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码煤炭行业(二):“双碳”目标下,发债煤企的转型之路

池光胜 高文君 债券池 2023-01-15



摘要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有序推进“双碳”目标下,各省市与煤企纷纷开启低碳转型之路。


■“双碳”目标下,各地积极低碳转型。“双碳”目标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当前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比重仍过半,“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中短期内煤炭在能源消费中仍处重要地位。但在“双碳”目标下,长期煤炭消费将会受到约束。根据各省市“十四五”规划,北京、上海、广东等6个省市设置了煤炭消费控制目标;山东、河南、湖北等20个省市设置了低碳转型计划,如北京计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如浙江计划“十四五”期间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占比超过57%等;山西、河北、安徽等省市虽未设置具体转型目标,也明确提出了控制煤炭消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发债煤企转型之路有哪些?我们对当前已经披露转型计划或转型思路的煤企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主要的转型方向,分为两类:1)延伸煤炭产业链,主要为煤化工,以炼焦煤、无烟煤等生产焦炭、甲醇、煤质烯烃等化工产品,这类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且“十四五”政策大力支持现代煤化工发展,以及多数煤企已有煤化工成熟生产经验,因此是煤企主要转型方向之一。截至目前,30家发债煤企中超过三分之一向煤化工领域转型,如陕煤集团、淮北矿业等,其中中煤集团以加大当前已有产品甲醇、尿素等生产力度为主,兖州能源则计划向氨基、醇基等化工新材料领域转型。除煤化工外,部分煤企加大对建材、发电等领域的布局,如焦煤集团加快水泥建材项目落地、晋能控股加快构建“煤-气-电”产业链;部分煤企则加大了装备制造、物流贸易等生产领域升级力度,如中煤能源股份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务转型。2)转型新能源领域,由于煤企具有产业优势、地域优势,叠加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逐渐减少,煤企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意愿较强。方式主要有三种:①新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受政策鼓励,但容易被季节和天气影响,仍需火电给予支持,煤企转型新能源发电具备先天优势。截至目前,30家发债煤企中共有11家明确宣布了新能源发电转型计划,如晋能煤业、兖矿能源等。②新能源材料,如氢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如平煤神马集团近年来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核心产业,单晶硅电池片、超高石墨电极均已量产。③股权投资。陕西煤业主要通过股权投资进行新能源布局,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已经股权投资了隆基股份、彤程新材、禾望电气等数十家新能源公司。2021年11月,公司发起成立10亿股权基金,计划投资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整体来看,30家发债煤企中已有超过90%的煤企提出转型,其中近40%的煤企延伸煤炭产业链,向煤化工、建材等业务布局,超60%的煤企向新能源领域转型。但当前这些业务仍普遍存在盈利能力偏低的情况,如煤化工板块毛利率多在20%以下,部分煤企仍为净亏损,明显低于煤炭利率30%以上的水平。当前煤企的主要利润支撑仍来自煤炭业务,未来煤企的低碳转型仍需要稳妥推进。


■风险提示:信息搜集不全面,煤企转型不及预期等。



正文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有序推进“双碳”目标下,各省市与煤企纷纷开启低碳转型之路。


1“双碳”目标下,各地积极低碳转型


“双碳”目标是2020年我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奋斗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

 

2021年9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设置了具体目标: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13.5%、15%,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65%以上,非石化能源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到2060年,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醒的方案》,明确提到“‘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煤炭消费”、“推动重点行业减煤限煤”。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明确提到“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同日,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我们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双碳’工作,一定能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结合来看,当前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结构的比重仍然过半,在发电、建材、化工等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取代煤炭的地位,“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中短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仍会处于重要地位。但在“双碳”目标有序有力推进下,长期煤炭消费将会受到明显约束。因此,各省市纷纷开启低碳转型之路。

 

根据各省市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北京、上海、广东、宁夏、吉林、河南6个省市明确设置了煤炭消费控制目标,如广东、吉林计划到2025年煤炭消费占能源结构的比重降至31%、62%。山东、河南、辽宁、湖北等20个省市均设置了“十四五”期间低碳转型计划,如北京、上海、吉林等地设置了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北京计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上海计划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提高到8%左右;辽宁、浙江、湖北等地设置了可再生能源装机要求,如浙江计划“十四五”期间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占比超过57%,辽宁风电光伏装机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云南计划到2025年全省绿色能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200亿。山西、河北、安徽等省市虽未设置具体转型目标,也明确提出了控制煤炭消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山西计划原煤产量稳定在10亿吨左右,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幅提升煤炭作为原料和材料使用的比例,打造国家级碳基新材料制造基地。

    

2发债煤企转型之路有哪些?

