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荧幕里的暖男+硬汉大叔,张嘉益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不亚于任何当红小鲜肉。
从误打误撞当了演员到人入中年才得以成名,张嘉益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之人。
这些年,张嘉益的人生之路,已经愈发开阔和明朗。
张嘉益是个地道的西安汉子,所以性格上仗义直爽,又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倔劲。
他家里的孩子特别多,四哥哥哥和一个妹妹(父母想要个女儿),他排行老五,父母给他取名叫张小童。
而张嘉益这一生改了两次名字,算是改名比较多的明星。
他从小就长在西安大院里,一家八口人拥挤在一个7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整日闹哄哄的。
而且,他们兄妹6个关系多、人缘好,同学们都爱去找他们玩,每次家里都挤满了一堆孩子。
就像他说的:“每天都是乌泱乌泱的生活。”
不仅如此,因为家里孩子太多,所以每次出门都要买好多吃的,比如买馒头都得20个起步才够吃。
小的时候,张嘉益其实和艺术压根没有什么关系,长相一般学习一般。
但有一点很出众,就是运动细胞比较足,因为生性太过调皮,所以他也更加爱好运动。
再加上,他家就住在市体委附近,而且旁边还有个体育场,这让张嘉益有了想当运动员的冲动。
当时他还和父母说,自己想要去考体校,而且最想练拳击运动,结果母亲听了后极力反对,因为觉得挨打太危险了。
可张嘉益不管这些,非要去报名拳击班,结果报名必需户口本,母亲硬是不给。
无奈之下,张嘉益就去报名学习了摔跤,由此可以看出他骨子里的那股冲劲。
而真正让张嘉益和艺术结下缘分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舅舅。
张嘉益的舅舅是西影厂的工作人员,所以对影视这一块非常了解,而且资源信息也很多。
有一次,舅舅到他家做客,无意间看到了《西安晚报》上有一个招生的广告信息。
北京电影学院马上要来西影厂设点招生,舅舅看到后就一时兴起对张嘉益说:
“去玩吧,特别好玩。”
于是,作为艺术小白的张嘉益,开始临时学习各种才艺,比如唱歌、诗朗诵等等。
舅妈还非常上心给他找了一个声乐老师,然后发现张嘉益唱歌还总爱跑调。
于是,就只教了他一首《打靶归来》,而且只让他考试时唱不跑掉的前半段。
所谓无知者无畏,张嘉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了考试。
张嘉益果然是极度放松的,一点也不紧张和怯场,而且看别人表演时还乐得大笑。
到了自己表演时,他就和别人不一样,想要表演自己学过的摔跤动作,后来被老师打断了,演小品时又找了一个会武术的搭档,结果直接把人摔倒在地。
这一下子让考官苦笑不得,同时也觉得他有着莫名的喜感。
可人生就是这样时刻让人意想不到,虎头虎脑又莫名可爱的张嘉益,果然得到了命运的眷顾。
可无奈的是,当时张嘉益因为年纪很小,没有高中毕业证,就被无奈给婉拒了。
结果,张嘉益直接一股子倔劲上来了,开始和考官理论了起来。
后来考官们觉得他虽然年纪小,但是闯劲十足,又有表演欲望和天赋,所以直接被破格录取了,而且是被当做喜剧人才录取的。
老师马精武当时说了一句:“小,但是有冲劲,可以培养。”
1987年,张嘉益同时考上了两所院校,一个是北电,一个是上戏。
那一年,张嘉益17岁,选择成为北电的一名学子,也迎来了人生的大转折。
让一个想当职业摔跤选手的男孩,稀里糊涂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在大学的时候,张嘉益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特别是看着如此调皮的性格,居然见到女生会特别的害羞。
以至于,张嘉益都从来都不敢和女生一起排练节目,因为会直接害羞到说不出话,这一点让同学和老师都哭笑不得。
有一次,老师故意给他安排了一个亲密戏,帮其解放天性,结果还是没能突破自己,刚抱起来就停下来不敢演了。
所以在大学期间,张嘉益排戏的对象都是男同学,这一点连老师都拿他没办法。
后来他还傻乎乎的抱怨说:“要是和女生演戏,能像摔跤那么简单就好了。”
所以上大学时的张嘉益,虽然在演戏方面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顺遂,但也经常研究赚钱的事。
别人外出拍戏,但害羞的张嘉益却不太愿意出去,因为他心里还没做好准备。
