、划分敌我力量,而是强调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与和平发展,摒弃国强必霸、你输我赢的西方传统逻辑。现阶段,即使中美两国处于战略竞争之中,中国仍然致力于实现中美关系的转圜,展现出积极的战略理性和自我约束。一方面,中国通过专注周边外交经营、分化美国盟友伙伴关系力量、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等措施构建应对中美战略博弈的国际统一战线;另一方面,中国致力于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将美国拉入“合作共赢”的大背景之下。

其四,发展中国家始终是中国国际统一战线依靠、团结和争取的主体力量。中国国际统一战线最基本、最主要的力量始终是第三世界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国家是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最基本力量,也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关键立足点。即使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长、国际地位发生变化、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理念始终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构建和推进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行动是重点,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加强集体行动是重中之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忽视或不重视其他国家和多元力量,争取西方积极力量的支持和理解,促使消极力量保持中立,是发展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一步。


二、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

战略背景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方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铺陈开来。国际统一战线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期。

首先,百年大变局下国际多元力量变化成为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力量基础。进入21世纪,世界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权力转移和权力扩散促使国际力量进入新的分化重组时期。这种力量对比大变局体现在大国间力量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群体对比、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对比的巨大变化等诸多方面,尤其是新兴力量在国际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面对国际力量的分化带来新的重组,为了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有利国际环境,世界主要大国和力量主动调整内外战略,积极与不同国家和组织进行双边、多边合作。面对国际社会出现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变动趋势,习近平强调,“当前,国际形势风云激荡,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我们要牢牢把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从团结合作中获取力量”。他强调,“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如果不重视力量对比就不可能扩大统一战线,就难以战胜敌人。因此,面对国际力量分化和世界格局的转变,致力于建设合理适用的国际秩序宜高调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加深成为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关键变量。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始终是中国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因素。邓小平明确“和平与发展”是国际社会的时代主题,进行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定位,将致力于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设定为这一时期构建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基本出发点。面对冷战后复杂的国际形势,江泽民注重周边地区经营和大国关系发展,以此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致力于建设以大国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国际统一战线,打造以周边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为重点的地区国际统一战线。胡锦涛指出,“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的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共同的目标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共同的挑战需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和谐世界”“合作共赢”成为胡锦涛时期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两大理念。中国推动国际反恐统一战线的发展,积极构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国际经济合作统一战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国整体实力和影响力的持续增长,中国新的大战略框架逐步显现,中国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核心。如何进一步塑造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关系、发挥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时代命题。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为此,中国进一步构建负责任大国的积极国际形象,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世界理想,将“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国际关系、伙伴关系战略作为重要举措,推动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

再次,地区和全球治理的问题转向对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提出新的目标追求。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环境问题、卫生疾病等全球性问题与地区性挑战彼此交织不断凸显全球治理危机,全球性问题在领域、内容和范围上出现了明显的转向,从高政治领域转向低政治领域,从传统安全问题转向非传统安全问题,从全球治理转向地区治理。基于全球治理的问题转向,无论是在全球性问题还是地区性问题上,中国应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既强调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也注重地区安全的维护。从历史角度来看,一个真正世界大国的崛起都是先从自己所在的地区事务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建构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成为中国重要的目标诉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凸显的全球治理新危机,习近平指出,“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要携手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应当说,汇聚多元力量、协调多元主体的国际统一战线是应对全球治理危机和维护地区秩序的有效战略举措。全球治理危机使中国国际统一战线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在不同地区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金砖国家共同体等多元化的国际统一战线成为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目标诉求。

最后,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迫切考量。美国特朗普政府随意“退群”的单边主义行为给国际社会带来诸多困扰,致使国际制度有效性受到质疑,全球治理未取得有效进展。随后上台的拜登政府仍致力于通过排他性多边主义机制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将中国视为“特殊挑战”,认为应对这种挑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与美国盟友和伙伴的“统一战线”,企图利用同盟力量限制中国发展。2021年3月美国推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召开首次峰会,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与此同时,西方国家通过高标准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有选择地扩大国际贸易,加强伙伴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中国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不仅要积极宣扬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共同利益、合作共赢的理念,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软实力,更要强调多边主义的战略价值和积极意义,团结国际社会中的积极力量、分化霸权主义力量以及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有效应对霸权主义对国际社会产生的威胁与挑战。


三、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

思想内涵


探寻新时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思想内涵,对于理解其具体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进行继承和发扬光大,并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其新内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战略目标,秉承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坚持正确义利观的价值引领,加强战略协调的基本原则,注重分化与团结的策略运用,共同构成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思想内涵。

