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媒观点丨华融与否,中国的信贷风险可能才刚刚开始

来源丨彭博社


彭博经济学家曲天石撰文称,对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担忧引发了市场动荡,退一步来看,有两点很清楚:中国公司债务水平很高,而当局对那些深陷债务困境的公司越来越严厉。华融的命运悬而未决。系统性风险有限,但信贷风险驱动的市场动荡似乎肯定会出现


*债务展期已经变得非常困难——速度很快。根据彭博经济研究的计算,再融资比率已降至201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截至4月中旬,中国公司今年境内外债券违约规模达到167亿美元。


*引人瞩目的是,信用风险正在曾经被视为避风港的领域蔓延——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华夏幸福2月份违约)和国有金融机构(华融陷入困境)。


*市场也对另一个“避风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感到不安。


中国公司债券违约


中国公司债券违约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动荡演变成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很小。金融稳定风险如今牢记在政策制定者的心中——疫情期间中国在刺激经济方面的谨慎态度就说明了这一点。经历了1990年代国企困境和2000年代初大型银行的资不抵债后,中国政府现在拥有了更丰富的灭火经验。他们在必要时可动用的政策火力也很强大。


中国的金融部门也比以往更强。根据官方数据——即使存在确切性问题,这些数据还是能够体现出总体趋势——不良贷款率已从2004年底的13.2%下降到2020年底的1.8%。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华融和其他为了从商业银行购买不良贷款而创建的机构清理了其资产负债表。


即便如此,这次的情况也比前几次更加复杂。这次当局已经严令防范经济中杠杆的进一步积累。这也意味着他们可能不会动用财政资源来救助陷入困境的实体——隐性担保不再是必然的。


信用风险正在上升


公司债券违约规模近年来不断攀升。2020年,境内外市场债券违约规模总计294亿美元,比2019年的258亿美元增长了13.7%。违约势头在2021年还在增强。


这种情况是在应对疫情冲击的金融防范措施导致公司债务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的。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的非金融公司债务从2019年末的147.8万亿元人民币(GDP的150%)升至162万亿元人民币(GDP的163%)。


公司债券再融资比率


公司债券再融资比率


这减少了公司的回旋余地。随着经济站稳脚跟,政府已开始降低信贷增速。彭博经济研究的计算显示,再融资比率在去年12月降至112%,为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此后一直保持在120%以下——低于2020年上半年的210%。换言之,短时间内进行债务展期的难度明显加大。情况在未来几个季度势将持续下去。


*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宏观政策立场已向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和杠杆积累倾斜。结果,信贷增长放缓,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3%,低于去年12月的13.3%。


*从行业来看,政府收紧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其中两项主要的监管要求限制了开发商的杠杆和银行对开发商的贷款。


*政府在2017年至2019年之间开展了影子银行去杠杆行动,限制了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曾经的一条重要融资渠道。


*财政部自2019年以来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方针,限制地方政府的表外债务——也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渠道受到约束。


*还可能出现一个不利因素——美元流动性见顶。如果美国的经济复苏促使美联储放慢量化宽松步伐,就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从而使得离岸市场的融资渠道受到尤其沉重的挤压。



由不良资产行业观察&通达金融联合业内机构发起的一年一度行业盛会“第七届中国特殊资产管理与破产重整高峰论坛”将于2021年7月15日-16日在上海召开。


今年将有500+境内外机构相聚上海,资产端,终端买家,投资机构与处置机构中高管代表共同针对当前行业的共识问题“不良资产行业是否进入“买方”市场?AMC行业如何错位竞争?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化解进行时,AMC行业有哪些处置机会?”展开讨论观点与实践的碰撞,更多峰会详情,下方扫码报名。


* 凡注明“来源:不良资产行业观察” 或标注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不良资产行业观察。

* 任何单位及个人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请注明来源不良资产行业观察。

相关阅读

监管层协调金融机构对华融不抽贷!外媒丨华融称寻求剥离非核心资产,不涉及债务重组或注资
外媒|华融旗下债券续跌,市场博弈重组前景
银保监会:今年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多于去年
地方AMC类信贷业务“不良”风险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第七届中国特殊资产管理与破产重整峰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