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中共中央
3
起源 解读 龚
4
赵紫阳
5
妈 分享 回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中共中央
3
起源 解读 龚
4
赵紫阳
5
妈 分享 回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冯学荣:古人赴京赶考坐什么交通工具
Original
冯学荣
冯学荣奇谈研究所
2021-12-20
收录于话题 #读书人冯学荣
355个内容
古人赴京赶考坐什么交通工具
今天冯老湿跟大家讲解一个有趣的历史问题:
古代的举人进京赶考,他们是怎么解决交通问题的呢?
是不是从家里出发,一路步行,去的北京呢?
其实,不是。
古代举人进京赶考,交通方案有很多,但一路步行抵京的,并不是常见的方案。
常见的方案例如说,有“京杭大运河”。
从隋唐开始,中国人就开始开凿沟通南北的运河,最初的目的是运送粮食,后来运河逐步发展,就形成了京杭大运河,从杭州出发,坐船北上,可以直达北京郊区。
京杭大运河路线图
古代南方的考生,可以步行、骑骡马,或者坐船到江南,在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坐运河船,一路北上,去北京。
明清两代,由于接驳大运河较为方便,所以江苏、浙江、湖南、湖北这几个省赴京赶考的举人都相对较多,而其他偏远省份呢,例如云南、贵州等地,当时因为路途遥远而放弃赶考的人,比比皆是。
那时候进京赶考,通常需要步行,坐骡马,坐马车,坐船,需要混合各种交通方式。举个例子,古代一个广东佛山的考生进京赶考,主要有三条路可以选择,这三条路线,都混合了步行、翻山、坐骡马车、遇水上船:
路线一:清远→韶关→江西→安徽→徐州→山东→涿州→北京;
路线二:清远→韶关→南昌→芜湖→扬州→德州→涿州→北京;
路线三:清远→韶关→南昌→杭州→苏州→扬州→德州→涿州→北京。
说一个具体一点的线路:
一个广东佛山镇的考生,从佛山某个码头上船,沿北江北上,到清远,然后到韶关,溯江而上,到南雄,抵达南岭,这个时候下船,步行或者骑骡马,翻过梅岭,进入江西,在江西的大余县上船,船沿着复杂的水系进入赣江,经过吉安、南昌水域,进入鄱阳湖,并进入长江,然后呢,船顺长江而下,经安徽抵达江苏,到扬州,船转舵,进入京杭大运河,然后进入山东境内的运河段,再进入大运河的河北段,抵达通州,然后,骑骡马进北京。
明末清初时期,从佛山到北京,这样走的话,一般要走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非常艰辛。
有钱的考生会雇佣书童,帮他扛行李
不过,当时有驿道,就是官方的平整公路,各地举人进京赶考,沿途有驿道的,可以走驿道,然后在沿途的驿站,都可以休息,举例说北宋时候,官府会给赶考的考生发放“驿券”,考生凭“驿券”,可以在沿途官府开办的驿站免费住宿,由于你是举人,当时各个驿站的驿卒,通常是不敢怠慢你的。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钱的问题。
试问古代的举人,进京赶考的路费,是自己承担呢?还是可以找政府报销?
答案是:许多朝代都对进京赶考的举人,发放赶考路费补贴。
例如清代初年,就开始规定有“会试盘费银”,就是政府发放的路费,当时规定对各省考生的补贴是:
“安徽二十两,江西、湖北皆十七两,福建十五两......直隶、四川皆四两,山东一两,广东二十两,惟琼州府增十两,每名三十两,于领咨日给发。”
这个路费,坦白讲金额有点不公平,举例说四川离北京那么远的地方,只补贴四两银子,也就人民币四千块钱左右的样子,不公平,不合理,不过我也是照录如上,不知道当时为何对四川的考生如此苛刻,是不是有其他的考虑,有待考证。
书生进京赶考(影视剧照)
那么这个路费补贴,具体找谁要呢?
答案是:找布政使。
例如,广东的考生,要进省城广州,找到布政使,表明身份,申请这笔钱。
不但可以拿到钱,而且,还可以拿到一个“火牌”,考生凭这个火牌,可以在沿途的驿站,领取一辆马车,坐这辆马车,可以到下一个驿站。
当时的马车上,还插了写着“礼部会试”四个字的黄旗,这种车,在当时被称为“公车”,对了,就是康有为“公车上书”的那个“公车”。
当时这种公车很威风的,沿途的关卡守卫、土匪盗贼,看到黄色的旗帜,都知道是皇帝家的公车,都不敢阻挠,知道自己惹不起。
古代中国的土匪,通常讲江湖道义,不抢孤儿寡母,不抢和尚道士,不抢清官还乡,不抢科举考子,抢了会被土匪同行看不起。
不过,话虽这样说,还是有一些土匪,胆大包天,连进京赶考的举人都敢抢,那么举人被抢劫之后,就可以到当地县衙门去报案,通常县衙不敢怠慢,会立马去破案,为什么?因为县令害怕举人到京城找御史
(检察长)
去告状,说你这个县令,没有重视皇帝的考试,因为科举考试是皇帝统治国家的重要手段,你县令怠慢举人,御史是要弹劾你的。
其实除了土匪之外,当时还有两个风险:野兽和疾病。
首先说野兽,我们现在许多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近代以前的中国,野外是有野兽的!有野兽的!有野兽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最常见的就是豺、狼、虎、豹,是的,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小孩,就是被狼叼走的
(虽为小说,但有事实基础,民国时期乡郊野外,确实常见豺狼)
,而在近代以前的中国,举人赴京赶考翻山越岭的时候,是有一定的概率遭遇野兽的。
图为1950年代湖南打虎队提着打死的老虎尸体合影,直至1950年代湖南郊外仍然有老虎,近代以前更不用说
再一个就是疾病了,什么疾病呢?答案是:病菌,病毒。举例说,登革热,痢疾,疟疾,霍乱,流感……等等,人在翻山越岭的时候,被蚊子叮咬一下,喝一点山泉水,吃一点野果,和一路上的各种人接触,说话,打喷嚏,咳嗽,吃别人吃过的碗筷,都会染病,有的考生人尚未到京,就病死在路上了。
那么那些顺利的,历尽千辛万苦的考生,风尘仆仆,好不容易来到京城,又是怎么解决吃饭和住宿问题的呢?