(一) 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思维方法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具体来看,新时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和底线思维。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要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我国和世界的发展,把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构建国际统一战线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需要进行长期的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和发展不是中国应对短期风险和近期挑战的策略之举,习近平将构建国际统一战线上升到战略高度,将其作为一项中国参与国际社会互动长期坚持和打造的外交战略,体现了“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的战略品质。

在统一战线里面,只有团结而无斗争,或只有斗争而无团结,都是错误的政策。因此,团结积极力量,斗争敌对力量,是建立和巩固国际统一战线的两条重要路径。这种辩证思维能够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新时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强调团结协作、互利共赢,同样重视斗争。“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充分利用美国与盟友的矛盾,通过广泛合作和必要斗争将西方国家纳入反霸主义的统一战线之中;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应对来自美国的战略竞争,与其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力争维系多边合作、和斗相兼、斗而不破的格局。

创新思维,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习近平指出,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为习近平新时代的重要外交创新,以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为核心,进一步聚焦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地区经营以促进区域发展,打造稳定、和平与繁荣的周边环境的地区统一战线,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全球统一战线相辅相成。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是中国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重大创新。

历史思维是总结昔日经验,以把握当下、展望未来。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 “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应以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历史进展为参照。习近平提出的“同心圆”理论和找到“最大公约数”方法,均为对中国统一战线发展历程中展现出的共同利益、广泛团结、合作共赢等理念的继承和创新发展。

底线思维是在设定最低预期和目标基础上争取实现最好结果的一种思维方法。习近平指出,“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强调灵活性,注重求同存异、战略协调、妥协让步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在不损害关键利益的前提下让步局部利益保证共同目标的实现。同时,中国国际统一战线坚持原则性,在涉及原则、立场等核心利益问题上态度鲜明,坚决捍卫中国利益。习近平强调,“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是基于底线思维的主动进取行为。


(二)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理念内涵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对于新时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具体实践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目标。作为新时代中国的新世界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国际统一战线长期追求的新战略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国际统一战线基于共同利益、共担责任和共同目标的逻辑内涵,表明中国不会谋求“脱钩”或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注重循序渐进和构筑国际统一战线,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持续推动国际统一战线构建才能适应当今时代潮流和局势的发展,汇聚多元力量致力于促进和平、应对挑战和风险、营造积极良好的国际环境,努力追求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理想。

正确义利观是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秉持的价值引领。2013年3月,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时首次提出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之后,习近平在不同国际场合中不断阐释、丰富和完善正确义利观。他指出,“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兼顾,构建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正确义利观展现出中国在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基础上发挥大国作用,与其他国家在互动中促进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的价值追求。不同主体共同承担责任,采取共同行动,实现合作共赢,是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内在要求,这和正确义利观的内涵精准契合。正确义利观在价值理念层面对不同主体进行行为约束和预期目标设定,推动国际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成为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价值引领。

合作共赢是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追求的核心理念。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共赢集中概括了统一战线的核心要义和本质属性,实际行动中的团结合作是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标志和主要内容。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动提出并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等,推进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发展,其核心思想在于以合作共赢取代对抗独占,超越以获取权力为基础的零和博弈逻辑,促使统一战线各主体携手共进,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诉求,实现共同发展。

战略协调是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倚重的基本原则。加强战略协调是促进国际统一战线发展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如果利益关系协调不好、各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问题激化,严重的就会影响发展进程”。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要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找到“最大公约数”,其实质就是求大同、存小异,以战略协调的方式弥合多元主体在目标、价值、利益等方面的分歧与差异,推进共同目标、实现共同利益、缓解冲突分歧,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也是新时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

注重团结、分化与争取手段是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运用的关键策略。正向团结和负向分化策略是促成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构建的重要战略手段。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通过广泛团结志同道合者,用好多样化境外资源,广建全球“朋友圈”,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建设,巩固与周边地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团结友好的发达经济体,扩大国际统一战线。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分化消极力量的策略,削弱敌对势力的力量,是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构建的重要路径。无论是在政治层面对中国怀有敌意的力量联盟还是在具体问题领域有碍于国际合作形成的消极力量,分化斗争策略是中国推进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方式。


四、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

战略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国际统一战线的发展,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变化、积极把握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有效确立共同追求的目标、合理运用灵活策略成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战略实践秉持的重要原则。中国相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世界理想、积极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践行正确义利观、推进全球治理体系转型等,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方式,逐渐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领域分布来看,新时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低政治与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并结合必要的策略手段,共同组成了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实践。

第一,在政治领域,积极构建以反霸主义为核心的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霸权主义是国际关系中强权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国际关系、政治安全和规则秩序等造成消极影响。习近平指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他强调,“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基于此,中国主动联合国际社会中的和平力量,积极构建以反霸主义为核心的国际和平统一战线,这具体表现在:

