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青年报》【文运新语】:传统文化会不会过时

2017-03-31 文運 文運心田

 导读:


讨论传统文化会不会过时,先要分清所讨论的对象在传统文化的哪个层面。如果是指器物层面,则迟早都会过时,不过时不足以谈发展;如果是指制度层面,则不会完全过时,今天依然可以借鉴;如果是指智慧层面,则完全不会过时,今天依然可以运用。


【阅读《中国青年报》原文,请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了。同时,也有人怀疑,传统文化形成于千年之前,会不会过时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回答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定义不容易下。对于难以准确定义的词,人们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使用,可以说是“一个概念,各自表述”,我们也不例外。


我们这里要说的文化概念来自《易经》。《易经·贲卦》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指动物身上的斑纹,既有修饰、装饰的作用,也是不同动物之间互相区别的特征。“贲”就是纹饰。贲卦,上卦是艮,代表山;下卦是离,代表火。山,是不可撼动的,可以类象为决断、取舍,也就是“文明以止”的“止”的意思。火,是绚丽灿烂的,可以类象为“文明”。“文明以止,人文也”可以理解为:以文明来做决断、取舍,是人类异于动物的特征;“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以理解为:深刻认识、把握人类这种以文明来决断、取舍的特征,就可以教化天下,这就是文化。


比如,饿了就吃,是人类与动物都有的本能,不算文化。吃出讲究,让饭菜具有情感含义,像长寿面、生日蛋糕等,这就不是动物所能理解的,而是人类所特有的“文明以止”,这就是文化。善用它,就可以教化天下,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又如,一个普通的小铁片,其价值和作用是很有限的。如果在这个小铁片上,刻上某著名大学的名称,它就有了纪念意义。如果名称是由校方专门刻在铁片上的,而且获得这个铁片的条件是必须在高考中胜出,那么,这个铁片就成了校徽,具有了完全不同于铁片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文化。善用这一点,就可以影响很多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家长,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因此,文化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一面,也就是说它有器物、技艺层面的载体;同时,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一面,比如器物、技艺背后所反映的习惯、规则等制度,以及思想、精神等智慧。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一面,才是文化的本质内涵。


如果从器物、技艺等载体层面谈,无论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会过时;但如果从更本质的制度、智慧等内涵层面谈,就不一定过时。


比如,电子计算机是现代文化或者说西方文化的产物。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盛行于全球的586型号计算机,距离今天不过20年,就已经完全过时了,很多年轻人可能根本就没听说过。但是,生产586型号计算机的IBM公司、英特尔公司都还在,其研发、生产、销售制度也都还在,并没有过时。将来有一天,IBM公司、英特尔公司也会不复存在,其研发、生产、销售制度也会不再适用。但是,计算机技术所赖以产生的智慧,却一直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作用。


传统文化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比电子计算机久远得多,在器物、技艺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层面,过时也是正常的。比如,商周时代的青铜鼎,从器物层面的作用来看,完全不能和今天最普通的铁锅、电饭锅相提并论,已经过时了;如果从鼎所反映的饮食习惯、礼仪规则等制度层面来看,今天虽然已经不能直接拿来用,但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如果从鼎所体现的教化智慧以及铭文中的一些做人、治国道理来看,今天依然有用,并未过时。


总之,要讨论传统文化会不会过时,先要分清所讨论的对象在传统文化的哪个层面。如果是指器物层面,则迟早都会过时,不过时不足以谈发展;如果是指制度层面,则不会完全过时,今天依然可以借鉴;如果是指智慧层面,则完全不会过时,今天依然可以运用。


【本文版权属于文運老师。欢迎转载、引用,敬请注明作者、出处。】







文運老师简介


文運老师,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注重学习借鉴前人智慧,启发解决当下问题,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独到的体会与阐发;倡导“明德共学”经典共读,提出了“探索根本规律,发现内心世界;追求无限价值,担当天下道义”的学习宗旨和“回归文化经典,共享前人智慧;塑造共同语境,促进相互信任”的共读理念。


欢迎加入“明德共学”微信群学习


文運老师现已辞去公职,闭门读书,一般情况下,不外出,不会客。应同学们之请,老师通过微信群,继续带领大家学习。


对于微信群学习,文運老师说:


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系统化学习

把握冲动型热情,成就持续型事业


因此,微信群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听课。每天发布老师的讲课、读书或答疑音频5分钟。


2.讨论。参与者根据职业、学历、年龄、意愿等因素,组成不同讨论群。


3.践行。参与者每周对照所学的道理,检视、分享自己的言行得失。


报名条件:不需要交纳费用,但需要认真参与。


报名参与微信群学习的朋友,请联系“明德共学值班员”(微信号:mdgxzby)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



过往文章链接:

刑一人而天下恐,给我们提了什么醒?(下)——文運老师评辱母案

辱母案:刑一人而天下恐,给我们提了什么醒?(上)

天意即民心——浅谈中国文化的民本价值观

不推崇也不惧怕,胜负根本在民心 ——文運老师谈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看法

文運老师答问:在“海难困境”中,哪种选择的生存能力更强?

与我有缘者,我皆善待之——文運老师分享七日静心体会

提高生命利用率——文運老师分享七日静心体会之二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