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栏 | 协作者工具箱:学习伙伴

兼职协作翻译的 协作者后花园
2024-08-24



 

协作者工具箱 —— 学习伙伴


 为什么需要学习伙伴


当学习得到支持的时候,可以让参加者个人更快学习或学习得更深入,无论这些支持是来自团队,还是来自「学习伙伴」。


然而大部分的人并不习惯于特别的关注或支持,因此他们不知道使用别人的支持,或者说,他们一开始的时候会对这种新的关系和支持模式感到尴尬。


因此,在帮助参加者建立伙伴关系时,协作者需要给予参加者信息和框架,让他们知道如何开始。


善导工作坊现场


善导小编:


相比起几个人的学习小组,从二人学习伙伴开始可能有更充分的交流的时间。且对于部分参加者来说,从二人对话开始相比马上小组讨论会更容易进入,逐步建立安全、支持性的学习团体氛围。


 随机组建伙伴


除非你有特别的原因需要把某些人组建为学习伙伴,否则都建议使用随机组合的方式。随机组合的好处很多,包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参加者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的伙伴是最适合你的伙伴」,而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参加者对个人有更深入的觉察。


随机组建伙伴的一个方式是让参加者形成人数相当的内外圈,把那些熟悉的朋友/同事/日常搭档邀请在同一个圈,这样可以避免他们之后又成为各自的学习伙伴。内外圈开始朝反方向行走,然后在一个随机的点喊停,在另一个圈离参加者最近的那个人即成为自己的学习伙伴。


善导工作坊现场


善导小编:


随机分不同的小组的时候也可以参考这样的方法,在提前了解过参加者背景信息的基础上,邀请背景经验相似的参加者站在一列,现场分组的问题设置上可以是关注的议题/相关经验值/服务领域,相似的站在一列,然后每一行组成一个组。就可以使得每个小组的参加者的背景尽可能多元,参加者也有机会认识更多新的朋友。


 使用一些问题帮助伙伴们开始


协作者可以根据工作坊目标及参加者的经验度来设计这些问题。“填充句子”这个方式给了参加者很大的分享自由度,同时又很结构化地支持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的表达。协作者可以先做一个示范,来鼓励参加者自由表达。以下是一些例子:


善导小编:


类似下面的结构化问题,除了可以帮助参加者相互了解,建立支持性的伙伴关系外,也在会一定程度上帮助参加者觉察自己的部分特质(如学习风格),然后在共同营造的“容器”中,对自我的优势有更多发现的同时,也更愿意突破舒适圈,发展能力。


面对经验比较少的参加者:

「对于这个工作坊,我的期望是……」

「对于这个工作坊,我的担忧和保留是……」

「工作坊中,当我不再参与或参与度降低,我的表现会是……」

「我需要的一些帮助是……」

 

面对经验丰富的参加者:

「有我作为你的伙伴你会很开心,因为……」

「在工作坊中,我需要的支持是……」

「当我抗拒支持的时候,我的表现会是……」

「但无论如何,你可以给我的支持是……」


善导工作坊现场大白纸


善导小编:


对于学习伙伴,协作者除了需要在工作坊初帮助伙伴们开始以外,在贯穿整个工作坊的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到在哪些部分可以添加学习伙伴的小组环节。


比如如果连续几天的工作坊,是否每一天结束后可以有学习伙伴的二人分享的时间,聊一下一天下来的感受/发现/困惑……


最后,在工作坊结束前,也可以通过结构化的问题/小小的仪式来帮助学习伙伴更好地「结束」,甚至可以有二人小组后续陪伴分享的延伸。


善导工作坊现场


往期协作者工具箱:

《专栏 | 空间游走:创造互动的空间》

《专栏 | 协作者工具箱:给予和接受反馈》

《专栏 | 协作者工具箱:用图卡激起对话》



 --参考自Seedsforchange的资料<Core FacilitationTools>

编译:Heaven @ 善导


案例文字补充 | 嬷嬷

排版 | 粽子

配图来源 | 善导协作工作坊现场


今日话题

你有使用过学习伙伴这个工具吗?

你还想读关于什么协作工具的文章?

请在文末留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协作者后花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