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袁隆平这一辈子挣了多少钱?

肖浑 肖浑 2021-06-10


袁隆平先生驾鹤西去后,掀起了全社会各个年龄段和阶层自发的缅怀,这种景象已经多年未有了。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袁老的个人贡献太大,知名度太高,粮食问题又是一国民生所系,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爷子作为大科学家,却一直都是以极其朴实无华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感觉就像我们在田间地头随便见到的一个老农民,毫不装腔作势,没有很多知识分子身上的酸臭味,也没有那些权贵精英者身上的铜臭味,这样的形象天然地就会让民众感到亲近,他故去了,就像家里一位长辈故去一样。


 

刚看到袁老去世的新闻时,我一时不知道该写点什么,毕竟我对农业科学不熟悉,不该贸然动笔。但是在看了各大媒体的缅怀文章后,我有了很多触动,觉得可以从一个更生活化的角度去理解袁隆平,而这样的角度又是那些立意太高太专业的文章所忽略的。

 

比如,我们可以想想,袁隆平这辈子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多少财富,又为自己挣得了多少财富。顶着那么巨大亮眼的光环,他平时过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2007年,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了袁隆平,其中就提到,当年有关袁隆平曾经有个热门新闻是,某无形资产评估项目,评估“袁隆平”这个名字的品牌价值有上千亿元。


 

但这只是价值评估,不是真实的资产。袁隆平说他其实没多少钱。国家批下来的科研基金,当然都用在了科研上。国家科学技术奖给他的500万奖金,还有其他各种物质奖励,他也几乎都投入在了科研项目上,剩下给自己生活的并没多少。他曾一度担任过上市公司“隆平高科”的董事长,但他自知不懂经济,没多久就辞去这一职位。平时他主要还是靠工资和院士补贴生活。

 

当时《面对面》节目的主持人还是王志。王志一直都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电视记者,问的问题犀利干脆单刀直入,这期节目也明显比后来的好多访谈节目和纪录片更接近袁隆平的内心世界。下面就来欣赏一组典型的王志提问。

 

王志:“你现在也算是个富翁了吧。”

 

袁隆平:“也不算富翁。”

 

王志:“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啊,大家很想了解了解。”

 

袁隆平:“我过的是简单而朴素的生活。”

 


王志指着袁隆平的衣服问:“能不能说说你这衣服多少钱?”

 

袁隆平:“35块,在海南岛买的,三亚。”



王志又探头去看袁隆平手上的手表:“这块表是什么牌子的?”

 

袁隆平:“卡西欧,它有一个闹表,叫alarm,到时候可以闹你醒,可以响。不太值钱,大概30美金吧。”


 

王志:“你留那么多钱干什么?”

 

袁隆平一脸懵:“我没有好多钱咧。”

 

王志:“你的身价都是一千亿啊。”

 

袁隆平仰天大笑:“是啊,一千零八个亿啊。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我觉得我生活得很好啊,你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皮的皮带,两千多块钱,我从来不用,送给人去,我不要,讲那些派头做什么,有什么意思。我生活上不愁的,我的工资也是比较高的,就是工资改革提高了一点,大概有四千多吧,就是工资单上有四千多。”


 

12年后的2019年,纪录片《时代我》又有一次关于袁隆平收入的对话,一位女士告诉袁隆平,工程院刚给他发了第一季度的津贴,一万五。所以一个月是五千。

 


王志问到的那块价值30美金的手表,袁隆平戴了很多年,买的时候应该很早了,当时那也算是个大品牌,不过袁隆平看中的不是牌子,而是它的闹铃功能。作为一个每天要带领团队下田干活的科学家,时间观念是很重要的。

 

关于手表还有一个故事,袁隆平孙女回忆说,有次一家人在香港逛街,爷爷奶奶进了一家表店,爷爷想给奶奶买块手表,然后一看价格,太贵了,赶紧出来,爷爷剥了一块山楂片给奶奶吃,作为补偿。

 


几个小孙女打扮和谈吐看上去也很朴素,可以看出这家的家风。纪录片《时代我》还拍到了袁家的室内布置,厨房是这样的,是不是太平民家常了点:



从这几件事就能看出袁隆平对物质和消费的态度:物欲比较低,不受消费主义的影响,不追求表面的浮华虚荣,但也不是一味艰苦朴素故作姿态完全不讲生活品质。就像他对王志说的,淡泊名利,但也不是完全超然世外。

 

