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斜阳处有春愁——成都弟子忆民国第一女词人沈祖棻

仲伟 程门问学 2021-06-12


2017年2月24日,成都人民南路三段15号,小院鲁村。

  

96岁的刘国武,一如既往地坐在长条书桌前,细心翻看一本厚重的大书。诗词记忆、师友书信,都在里面精致装裱着。

  

铅笔标注的页码,翻到101页,是老师沈先生的一首诗词《鹧鸪天》,“尽日疏帘不上钩,凤奁鸾镜一时收。最新眉样终成故,似梦欢痕竟化愁。”

  

这是沈先生的手稿,娟秀、工整,字迹下浮着几片淡淡的叶子。民国才女的灵秀,跃然纸上。

  

沈祖棻,民国第一女词人,被朱光潜先生誉为“当代李清照”。抗战时期,沈祖棻与丈夫程千帆漂泊四川达8年之久,沈祖棻在四川留下许多传世佳作,最著名的《涉江词》中有170首作于成都。

  

沈祖棻还在成都组建“正声诗词社”,名噪一时,王淡芳、王文才、刘国武、刘彦邦、宋元谊等先后入社,传统诗词遂斐然可观。出版的《风雨同声集》一度洛阳纸贵,章士钊曾有诗云:大邦盈数合氤氲,门下门生尽有文。新得芙蓉开别派,同声风雨已堪闻。


烽火连天

容不下什么柔情蜜意

  

▲程千帆与沈祖棻在玄武湖畔(1936年)


1936年春天,南京。程千帆与沈祖棻,满怀爱情的憧憬漫步在公园。

  

当年在金陵大学,沈祖棻是富家女,修身玉立,清秀白皙。程千帆是湖南才子,诗文出众,才情尽洒。

  

一段美好爱情,成同学善意调侃的对象。“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沈祖棻在“过尽”的芸芸众生中,一眼在“千帆”中看中了意中人。

  

他们的新婚,是在安徽屯溪一间小旅馆仓促举行的,简单的婚房,没有太多的仪式。烽火连天的岁月,容不下什么柔情蜜意。

  

南京被日机疯狂轰炸后,沈祖棻与程千帆匆忙避难。昨夜西风波乍急,故园霜叶辞枝。沈祖棻不得不作别新婚的丈夫,独自一人先行入川。

  

1938年秋,重庆巴县界石场,一位漂亮优雅的少妇在场镇租房住下,有着新娘子的气息,却含几分哀愁,“孤烛影成双,驿庭秋夜长。”

  

分别一年后,夫妻俩重聚巴县,旋即又踏上流离之路。沈祖棻先后执教于成都金陵大学、华西协合大学,程千帆则在乐山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任教。直到1946年8月,他们才踏上回乡之路。

  

四川8年,沈祖棻的诗词成就斐然,最著名的《涉江词》收词389首,其中314首皆作于四川,170首作于成都。

  

程千帆在亲笔撰写的《沈祖棻小传》中回忆:“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六年,祖棻先后在成都金陵大学和华西大学任教。在这一时期的词中,她忠实地写出了当时政治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这四年是她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家国情怀

为守土将士浴血奋战而长歌当哭

  

▲沈祖棻赠给刘国武的词作手稿


诗有史,词亦有史。所谓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1932年,23岁的沈祖棻以一首《浣溪纱》成名。“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沈祖棻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转,令中央文学院院长汪东拍案叫绝,更令沈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

  

家学渊源,天赋异禀。沈祖棻生于世代书香之家。曾祖父沈炳垣是清咸丰内阁大学士、咸丰皇帝的老师;祖父沈守谦精于书法,与画家吴昌硕、词人朱孝臧为友。沈祖棻的出类拔萃,得益于家庭熏陶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的写作。

  

沈祖棻的许多词,保持着家国同悲、满怀期望、字字回肠的风格。“阑干四面下重帘,不断愁来路。将病留春共住。更山楼、风翻暗雨。归期休卜,过了清明,韶华迟暮。”汪东先生谓“此下字字沈顿,尤为凄咽”。

  

1944年,衡阳陷落,守土将士誓以身殉,喊出“来生见”的壮语,沈祖棻听闻“长歌当哭”,便作《一萼红》,乱笳鸣,叹衡阳去雁,惊认晚烽明。伊洛愁新,潇洒泪满,孤戍还失严城。忍凝想,残旗折戟,践巷陌,胡陭自纵横。浴血雄心,断肠芳字,相见来生……”

  

汪东感叹,“声韵沉咽,韦冯遗响,如在人间。一千年无此作矣。”

  

前方将士浴血抗战,后方依旧有“歌舞当长安”的现象。沈祖棻常为不满,在三首《浣溪纱》中感慨万千,“莫向西川问杜鹃,繁华争说小长安,涨波脂水自年年。筝笛高楼春酒暖,兵戈远塞铁衣寒,樽前空唱念家山。”


姿势皇后

词作批判“祗恨鲜卑学语未能工”

  

▲《风雨同声集》


抗战爆发后,民生动荡,东部与中部高校相继被迫西迁。中央大学(医学院及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相继抵达蓉,一时间,华西坝上师生骤增至5000多名,校舍和设备被发挥到极致。同时,中西文化在这里得以交融汇聚。

  

电信路37号,华西医院院史陈列馆,多项档案,记录了当时华西坝的西俗之盛。

  