其一,积极推动多层次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新时代中国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始终以合作共赢为旗帜发展与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用寻求“最大公约数”和凝聚共识手段,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用共赢发展取代零和博弈,促成各国均衡发展,将世界各国、国际组织等不同主体力量团结为休戚与共的整体。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层次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成为构建以反霸主义为核心的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目标归宿。

其二,新型国际关系是新时代中国推进国家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路径。新型国际关系重塑国家间平等交往的关系,其本质是顺应世界潮流,摒弃零和博弈思维,避免单边霸权行为,以开放包容的建设性路径促进国家目标的实现,以协调合作的建设性方式促进国际关系的优化。中国在推进新型国际关系时体现出明显的灵活性和差异性特征,采取多样化方式打造不同形式的新型国际关系,将中国与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共同纳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统一战线之中,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其三,完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是构建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有效依托。中国推进“战略伙伴网络”的构建,呼吁伙伴认同共同利益,实现“求同存异”,促进双边关系发展是中国伙伴关系网络发展的核心诉求。以大国关系、周边国家、欧亚大陆和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彼此范围重叠的四个同心圆共同组成了以中国为核心不断向外扩展延伸的伙伴关系网络,是新时代中国伙伴关系战略网络的重要特征,也体现了构建新时代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不断扩大“同心圆”半径的内在要求,成为推动国家间关系友好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有效力量。

其四,推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时代安全观,营造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2014年5月,习近平在亚信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强调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新时代安全观强调安全治理内容的广泛性、合作主体的多样性以及安全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共同采取行动应对来自外部的威胁,既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也表现出反霸主义的核心特征。新时代的中国对实现世界和平殷切期盼,这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和责任,需要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第二,在经济领域,积极构建以共同发展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发展统一战线。习近平指出,“要继续向国际社会阐释我们关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理念,坚持要合作而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而不要单赢,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扩大合作面,引导各方形成共识,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在抓住发展机遇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走向普惠、共赢,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共同繁荣。

在全球层面上,新时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注重全球性经济问题、国际经济秩序和跨区域经济合作等议程,为实现世界范围内经济的稳定发展与繁荣等目标采取共同行动。习近平指出,“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必须要强调共同参与、搭建制度平台、促进国际合作。面对全球性挑战,超越政治界限而组成多领域的议题联盟,是实现全球统一战线的有效选择。一方面,中国联合支持多边主义合作的发达经济体,形成世界范围内支持全球化的统一战线,对反对全球化的发达经济体施加影响;另一方面,中国积极提升嵌入式议题设置能力,增强在全球和地区组织中的话语权,推动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向各方共同参与的全球共治方向演变。

在地区层面上,推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合作,打造稳定、和平与繁荣的周边环境,是中国构建地区发展统一战线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指出,“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倡导“亲诚惠容”的周边理念,在承担大国责任的基础上塑造集体认同,以争取更多的朋友和伙伴,促进地区统一战线共同利益的汇聚和共同目标的实现。中国致力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到“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周边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塑造地区秩序的重要战略考量,以开放、共赢的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地区国家紧密团结起来,有效促进地区的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在经营地区时,中国注重地区制度的安排与规范的约束,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澜湄合作机制、亚信峰会机制、上合组织的发展,通过集体行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的地区统一战线。

持续深化南南合作是构建新时代国际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国际统一战线团结和争取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指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 “中国人民立己达人、共谋发展,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推动与非洲、中亚、拉丁美洲等区域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扩大全球统一战线的范围,尤其是促进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合作论坛、中拉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金砖合作机制等跨区域合作机制持续推进。中国在与不同地区加强紧密联系的基础上,致力于实现全球性问题上的团结协作,促进国际秩序朝向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另外,中国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协定(FTA)战略,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战略机遇,将世界各地的自贸区连接起来,促进中国在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经贸关系网络化,形成最为广泛的自由贸易统一战线。

第三,在低政治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积极构建以“团结合作、携手行动”为核心的国际合作统一战线,实现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有效治理。当今,随着安全议题的不断泛化,以非传统安全问题为主导的全球性问题持续蔓延,尤其是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和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社会生存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指出,“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中,以加强团结合作、汇聚多元力量、携手共同行动为核心的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是应对全球性风险与挑战的有力武器。

其一,推动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中国寻求与中亚、东南亚等恐怖主义威胁频发地区的伙伴关系国家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并致力于利用地区性国际组织推动建立反恐统一战线。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中亚地区治理恐怖主义的重要力量,始终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重要宗旨。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安危共担的典范”,“面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严峻威胁,各方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联手应对”。应当说,全球反恐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治理恐怖主义活动的方案和举措,有效增强了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活动的力量。

