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罗永浩宁可放弃月活10亿的微信也不用小程序
关于小程序,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了电商流量上,希望搭乘小程序的风口迅速走红。每个人的微信里,或多或少都有几个小程序陈列在微信上方。
近日,即速应用发布了《2018年小程序生态进化报告》,报告称,2018年Q2微信小程序总数量达到100万,相比半年前的58个小程序增长了72%。截止到今年6月,小程序的用户突破6亿。其中,电商类小程序用户流量增长迅速。
小程序,对于品牌方来说,由于开发简单,裂变迅速,成为获客的新途径;对于用户来说,由于轻应用、操作简单,同时可连接线下消费场景,用户快速接受,常见的有拼多多、携程、公交车码等小程序。小程序似乎可以连接万物,但为什么在我们每日都要打开数次的内容获取途径上少有小程序的影子?
1
内容服务无法根植于小程序
小程序出来后,逻辑思维也尝试用小程序来获取用户,但不久之后,罗胖在朋友圈宣布逻辑思维放弃小程序应用,知道小程序是什么了,但是不能说。
体验过「得到」小程序的用户很直观的感受就是,在小程序中购买「得到」里的虚拟产品时,IOS系统无法进行交易,会收到一条“由于apple政策原因,IOS用户可在「得到」内购买。”的提示。虽然是因为苹果方的原因导致的无法购买,但对于有着千万级粉丝量的逻辑思维来说,如果不能够通过小程序最大限度的获取、留存新的用户,那么开发小程序便显得多此一举。
以推荐算法为核心的今日头条也在小程序刚刚推出时次昂要借势小程序再次C位出道,以便获得高流量,但在运营过一段时候后由于内容呈现不完善也逐渐放弃,后又继续提供服务,但用户通过小程序看到的今日头条也只是纯粹内容上的展现,对于今日头条刚刚上线的付费专栏服务并没有在小程序上看到。
从两大内容生产的头部流量对于小程序的态度可以看出,目前内容变现不适用小程序的游戏规则。
原因:
用户留存效果差,内容无法变现
微信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80%以上的用户每天在社交应用上的时长在1小时以上,使用最多的社交APP是微信朋友圈,也就意味着微信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池,用户已经养成了微信的使用习惯,通过微信生活办公成了习以为常的部分。
专注于知识付费的逻辑思维,在微信公众号和APP已经有着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小程序只能提供内容体验,试听到心仪的内容后对于IOS用户多了一步操作,要到app store 上下载后才能进行购买,用户习惯了微信小程序带来的方便后极有可能会因为在小程序上购买的操作不方便而放弃转到APP上,从而造成用户流失。
此外,对于专注于内容,特别是文字输出的品牌来说,在小程序看到的信息并不能分享到附着于微信的朋友圈,想要产生刷屏级的内容传播成为不可能。
产品的开发者都在减少产品使用的复杂性,小程序并没有给逻辑思维的知识付费购买流程和传播途径带来减法,自然不会得到罗胖的青睐。对于今日头条付费内容来说,类似的逻辑也是成立的。
内容服务者是否也能借助小程序飞起来,还需要小程序本身的一个变动。
2
微信小程序适用于什么场景
微信小程序适用于什么场景,要从开发它的目的和限制来说。小程序在未上线前,张小龙在一次微信公开课上透露了小程序是什么,他总结为四点:不需要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需卸载。
小程序类似pc端的网站服务,目前有些PC网站可提供在线录屏,在线PS或在线Office功能,这样的PC网站直接减少了安装的负担,打开入口即可使用。小程序的入口设在了二维码上,扫描即可进入,减少了下载的操作。小程序的便利应该给很多通过微信营销传播的品牌带来便利,但它的限制也决定了它的使用场景有限。
小程序目前的优势:
1.轻应用,开发简单
2.入口简单且多,微信发现页中呈现最近使用过的小程序,推荐附近小程序
3.借助于微信活跃度,社群裂变迅速
4.连接线下场景,打通线上线下服务
5.即用即走
小程序目前的限制:
1.应用分发、APP预装等类似流量生意无法进行
2.IOS系统付费受限
3.朋友圈分享不支持
4.无法长按识别小程序内二维码
5.页面限制,内容呈现不完整
从小程序的优势与限制可以看到小程序设计之初并不是为了方便品牌获取流量红利,而是为了打通线下使用场景,将线下服务商引流到微信上,缩短用户使用场景服务的距离。
日常使用中可以看到都是类似以下的小程序:
公交+小程序
快递+小程序
旅行+小程序
餐饮+小程序
······
也就是具备线下实体服务的企业才是小程序设计之初的目标对象。
内容方面,常规的文字和视频呈现是可以的,但对于知识付费和专栏付费的服务来说,目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内容还不适合在小程序上完整呈现和变现。同时,习惯了公众号对内容的日常推送,如果小程序也开放消息推送,那么对于用户来说也可能是一种打扰。微信在开发小程序之初就表示不允许。
内容服务和小程序是完全对立的吗?目前小程序并不满足内容生产者的全部需求,特别是内容本身不能有效产生裂变,但我们会有收到提醒##公众号关联小程序的消息。很多订阅号并不排斥小程序,可以进行电商销售的品牌不断将公众号关联小程序。
从电商的角度来看,张小龙在打造类似淘宝小店的局面,可以通过微信订阅号直接进入小程序进行购买,不用复制消息回到某宝某东支付,真正缩短了用户购买途径。内容生产者并不应将小程序完全视为无用。
在将来,微信小程序是否开放更多功能以适应内容生产者还是未知,但就像每个产品都有竞品出现一样,可能会有其他新的产品开发为内容服务者创造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