后来爱折腾的他,在校内开过洗衣房,带着6个舍友给人拍摄过广告等等,也赚了点小钱,大概是五六百块,那在当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于是,爱来事的张嘉益就高兴地带着舍友,到西单找了一个裁缝做了一身西装当宿舍服。
结果几个人穿着一样的衣服,在校园晃荡被老师看见了,训斥的不敢出声,不敢再穿。
不安分又随性倔强,是刻在张嘉益骨子里的东西。
到了大三那年,张嘉益才终于对拍戏上了心,接拍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戏《聂荣臻》,算是在毕业前积累的一点经验。
大学毕业后,一心想要留在北京的张嘉益,结果还是没能如愿以偿。
为此,父亲专门跑来北京托人找关系,带着他去剧团面试和拜访,结果都遭到了闭门羹。
无奈之下,张嘉益不再选择求人,安心回到了西安,被分配到了西影厂上班。
那一年,张嘉益21岁,演戏之路开始波折起伏。
到了西影厂之后,本来学习表演的张嘉益毫无用武之地,每天在团委做的都是一些杂事儿。
比如看报纸、喝茶,到了晚上时间就看看录像带打发时间,完全没了演戏的激情。
和他遭受同样苦恼的还有同学刘奕君,一个被埋没了多年理想的好演员。
后来老乡加同学的刘奕君也无奈被分配到了西影厂,而且和张嘉益一样没有戏演。
刘奕君在西影厂干得最多的事就是抄工资表,比如张艺谋、吴天明等人的工资表当年都是他给做的。
虽然两人做的工作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理想,就是既然学了四年的专业表演,就应该当一名好演员。
所以,在下班清闲的时候,张嘉益和刘奕君都爱泡在录像店看电影,去学习揣摩演技。
那时候,有三家租录像带的店的带子都被他给看完了,以至于别人都不好意思收他钱了。
后来他也靠着自己努力争取拍了几部戏,只不过演的都是一些小配角,压根就起不了什么波澜。
比如《残酷的夏日》、《头发乱了》、《背靠背脸对脸》等等,让其在西安也积攒了一些名气。
有一次,张嘉益遇到了一个大姐,建议让他把名字改了转转运。
于是,在这位大姐的建议下,他张小童改成了张嘉译,这个名字伴随了他多年的起伏岁月。
直到1995年,改名张嘉益的他才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机会,他被一个认识的导演刘惠宁看中,让他主演了电视剧《道北人》。
这部剧虽然没能让张嘉益走红,但让他第一次当上了主演,打开了演艺事业的大门。
找到了演戏的感觉后,张嘉益彻底燃烧了演戏的激情,开始到处寻找剧组拍戏。
比如相继拍摄了 《老房子》、《毕业生》、《帕米尔医生》等电视剧,但可惜依旧是默默无闻。
更难过的是,张嘉益还患上了非常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伴随了一生,备受折磨和苦恼。
而同学刘奕君离开西影厂后,则先是去了宁波当电视编导,后来又辗转回到了北京闯荡。
在北京闯荡了几年后,刘奕君终于在1999年凭借《浪漫之旅》打开了戏路,事业渐渐有所好转。
后来张嘉益也去过北京一次,但发现在北京根本没什么戏拍,也没什么朋友,生活也过得不好,就干脆又回到了熟悉的西安发展。
而且张嘉益能吃苦、为人大方又实在,所以很招人喜欢,在西安混得很开。
只是,虽然在西安过得安稳踏实,但总让他有些不甘心。
再加上很多同学在北京拍戏发展的不错,于是张嘉益再次做了一个重要而正确的决定。
那就是再度去北京追寻演艺梦想,当一名让所有人都知道和认可的好演员。
“再不来北京就没闯劲儿了,专业也要荒废了。”
“我演得不好,你可以指着我鼻子骂,说我不配做一个演员,但你千万别这么骂我,你要是带话把儿地骂我,我不爱听。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要有。”
直到2009年的《蜗居》。
张嘉译《蜗居》剧照
《白鹿原》《急诊科医生》《我的!体育老师》《猎场》《生逢灿烂的日子》,5部戏下来,片酬7000万,虽然不比杨颖一部戏8000万片酬,但在量上取胜。
这十年,他把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和华鼎奖拿了个遍,也成为老少通吃的“师奶杀手”,收获了超好的观众缘。
吴昕不止一次表示,喜欢大叔型,喜欢张嘉益。
这几年,从《蜗居》到《急诊科医生》再到《我的体育老师》,张嘉益在荧幕上经常谈“老少恋”。
“我肯定惯着她,我不惯着她谁惯着她。”
纵观张嘉益这一路。
18年龙套,9年北漂,1000多集电视剧,这是一个演员可贵的执着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