其二,中国主张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中国与“基础四国”、立场相近的发展中国家集团、“77国集团”等谈判集团在气候问题上加强磋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共同利益。中国与欧洲形成了“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中欧在深化战略合作方面的重要内容,中欧共同发布的《中欧领导人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联合声明》明确在《巴黎协定》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合作加强协定的实施。即使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国仍积极与美国就气候问题展开磋商,2021年4月双方通过磋商发表《中美共同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中国领导人当月受邀参加美国主持召开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习近平语重心长地指出:“‘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我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

其三,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网络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新议程,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国际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指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作用。既要推动联合国框架内的网络治理,也要更好发挥各类非国家行为体的积极作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参与网络安全治理所寻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在应对网络安全治理上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目标所在。中国在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注定会遇到来自不同层面的诸多压力与发展阻力。为此,中国要直面挑战,制定全面性、综合性与战略性的方案与措施,尽最大努力扩大国际统一战线。

其四,通过构建统一战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世界各国唯有团结协作,共渡难关,才能战胜疫情。习近平指出,中国愿意推动有关各方加强在联合国、G20等框架下协调合作,开展联防联控,完善全球卫生治理,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其他有需要的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抵御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在2020年3月G20发表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中,中国赞同推动全球合作应对疫情、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呼吁各国本着团结精神,采取透明、有力、协调、大规模、基于科学的全球行动,坚定承诺建立统一战线应对这一共同威胁。概言之,中国充分团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积极力量,将维护人类的生命健康与生存安全作为终极目标,在联合国、G20框架等全球性多边框架内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社会形成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人类卫生健康国际统一战线。

第四,在策略选择上,团结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积极力量,分化和孤立不利于世界稳定的消极力量,争取广泛存在的中间力量,是中国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具体战略选择。习近平指出,“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新局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始终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支持补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南方短板,支持汇聚南南合作的力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中国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如中非合作论坛、中拉合作论坛、中国-东盟(10+1)机制、金砖国家机制等,有效拓展了中国的朋友圈和关系网络,为构建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国际环境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

分化和孤立不利于世界稳定与全球治理的消极力量,是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斗争目标。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和破坏国际体系稳定的外交实践,西方国家并非一味地选择追随美国。西方国家内部,欧元区内南北国家仍在分化发展,欧盟内东西矛盾也在上升,在如何对待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等重大问题上,美欧并不一致。西方国家内部的分化,为中国分化和孤立不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消极力量提供了契机。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日本、印度等国家对华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既与美国协调防范和牵制中国,但又不愿过分突出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印度致力于维护战略自主性和保有必要的战略空间,在经济发展、气候问题、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上仍与中国进行务实合作。

争取广泛存在的中间力量是中国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关键选择。争取广泛存在的中间力量不仅能够孤立和分化消极力量,也可以进一步壮大国际统一战线的积极力量。针对世界上破坏多边主义的行径,中国努力践行多边主义,与俄罗斯等国家计划构建反对单边主义的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反制裁联盟”,以加强全球合作、宽容和团结,最大限度地争取中间力量支持。一方面,中国积极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和理解,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深化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在分化威胁地区稳定的力量基础上,努力促进不利于中国发展的力量保持或回归中立。随着大国竞争加剧,东南亚国家对华政策出现分化,柬埔寨、老挝等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关系,而越南、印尼等国家在中美之间表现出更大“对冲性”,这种两面下注的对冲政策为中国努力争取这些摇摆国家提供了战略空间,中国致力于强化与越南、印尼的双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双边合作与地区发展。


结 语


国际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重要战略,在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发展对外关系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国际统一战线基于多元力量、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合作意愿而生成,遵循内部团结、外部分化和中间争取等基本路径,体现出针对性、可持续性、灵活性、可操作性的重要特征,堪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长期坚持的核心战略。

积极发挥国际统一战线在中国内政外交中的关键性作用,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基础条件。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迈向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丰富和完善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至关重要。我们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理论层面把握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其核心方向在于结合中国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国际形势演变,积极把握国际力量分化组合,有效确立共同目标,合理运用灵活策略,在政治、经济、低政治与非传统安全、全球治理等诸多领域构建有针对性的国际统一战线。


往期推荐


《社会科学》往期目录


《社会科学》往期摘要


王文佳 汪伟民│印度战略界对华策略论争研究


尹继武|冷战后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一项理论评析


韩 源 刘家豪 苏茂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形势评估——基于PSR和FAHP的实证研究


霍淑红|中美竞争-合作框架下美国对外援助研究


刘胜湘|国际关系研究的文化融合路径——关系理性主义探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