答案其实你应该猜到了:对。同乡会馆。
明朝有个文学家叫沈德符的,依据他的著作《万历野获编》的记载,明朝时候,北京城里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同乡会馆”,是谁开的同乡会馆呢?
答案是:两种人,要么是朝中的大官,要么在北京经商的富豪,比如说,贵州籍富商丁某在北京买下一套房子,开办“贵州会馆”,招待贵州赴京赶考的举人们,包吃包住,富商丁某为何要这么做呢?两个目的:
第一,赚取慈善家的美名。
第二,结交这些举人,无论他们能否考上,将来都是极好的人脉,万一其中一个中了三甲,进了朝廷当了大官,那这笔人情,日后的用途,可就大了。
书生进京赶考(影视剧照)
那么,当时进京赶考的考生,有没有死于交通事故的呢?答案是:很多。举个例子:道光二年,云南昆明举人尹尚廉,进京赶考,走到了距离京城不远的河北衡水,为了走捷径而坐船,结果在距离北京不远的江河上,翻船了,溺死在京郊。
大清嘉庆年间,广东番禺有个名叫“林柏桐”的考生,27岁中了举人之后,多次赴京赶考,从27岁一直考到42岁,都没有考上,不过,他留下了一本名叫《公车见闻录》的著作,在书中,他写下了当时广东人进京赶考的一些有趣细节:
细节一:当时赶考,为了安全、解闷、互相照应等等,举人们在动身之前,先要约伴,也就是,三五成群,一同上路。
细节二:通常考生要带上衣服、帽子、被子、蚊帐、手巾、袜子、靴子、洗脸盆、笔墨纸砚、银子。
细节三:有意思的是,跟我们想象的不同,原来在古代,江河湖泊上,有大量来自各省各地的船家,做客运的生意,理论上说,只要你钱给够,任何地方只要有水路能通,船家都可以搭你去,所以当时的交通,虽然说落后,但其实也还是有解决的方案。
大清倒台之后,百姓方便多了,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从天津到南京
(浦口)
,火车两天就到了,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没有科举考试,因为科举考试在1905年被废除了。
不过,津浦铁路通车之后,南方的考生进京,报考北大、清华等,坐津浦铁路的火车,从南京浦口上车,两天就到天津,再从天津进京,那就方便多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
古代没有身份证,参加科举的考生,如何证明自己是自己呢?
答案:准考证。
是的,我们的祖先不笨,他们早就知道做准考证,只不过不同的考试,准考证的名字和格式不同,其中有一种准考证,叫做“浮票”,下图是一个例子,是一个名叫“赖以尊”的考生的准考证,当时没有照相术,所以在准考证上写明:这个考生20岁,中等身材,脸上没有胡子,其实这些无法准确描述这个考生的容貌,这也就是为什么,科举考试经常发生枪手替考的现象。
同理,赴京赶考的举人,也有由“学政”部门颁发的证明身份的材料,类似于这个浮票,不过应该比浮票更复杂一些,我暂时没有找到,以后找到了,再跟大家分享。
最后一个也是很有趣的问题:
古代进京赶考的举人,没有百度导航,他们怎么知道去北京怎么走呢?万一迷路了怎么办呢?
如果您问这个问题,那么说明两点:
第一点,你是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懂得打破砂锅问到底,给你点赞。
第二点,你可能低估了中国古代的出版业。
是的,中国古代的出版业,其实非常发达,在古代一直都有指导人民如何去一个地方的“导航书”,今天我举个例子:《示我周行》。就是下面这本,看,我们的先人,起的书名多好:示我周行,指示我四周行走。在这本《示我周行》中,举例说,详细告诉了读者:从杭州怎么去北京,从济南怎么去北京,从太原如何去北京等等,如下图,所以呢,在古代的中国,其实不存在“不知道如何去北京”的问题,因为很多书里面,都有详细的指南。怎么样?是不是又涨知识了?这,就是你关注冯老湿的原因!
冯学荣将于10月23日20:00举办线上课程活动,欢迎参加,识别下方海报内二维码报名:
近期精彩回顾:
心灵砒霜,毒不死人,且能启迪人心
台湾回归之后,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百思不得其解的历史,今天终于恍然大悟
莆田杀人案的20个教训
这些掺假的历史,今天终于露馅了
冯学荣为什么越来越下流了?
辛亥革命的八个惨痛教训
惊闻这些历史真相,方知自己又被骗了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