    

“双碳”目标下,伴随着全国层面及各地低碳转型,煤企也纷纷开启转型之路。我们对当前已经披露转型计划或转型思路的煤企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主要的转型方向,分为两类:延伸煤炭产业链、转型新能源领域。

 

2.1. 延伸煤炭产业链

延伸煤炭产业链,指煤企由采掘上游向产业链中下游化工、建材、发电等领域扩张,部分煤企虽较早布局,但力度不大。“双碳”目标下,多家煤企加大中下游布局力度,主要为煤化工一体化。


煤化工是指以炼焦煤、无烟煤等煤种为原材料生产焦炭、炼焦油、甲醇、煤质烯烃等化工产品的产业。根据2021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原料用能是指煤炭等用作煤化工原料时的消耗,原料用煤的排放量仅为燃料用煤排放的20%。根据《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预计到2025年末,将建成煤制气产能150亿立方米、煤制油1200万达、煤制乙二醇800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194.1%、28.9%、63.6%。并且,多数煤企已布局了煤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焦炭、煤制油、甲醇、尿素等,具有转型的先天优势,因此,煤化工是当前煤企转型的主要方向。

 

截至目前,30家发债煤企中超过三分之一均明确提出要加大煤化工布局力度或向煤化工领域转型,如陕煤集团2020年报中提到“煤化工作为煤炭资源产业链的延伸,是未来公司主要的发展方向和投资领域”。具体产品上,部分煤企深耕当前主业,如中煤集团当前煤化工业务涉及烯烃、化肥、甲醇、焦炭等产品,未来将重点发展大型煤质烯烃、煤质尿素、煤质甲醇产业;部分煤企向化工新材料转型,如兖州能源提到“公司将发挥煤化工产业链规划优势,加快打造省内高端化工新材料深加工基地,培育壮大省外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将精细化工品、新材料作为战略主方向,向下游氨基、醇基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链延伸”。


除煤化工一体化外,部分煤企加大对建材、发电等领域的布局。如,焦煤集团2021年募集说明书中提到“公司加快推进粉煤灰综合利用、砂石骨料、固危废协同处置三大项目落地,打造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材板块,成为公司煤-电-材产业链重要支撑”,公司的西山华通水泥和晋兴奥隆水泥当前已经处于试生产阶段;晋能控股装备集团将加快构建“煤-气-电”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部分煤企则加大了装备制造、物流贸易等领域的布局力度,如中煤能源股份提出,公司大力推动装备制造重型化、高端化、智能化,强化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加快装备制造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服务商。


2.2. 转型新能源领域

由于煤企具有产业优势,具备能源开采、装备制造的成熟经验,以及先天地域优势,我国大型新能源项目基地多数位于西北部地区,与煤炭资源分布重合度较高,如我国第一批容量约1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主要位于甘肃、青海、内蒙、宁夏等西北部地区,叠加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逐渐减少,煤企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意愿较强。

 

煤企转型新能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新能源发电,也是最主要的转型方式,如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作为“双碳”目标下煤炭火力发电的重要替代,一直受到政策大力支持,31个省市中过半地区均设置了“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目标,其中黑龙江、湖南、海南、甘肃、内蒙、浙江等地明确要求,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电源总装机的比重需超过50%。

 

但新能源发电容易受到季节和天气影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仍需火电给予支持。因此,煤企转型新能源发电具备先天优势,新能源发电+煤炭火电的供电组合既能满足“双碳”转型目标,又能保证电力供给稳定,是当前煤炭企业转型的最主要方向。

 

截至目前,30家发债煤企中共有11家明确宣布了新能源发电转型计划,如晋能煤业近年来持续积极拓展新能源发电业务,2017年共有17个新能源发电项目投产发电,截至2021年末公司尚有20MWP的重大光伏项目在建,未来将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新能源装机占比,减少对原材料煤炭的依赖。而兖矿能源则明确提出了未来新能源发电的具体目标,将推进风电、光伏及配套储能产业项目开发建设,力争5-1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2)新能源材料,如氢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煤企通过直接生产新能源材料的方式直接布局新能源领域。如平煤神马集团,近年来大力新能源新材料核心产业,主要产品为电子级多晶硅、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据公司2021年中报披露,截至2020年末,公司单晶硅电池片产能已经达到7GW/年,2021Q1超高石墨电极产能已达到5万吨/年;华阳股份2020年报中提到,将创新开发“光伏+储能+电池”混合储能系统,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山煤国际发布公告称,已于2020年8月与湖州珺华思越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齐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开展 10GW 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一期 3GW 项目,2020年末该项目建设用地已成功摘牌。

 

3)股权投资。陕西煤业主要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新能源方面的布局,根据公司2021年中报披露,按照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方向,建立了投顾模式,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行业优质资产,梳理出了涵盖四大维度、22条赛道、细分100+细分领域。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已经股权投资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驭能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新能源公司。2021年11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与上海开源思创投资有限公司发起成立陕西开源雏鹰股权基金合伙企业,基金计划认缴出资总规模为10亿,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不超过6亿,涉及投资企业的相关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


整体来看,30家发债煤企中,当前已有超过90%的煤企提出明确的转型计划或转型思路,其中近40%的煤企延伸煤炭产业链,向煤化工一体化等业务布局,超60%的煤企向新能源领域转型。但从已投产的情况来看,这些业务仍普遍存在盈利能力偏低的情况,如煤化工板块毛利率多在20%以下,部分煤企仍为净亏损,明显低于煤炭利率30%以上的水平。当前煤企的主要利润支撑仍来自煤炭业务,未来煤企的低碳转型仍需要稳妥推进。

    

相关报告


1、解码煤炭债系列

     解码煤炭债(一):发债煤企初探


2、解码煤炭行业系列

     解码煤炭行业(一):煤炭行业全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