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茂服务松了口气 | 封面文章

邓鑫妮 物业K线 2024-03-02



文/乐居财经 邓鑫妮


距离香港两千多公里外的新加坡,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每天有无数船舶停靠又启航。迎来送往,证券交易所耳濡目染,和这个国家一样迎接着各国资本入驻。


去年10月,世茂服务(00873.HK)附属公司的债券远渡重洋,顺利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


首次发债,世茂服务受到青睐,共发行31.1亿港元2.25%可换股债券,发行方Crystal Idea Group Limited,是世茂服务的全资附属公司,后者为这笔债券担保。


眼看债券即将到期,中途起了波澜,停牌触发提前赎回要约。经过多方协商,世茂服务给出承诺,债券寻求豁免也已通过。


8月3日,世茂服务表示征求同意已经通过,并且已经签立补充信托契据及书面豁免。


世茂服务为征求豁免可谓诚意十足。据公告内容,发行人分别为合资格实益拥有人和不合资格实益拥有人准备了同意费和现金款项,均按100万港元债权本金支付2500港元的现金,并预计于8月4日前后支付。


此外,还向债券持有人、受理人、代理人等发出选择性赎回通知,将在2022年8月18日赎回13.995亿港元或债券存续本金的45%。


虚惊一场,被停牌勾起的提前赎回债券事件被妥善处理。


事实上,发债融资在上市物企中并不常见,这种融资方式对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有一定要求,相较之下,物企似乎更喜欢配股融资。


不过无论是哪种融资方式,目前在资本市场都不太吃香。归根结底,还是信任的问题。


发行债券后,一旦无法赎回造成违约,房企的例子已经摆在眼前;而配股融资太多容易摊薄股东利益,致使股价回落,损害企业市值。


债券赎回转危为安


发布完整年报的前一天,世茂服务主动披露债券需要提前赎回的情况。


“倘本公司股份于联交所暂停买卖超过或等于30个连续交易日,债券持有人有权要求发行人赎回其全部或仅部分债券。”


换言之,世茂服务停牌超过30个交易日,债券持有人有权要求世茂服务提前赎回。


彼时,世茂服务因财报披露问题选择暂停交易,自2022年5月3日-2022年6月22日,连续35个交易日停牌,已经达到持有人要求提前赎回的条件。


2021年10月20日一早,世茂服务对外宣布了两件事,其一:以每股15.8港元的价格配售1.15亿股,所得净额约为17.35亿港元;其二:发行总额为31.1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


按照发行时的约定,债券到期日为2022年10月31日,该笔债券为世茂服务唯一存续境外债务,且债券项下不存在违约或违约事件。


眼下,距离真正到期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且世茂服务手中还有一笔不小的资金。


截至2021年末,世茂服务收入83.43亿元,同比增长66%;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98.42亿元,同比增长68.8%。


物企的自保宣言


上市物企中,除世茂服务外,碧桂园服务也在去年发行了一笔可换股债券,总额超50亿港元。


两个多月前,碧桂园服务赎回全部债券,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5月31日,碧桂园服务表示,已将足够资金存入受托人指定的银行账户,用作全额赎回6月1日到期的50.38亿港元零息无抵押有担保可换股债券。


碧桂园服务的胃口不小,多次刷新物企融资额度。


截至2021年底,碧桂园服务的融资净额约为182.98亿元,同比增长87.43%。其中,配售股份和发行可换股债券融资净额约192.15亿元,同比增长92.15%。


大额融资之后,碧桂园服务股价波动,急需安抚。


7月27日,受兄弟公司配售融资消息影响,碧桂园服务的股价大跌,当天下午三点,碧桂园服务紧急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喊话道:“(我们)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物业。”


眼下,碧桂园服务的市盈率(TTM)已经跌破10倍,整个七月份股价难见上升,近一个月跌去58.02%,目前总市值仅有406.09亿元。


类似的情形,去年12月已经上演过一次。2021年12月14日,港股物企集体跳水,碧桂园服务跌超10%,一天内蒸发超180亿港元。当天晚上7点多,碧桂园服务紧急发布公告,一连给出三条承诺稳住市场信心,公告后不久,又紧急召开了电话会议。


世茂服务紧随其后,去年12月24日,连续多日回购股份的世茂服务再度释放信心,公告表示,6个月内不再配售新股。


2022年融资挂零


2021年尾和2022年初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分水岭,至少对于物企融资而言,跨过之后,企业融资行为截然不同。


2021年12月10日,建发物业迎来了上市后的首次配股。金额不算大,募资净额约5.45亿港元,用作收并购和公司运营。


此前,物企几十上百亿的融资在市场上时有发生,建发物业的这次募资并未激起太大水花。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之后,物企融资的大门似乎被“啪”的一声关上,没有任何预告,年初至今配股融资额度挂零。


据乐居财经《物业K线》统计,2021年共有9家物企通过配股和发债的方式融资了11笔,累计金额约346亿港元。



融资“大鳄”是碧桂园服务,时隔半年的两次融资,从资本市场上拿到了超过230亿港元。其次为世茂服务,配售股份和发行债券累计获得约48亿港元。雅生活服务的单笔融资金额也不低,约为32亿港元,排在融资榜的第三位。


然而股价下跌几乎成了融资身后的影子,除建发物业外,其余8家物企融资的次日无一例外拉低了股价。其中碧桂园服务于5月份和11月份的两次融资,次日股价分别下跌了2.37%和8.91%。


2022年物企配股融资暂未启动,是不想融资,亦或是不敢再融资,总之,资本买单的意愿已经大打折扣。不信任的种子,已经种到了物企身上。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蚊型物企过会:在暴风雨中起舞
恒大物业只能“染红”了
聆讯98天后,这家物企未挂牌上市之谜
碧桂园服务喊话: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物业”
中民投债权变现,这家国资物企成了跳板
物管股估值现形记  | 封面文章
千亿市值蒸发过半,碧桂园服务痛失“市值王”宝座
业绩对赌完成后,弘阳服务收回了7354万现金
保利物业,不保“利”

赴港IPO,这家国资物企酝酿了近7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茂服务松了口气 | 封面文章

邓鑫妮 物业K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