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30亿资产等待“接盘侠”
华侨城的资产腾挪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3月10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披露了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大资产转让的进展公告。其中,多项资产转让自2019年挂出,目前仍未有受让方“接盘”。
据了解,云南世博由华侨城(云南)投资有限公司、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分别持有51%、49%股份,其实际控制人是华侨城集团。
根据3月10日最新公告,云南世博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巍山华侨城世博南诏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巍山华侨城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巍山华侨城”)51%的股权,以1.94亿元转让给浙江大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已于2019年12月16日签署《增资协议》。
30亿资产待售
但并非所有项目处置,都能受到投资方的青睐。实际上,云南世博间接持有的云南世博华兆置业有限公司50%股权、昆明万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股权,以及两标的的相关债权自去年11月挂出,尚未有拟受让方参与股权及债权交易。
2019年11月19日,云南世博控股的全资子公司云南云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云南世博华兆置业有限公司50%股权及4.03亿元债权。项目挂牌价格合计6.53亿元,其中,世博华兆50%股权挂牌价2.5亿元,转让方对标的企业债权挂牌价4.03亿元。
而早在一天前的2019年11月18日,云南云旅还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了昆明万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股权及19.3亿元债权。项目挂牌总价格23.3亿元,当中,昆明万澜50%股权挂牌价4亿元,转让方对标的企业债权挂牌价19.3亿元。
公告显示,若以上两项目形成竞价,成交价格的增值部分为项目股权部分的溢价。此外,转让方虽持有两标的企业50%股权,但对标的企业不具有实际控制权。
截至公告日,尚未有拟受让方到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参与上述两项股权及债权交易。
据了解,昆明万澜实际上由万科和华侨城持有,除了云南云旅上述挂牌的50%股份,昆明万澜剩余的50%由昆明万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有,而后者由云南万科间接控股。
企查查显示,昆明万澜成立于2018年10月19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
当年成立后一个月(即2018年11月),昆明万澜以52.20亿元底价斩获云南昆明西北新城6宗住宅用地,地块面积约24.68万平米。随后,地块被规划投资110亿建万科城项目。
此外,世博华兆也是由云南云旅、昆明中骏宏远置业有限公司、云南仁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持有,三者分别持股50%、49%以及1%。中骏宏远是中骏集团间接持股100%的附属公司。
世博华兆成立于2018年10月26日,注册资本1亿元,几乎与昆明万澜同时期成立。其经营范围为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销售策划、房地产信息咨询等。
云南“撤退”余波
2018年是华侨城大张旗鼓进入云南的一年。当年7月,华侨城发起“云南大会战”,通过旗下云南集团、世博集团、文投集团在云南签约近60个项目,金额逾千亿元,此举意在重点突破云南全境旅游布局。
然而,华侨城60项目齐开的盛景并未出现。2019年以来,华侨城频频出售其云南资产,包括云南华侨城置业50%股权、昆明华侨城投资有限公司25%股权及债权、华侨城文旅科技100%股权等。
最新公告中披露的巍山华侨城51%股权、世博华兆50%股权、昆明万澜50%股权,是华侨城在云南众多出售中的三笔。
资产盈利周期长、短期亏损是华侨城因寻求出售的重要原因。
仅以昆明万澜、世博华兆两项标的为例。截至2019年上半年,昆明万澜营业利润-702.65万元,净利润-702.65万元,资产总计56.50亿元,负债总计56.50亿元;世博华兆营业利润-92.66万元,净利润-92.66万元,资产总计23.7144亿元,负债总计23.7236亿元。
2019年三季报显示,华侨城营业收入122.07亿元,归母净利润31.8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华侨城总资产3643.95亿元;归母净资产623.32亿元;负债合计2801.8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99亿元,同比增长82.12%。
云南世博在公告中称,旗下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世博花园酒店4亿元资产证券化(类REITS)运作交易已完成,标的公司将不属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
据了解,云南世博控股的上市公司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9月30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开展世博花园酒店资产证券化(类REITs)运作的议案》。项目拟采用“专项计划+私募基金”两层架构。
云南世博转让持有的诚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900万股股本的4.75%,交易价格为2.736亿元,股权受让方为芯鑫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公告称,目前,股权转让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标的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占云南世博合并口径的比例较小,以上交易对集团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未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