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宏印先生千古



各位学友,我国著名中外文化典籍翻译专家王宏印教授因病于2019年12月17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学院逝世。


王宏印先生 (1953—2019) 的一生主要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中西文化典籍翻译与中西翻译理论研究),兼及人文社科类比较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及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并有部分新诗和散文作品发表。先生涉猎领域包括《公孙龙子》、《二十四诗品》、《红楼梦》、《石涛画语录》、莎剧《哈姆雷特》,以及吴宓、穆旦研究等,已出版各种学术书籍60余部,发表学学术论文100余篇。


王宏印先生对我国翻译学建设事业贡献巨大,嘉惠学林,功在千秋。


我们在此深切缅怀王宏印先生!王宏印先生千古!



王宏印,男,1953年2月23日生,汉族,陕西华阴人。“西外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翻译研究中心副主任,英语语言文学学位点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教育部高校英语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指导员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天津)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天津市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汉语诗坛》艺术顾问。


王教授潜心于翻译理论研究,硕果累累,对我国的译论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研究,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展开,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其论述让读者欣赏到了一个色彩纷呈的翻译世界,里面有对翻译史的追溯,有对译作的剖析,更有对翻译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应该说得益于他广博的知识和治学的路径。他早年曾从事科技笔译,兼作导游与学术口译,同时在文学、语言学、中西哲学、美学、心理学等领域都造诣颇深,多有著述。再加之他爱好绘画、书法、音乐,又曾翻译过诗品、画论、书法、秦腔剧本等多种体裁的文本。这些经历为他的翻译教学及翻译理论的研究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王宏印教授主要学术观点


王宏印教授认为中国的译论与西方的译论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同的,不能放在一个模式里研究。例如,中国译论的发展历程有着自身的特点。王宏印先生将其归为四个阶段:肇始阶段、古典阶段、玄思阶段和直觉阶段。在肇始阶段,以佛经翻译实践为依托,以译经序言为主要形态,形成关于佛经翻译的初级理论。其中最重要的译论包括: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彦琮的“八备”,玄奘的“五不翻”,以及赞宁的“六例”;基本上涉及到本体论、主体论、文本论、方法论诸问题,但语焉不详,好立条目,难成系统。在古典阶段,以借鉴中国传统修辞写作理论和西方语言学理论为主体,试图找到和建立中国译论的基本思路;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包括:严复的“信、达、雅”三字诀,章士钊和胡以鲁关于音译意译的争论;主要围绕翻译标准和译名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理论化和操作化倾向均较前为甚,有制订翻译规则之企图。在玄思阶段,以借鉴哲学原理介入翻译理论的研究,或者把翻译问题哲学化,以求解决翻译是否可能的问题,企图建立翻译的哲学基础;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包括:贺麟关于翻译可能性的论证,金岳霖关于“译意”和“译味”的分界;主要围绕翻译是否可能或可译性问题进行玄思,涉及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不同性质问题,但哲学思辩味道太浓,未能完全转化为翻译学本身的理论问题。在直觉阶段,以回归中国传统文艺学的直觉思维方法为理论源泉和思维特征,尤其注重借鉴语源学资料和关注语言问题,名义上试图融合东西之学,实际上仍回归国学的根本,例如意境问题,形神问题,风格问题等;最重要的理论包括:钱钟书的“化境”说,傅雷的“神似”说等;其核心部分围绕着翻译的转换问题展开,把标准和方法融为一体,侧重于文学翻译本质论的讨论。


王宏印教授在“前沿”理论研究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同时,他也没有忽视基础理论研究。他的研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分析问题入木三分,立论时高瞻远瞩。例如,许多从事翻译的人都对翻译的过程及译者的作用概念模糊,不能从学术的高度审视问题。王宏印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以及多年从事理论研究的体会,提出一整套有新意又有深度的观点(参看王宏印《英汉翻译综合教程》等著作)。他指出:“翻译作为语言作品的复制活动,表现为一种心理过程,也就是翻译主体译者接受语言信号(即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刺激而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的过程。这一连串的心理活动的直接结果即是语言信号的还原,也即是译文文本的产生。……翻译过程从原语阅读开始进行理解,然后通过转换进入表达即译语写作。阅读理解过程基本上是用原语进行思维的过程,以分析为主,辅之以综合;写作表达过程基本上是用译语进行思维的过程,以综合为主,辅之以分析。而理解与表达之间的转换一方面渗透到原语思维的理解阶段,一方面贯穿到译语思维的表达阶段,充满着双语思维的交叉、互渗和互换,而且转换本身也是一个分析与综合交相使用的复杂过程。”

——《新译学论坛》


先生音容笑貌犹在,学术思想永存


转载自“语言学通讯”微信公众号

民族典籍与文化研究的源头 ——王宏印教授民歌翻译研究访谈录

《诗人翻译家穆旦(查良铮)评传》

《西北回响:陕北民歌英译》

王宏印英译古代劳动民歌二首(汉英对照)

民歌中的爱意

王宏印英译《涉江采芙蓉》《上邪》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微信号:CP-English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