目睹华西坝上香车宝马,轻歌曼舞,陈寅恪曾写下《咏成都华西坝》一诗,讽刺坝上弥漫的绮靡之风。“酒醉不妨胡舞乱,花羞翻讶汉妆红。谁知万国同欢地,却在山河破碎中。”

  

而最新奇的是“姿势皇后”选拔,沈祖棻填词《虞美人》给予批判:东庠西序诸少年,飞毂穿驰道。广场比赛约同来,试看此回姿势最谁佳?酒楼歌榭消长夜,休日还多暇。文书针线尽休攻,祗恨鲜卑学语未能工。

  

程千帆笺注:“当时成都有西人主办之教会大学五所,其四所在华西坝。学生习于西俗,虽在国难深重之际,诸女生犹每年进行姿势比赛,优者为姿势皇后。至于荒嬉学业,崇拜欧美,以能操外语为荣者,滔滔皆是,故词云尔。北齐时,有士大夫教子学鲜卑语以服事公卿,见颜氏家训教子篇。”

  

姿势皇后的来历,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新生入学,记载健康档案,看该生是否有体态、姿势等缺陷需要矫正等。通过训练和评选,激励同学们随时随地保持坐姿、立姿和行姿端正。身处战乱困境之中,这种“娱乐化”的评选,不免受到种种责难。


诗成绝唱

沈先生成都弟子仅一人健在

  

▲正声诗词社成员合影,前排左四为沈祖棻,后排右一为刘国武


1943年,“正声诗词社”组建,成都学子王文才、刘国武、王淡芳、刘彦邦、宋元谊等人入社。特聘沈先生、程千帆、高石斋、刘君惠教授为指导。“正声”取李白的“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主张“文言白话,原无严界,期于描写真切,表达纯真,即为能事。”

  

沈先生不惮其烦地修改、圈点,坏的则批示疵病,社员深得其悟,不久学子们的传统诗词斐然可观。首期编印的《风雨同声集》,引起社会人士重视。1944年—1946年,在《西南日报》上发表40余期专栏,清明雅正的风格,影响深远。

  

沈先生东归之后,多与成都友人、弟子书信感怀。宋元谊,是沈先生得意门生,比刘国武早入社。“宋元谊诗讲对仗,苦心思维,曾按沈先生的要求写了几首诗赠我。”刘国武说,沈先生曾赞宋元谊“学有渊源,才情富丽,尤工属对,其为词,反遇可对可不对,则必对之而后快。”有意将她作为汪吴词学的传人,不料,却在动乱年代不幸身亡。

  

沈先生与刘彦邦原有通信,尔后三年无音讯,后得知下放农村放牛,乃诗吟道:“年少翩翩问字初,樊南文采更谁如?老来心力归牛背,挂角犹能读汉书。”一首赠刘国武的,“铅华扫尽笔纵横,少作惊人已老成。闻道别来新制少,可教政绩掩诗名。”刘国武一字不苟,抄录在他的“大书”中。其他如王文才、王淡芳都与老师有诗词往来。

  

轻语岁月,淡看流年。沈先生的五大成都弟子,健在的仅刘国武。这位96岁老人,感叹老友离去,还有个小小愿望,“再给我四年,活到百岁。”


晚年佳作

《早早诗》寄给成都学生共赏

  

▲程千帆手抄《早早诗》寄给刘国武


十年动乱,沈祖棻面对一切逆境,处之泰然,默默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柔弱的外表下,内心是坚强的。“十年双鬓白,四壁一灯昏。漫说形容改,乡音亦不存。”

  

沈祖棻晚年写出了著名的长篇诗作《早早诗》,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空前未有的佳作”。

  

张氏外孙女,前年尚襁褓。八月离母腹,小字为早早。生辰梅正开,学名唤春晓。一岁满地走,两岁嘴舌巧。娇小自玲珑,刚健复窈窕。长眉新月弯,美目寒星昭……诗中通过一系列典型的细节描写,把早早的顽皮可爱写得活灵活现。作家舒芜认为,“《早早》一篇用童心的灯火照亮了苦难和屈辱的灵魂的暗隅,这才是它的‘深衷’所在”。

  

早早,学名春晓,是沈祖棻的外孙女,当时只两岁。程千帆还专门抄录此诗,寄给刘国武。九页信纸、九百余言,刘国武专门装裱在他的“传家宝”大书里。“沈先生夫妇是很浪漫的,过生日都要写成诗词寄给成都的学生。”

  

1977年6月27日,沈祖棻遭遇车祸身亡,中国词坛一代巨星就此陨落。

  

“红缓带,绿题笺。深恩薄怨总相怜。难偿憔悴梅边泪,永抱遗编泣断弦。”沈祖棻去世后,程千帆给刘国武来信,让成都的四大弟子王淡芳、王文才、刘国武、刘彦邦,将沈先生的旧体诗作用毛笔誊清,以纪念出版。

  

一生为学、诗词写照。程千帆在妻子墓碑上书写了八个大字:“灵芬奇采,炳耀千秋”。


>原载2017年3月1日《华西都市报》A9版,记者仲伟,摄影杨涛


纪念沈祖棻先生逝世40周年


张春晓 | 文章知己千秋愿——沈祖棻与程千帆(附沈祖棻诗词选)

张春晓 |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兼记外祖母沈祖棻的坎坷一生

叶嘉莹谈沈祖棻:她真是个集大成的作者

陆蓓容 | 萧条异代使人愁——沈祖棻与盛静霞

见字如面 | 乱世女词人病中“绝命书”:愿人亡而词留

一代知识女性的心灵悲歌——沈祖棻与她的诗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