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商银行是否也将成为“中民投”?

来源丨热闻资讯


“浙商银行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中民投?”在交易商协会启动对浙商银行自律调查的那一刻,很多人心中不由得产生这样的疑虑。有业内人士更是想起不久前被谈论的2020年年报的诸多隐患,以及其频繁陷入债务违约泥潭的表现,开始想起那个当初“风光无限”,却在债务泥潭中挣扎多年,靠一丝“不放弃”的念头,艰难求生的中民投。


似乎,两者开始陷入危机都是源于金融业脱实向虚转向脱虚向实那一刻。毕竟,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金融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是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举措,更是脱虚向实的有力保障。


发布于4月6日的《交易商协会对浙商银行启动自律调查》指出,作为主承销商的浙商银行对发行人注册发行文件涉嫌虚假记载等严重违规事项,相关中介服务开展未遵循勤勉尽责基本原则,涉嫌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规则。在第一时间,浙商银行给予回应,这个违规应是几年前承销的项目,并保证对相关事项给予“积极配合,若有问题将迅速落实整改”。这有态度、带实操的回复获得肯定,但其频繁的违规违约实在令人担忧。


违规,违约,罚单不断

频繁“刷存在感”惹关注


2021年3月19日

贷后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房,发放用途不真实等违约行为,浙江银行台州分行受到95万元人民币的处罚。

2021年1月15日

恒泰艾普一则向浙商银行借款1.90亿的公告引起关注,而截至目前这笔钱因其账面无足够货币资金,还有1.65亿元未清偿借款本金。

2020年

浙江银行收到银保监会罚单24张。其中,9月4日,被罚1.01亿元的浙商银行涉及违规违法项目达到31项,7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且处以30万元罚款。12月24日,浙商银行成都新都支行被罚25万元,浙商银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被罚20万元。

2018年

浙商银行作为主承销商8只债券因未按期兑付出现违约,涉及违约债券发行总规模近120亿元。至今更是增加到17只的债券违约,涉及11家违约企业,包括已经退市的雏鹰农牧,债务缠身的新光控股,破产重组的北大方正等等。

2017年

这个被称为金融“史上最严”监管年的年景中,浙商银行更是在出表、理财、同业业务等领域罚单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至今被罚已有50笔以上。


尽管被罚原因不一而足,比如贷款“三查”严重失职,虚增存贷款规模等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再比如以存款为前提条件发放贷款、贸易背景不真实、以贷吸存等。在罚金的数额上也是有多有少,惩罚力度有轻有重,但能够顶风违规,期间肯定有着更为吸人的市场回报。


据了解,就经历去年暴雷潮的债券承销业务,2020年浙商银行承销及咨询业务收入20.04亿元,同比增长47.79%。风险与回报齐飞,也算是违规企业的共同特色了!


营收增幅远不及预期,不良双增

2020年业绩更是“不大好看”


3月30日,浙商银行2020年年报出炉:资产总额20482.25亿元;营收47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9%,环比2019年的19.06%减少16个百分点,创最近三年增幅新低;同时归属于浙商银行股东的净利润123.09亿元,比上年下降4.76%


可以说,表面看起来有微弱增幅的数据,并不能让一直对这匹奔跑在高速路上的“黑马”寄予重重厚望的投资人满意,甚至于他们开始嗅到了一丝“危险”。


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不良双增


具体来讲,浙商银行2020年不良贷款率1.42%,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170.45亿元,同比增加20.48%


另外,拨备覆盖率191.01%,比上年末下降29.79个百分点,而贷款拨备率2.72%,比上年末下降0.31个百分点。值得警惕的是:抛开疫情影响,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四年递增


尽管浙商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刘龙曾着重解释:“受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影响,个别传统行业景气度下行,加之疫情影响,企业复产复工延迟,导致其资金链紧张。”


疫情,成为理由,本身就值得商讨。毕竟,经历这场疫情形势的,不止浙商银行。仔细分析不难看出,2020年上半年,浙商银行营收251.44亿元,同比增长11.52%;下半年营收约225.59亿元,同比下降5.17%。这不仅与大多数同行疫情消散后,下半年营收好转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上半年增长11.52%与下半年下降5.17%的大反差让人百思不解。


有金融界人士不客气的指出,疫情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多重数据从不同侧面暴露出来的金融隐患,需要浙商银行给予高度重视,以变革求得安全。


同业扩张,投贷联动,脱实向虚

高速扩张路上的战略之忧


或许,对于以“变”求发展的浙商银行,就从来未停止过求变。毕竟,有着“民营+小微+互联网”基因的浙商银行,本身就诞生于变革期的时代,奉创新为本。比如说,最开始的2014年,原行长刘晓春就曾提出“全资产经营”战略,通过加强与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与类金融机构的合作,走同业扩张、投贷联动的道路。


效果自然立竿见影,浙商银行开启高扩张高增速之路。


在从2014年总资产规模6699亿元到目前资产规模的20482亿元的过程中,“快车道”上的浙商银行就是当时“最靓的崽”。2014年,浙商银行总资产6699亿元,2015年,总资产以54%的增速突破万亿;2016到2018年,总资产分别为1.3万亿、1.5万亿、1.6万亿和1.8万亿。2020年年报显示,该行资产规模达20482.25亿,较上年末增长13.74%


就像“速效药”必然与重反应相伴而生。“金融创新就是一把双刃剑”,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就曾说,如果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规避监管,盲目扩张,大搞资金体内循环和脱实向虚,极易引发金融风险,进而阻碍实体发展。


可以说,扩张期伴随着风险的累积,在经济向好阶段快速扩张可带来收益,而一旦进入转型期,曾经积累的风险,伴随着增速的下降浮出水面,隐患当前。


对于扩张期积累的隐患,浙商银行并不可能一无所知。在年报致辞中,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就明确提出未来要保持“战略定位”,紧密围绕“两最”总目标,打造和提升数字化、专业化、精细化“三项能力”。换句话说,浙商银行已经开始极力的将扩张中的浙商银行拉向正规,以专业成就规模,变中求稳。


究竟能有几成胜算?没人知道。


但想起中民投,总让人心中忐忑。



由不良资产行业观察&通达金融联合业内机构发起的一年一度行业盛会“第七届中国特殊资产管理与破产重整高峰论坛”将于2021年7月15日-16日在上海召开。


今年将有500+境内外机构相聚上海,资产端,终端买家,投资机构与处置机构中高管代表共同针对当前行业的共识问题“不良资产行业是否进入“买方”市场?AMC行业如何错位竞争?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化解进行时,AMC行业有哪些处置机会?”展开讨论观点与实践的碰撞,更多峰会详情,下方扫码报名。


* 凡注明“来源:不良资产行业观察” 或标注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不良资产行业观察。

* 任何单位及个人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请注明来源不良资产行业观察。

相关阅读

透视银行不良:浙商银行逾期增速冲到第一
因“兜底函”安信信托再遭金融机构讨债,浙商银行、长城资产“入坑”
安邦系大动作:70亿甩卖,一次性清仓浙商银行股权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第七届中国特殊资产管理与破产重整峰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