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可能是最好看的英国文学史了……

2017-08-25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可能是最好看的

英国文学史


《英国文学史》由王佐良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撰写而成。


第一章    引论

 

对于英国文学,外国研究者的看法不同于英美研究者,他们总有自己的偏爱和独特的着重点。法国人在英国文学中寻找的是符合法国人口味的东西,例如智慧、理性、明彻的风格。在法国文学史家的笔下,乔叟的重要性在于其以法为师,而拜伦的主要缺点则在于其非理性的气质。德国人说莎士比亚是一个错生在英国的德国天才。有的苏联文学史家发掘出一本名叫《牛虻》的英文小说,而对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傲慢与偏见》一书只字不提。

 

也有另外一种倾向,即在英国文学中寻找自己本国文学所缺乏的东西。在美国长大并任教多年的西班牙哲学家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曾经这样论述英国和英国人:

 


英格兰是气氛之乡,到处弥漫着一种发亮的雾。这雾揉和了距离,扩大了远景,使熟见之物变得幻异,罕见之物变得和谐,美丽的东西更为神奇,丑恶的东西可以入画。……一切都沉吟着,一切都是发亮的、灰色的。

 

英国人听命于他心里的气氛,他灵魂里的气候。

 

(《在英格兰的独白》)



文章是写得美极了!然而如果人们跟着这位向导去读英国文学,那么势必会只去寻求英国的幽默,英国人的怪脾气,像《阿丽丝漫游奇境记》那样的奇怪作品,兰姆的小品文,爱德华•李亚的“荒谬诗”(nonsense verse),吉尔勃特与沙利文的滑稽歌剧,等等。这里无疑有许多好东西——有谁能不被阿丽丝的奇遇和更奇的语言和逻辑所吸引呢?——但是这类作品却不能代表英国文学的全貌。还有数量极大的其他作品是英国文学里的珍宝。如果只着重气氛,那么人们又怎么去看待那些既善于写出诗意的气氛又能给读者以深刻的现实感,既有阳光又有阴影的作家,例如莎士比亚、密尔顿、济慈、狄更斯和哈代等人呢?

 

然而偏爱与独特的着重点又是不可免的。就以本国读者而论,每一代人对于古典名著都有程度不同的新看法,都会对传统的看法有所修正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每一代人都在重新发现古典名著。而就外国读者和外国的研究者而言,那么不同的环境、文化传统,不同的立场和观点,更是势必要带来不同的看法。

 

而且,这样的事也是有益的。只要外国研究者了解并尊重有关作家、作品、所处时代、社会等等的事实,那么在深入阅读和研究具体作品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释正是有助于维护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大好事。一部文学作品从来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密封世界;它需要众多读者的关心与阅读,众多作者的观摩与仿效,众多批评者的评头品足和互相争论,才会以其题材和艺术不断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才会获得“不朽”,否则它只会变成文学博物馆里的木乃伊。一个重要作家之所以重要,在于他还有超越本国国界的影响,这样人们也就理所当然地把他看成是属于全人类的。一种民族文学固然需要钻进去研究,但有时也需要从外边、从远处有一个全面观——这样人们不仅可以纵观它的整个轮廓,而且还会看清其高峰之所在,以及这些高峰与别的民族文学的高峰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英国文学史》以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主要文学品种的演化为经,以大的文学潮流为纬,给重要作家以“特写镜头”,同时又把文学置于整个大文化的背景下。全书结构设计精心,各章节衔接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举例生动,细节分析细腻可感,作家特写生动而丰富;所引译文多为大家之作;语言质朴晓畅,文字简约又极具表现力。



延伸阅读:

王佐良谈丘吉尔的雄辩和文风观

王佐良译培根《论读书》选读

英语经典图书10种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微信号:CP-English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