大家都知道袁老兴趣爱好广泛,喜欢游泳、打排球、拉小提琴。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时,第一个月的工资就用来买了把小提琴。精神追求先于物质享受,这在那个大部分人只想要吃饱穿暖的时代,是非常少见的。

 

再比如关于吃,袁隆平吃得很简单,但自有讲究。他在《面对面》里面说自己平时每天一日三餐,吃大米,吃红薯,有鱼有肉,一天大概二两的荤菜(另外的采访里说他最喜欢的菜是鱼香肉丝和麻婆豆腐),饭后还要吃点水果,营养均衡,这就够了。再吃得太好了,就是营养过剩,对身体健康反而有害。至于人参燕窝之类的昂贵补品,他从来尝都不尝,没有必要。

 

纪录片《时代我》里的一个细节是,袁隆平说要吃自己买的那袋豌豆,可是找不到了,家人想要用荷兰豆和毛豆替换,他就坚决不同意,豌豆就是豌豆,他就要吃豌豆。这时候他又像个任性的小孩子了。


 

看多了袁老的访谈,发现他的语言风格就是特别实诚,从不自我拔高,也不会玩弄什么花招打太极,这一点也特别像个老农民。

 

王志在《面对面》节目里也提到了农民的说法:“您看现在很多记者来描述袁老师的时候,说袁老师矮矮、瘦瘦、黑黑的,像一个农民,我们不知道这是赞扬您呢还是批评您,还是幽您一默。”

 


这也是一个很典型的王志会问的问题,照现在某些人的标准可能就是低情商发言了,但是就很容易激发起采访对象的表达欲。袁隆平随即点着头回答说:“哎,赞扬,那是赞扬,确实还是农民。像农民呢,过去认为农民低人一等,现在改变这个看法,农民有基本的优点,我们中国农民,一个是朴实,第二个是勤劳,这两个是我们的基本优点。那些花花世界,我见得多了,哎哟……”

 

王志露出他的大酒窝赶紧补问了一句:“你见了什么,你见得多了?”

 

袁隆平眉飞色舞道:“我世界各地都跑过了,跑了好多地方,什么这些大城市都见过了。”

 

王志又接茬:“你一点都不心动?”

 

袁隆平话匣子彻底打开:“一点都不心动,都讨厌。高楼大厦,压抑感,没有意思的。一天到晚都是金钱的世界,没有意思。你看那个什么,都是坐什么奔驰车,还有什么宝马车,有什么意思,坐在那里耀武扬威啊,有什么意思。”

 


还是田间地头让他感觉更自在:



巧的是,多年以后,袁隆平还因为奔驰车被部分网友骂过一次,起因是他有次去车展现场逛了逛,看到奔驰车就伸手摸了摸,并没有买,但这一幕被拍下来发到网上,就莫名其妙引起了争议。



有些人可能是觉得袁老过往的形象都是艰苦朴素的,买奔驰车就是贪图享受,就是崇洋媚外,颠覆了他们心中的既有形象,他们无法接受。

 

但实际上呢,袁隆平自己开的车,就是一辆价值十万元的赛欧,平时他就开着这辆车去田间地头处理水稻工作。这已经让他很满足了,年轻的时候他都是走路去田里,后来换成骑自行车,再后来是骑摩托车,现在能开汽车,已经是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袁隆平最近一次对于自己收入的回答,是在薇娅的助农直播中,薇娅问袁隆平的年收入有多少,袁隆平说:“我就是靠工资吃饭的,每个月的工资有6000元左右,但是加上一些经费、技术咨询费、宣传资金,能有30万左右。”

 

30万,和北京上海一个普通白领的年收入相比也没高出多少。据说薇娅作为头部主播一年可以创造30亿的利润,这个数字和袁隆平30万一对比,当然又掀起了一波讨论,各种为袁老鸣不平的声音都出现了。再加上娱乐明星屡屡爆出的天价片酬,比如郑爽的一年6个亿,解决上亿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科学家收入还不如一个演烂片的烂演员,这样的强烈对比当然很容易刺激到民众心理,让大家破口大骂。

 

不过我是这样理解的,袁隆平的贡献,早就已经不能用钱来衡量了,按照他那么多次受访所说的话,想必他也丝毫不会觉得心理不平衡。30万说多不多,但是比照他的生活要求,确实也足够了,再多的话对于他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因此而为他抱屈,反而是把他拖到了一个较低的境界。按照袁老这国民度,如果想变现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吗。今年年初还闹过一次“袁隆平入驻抖音”的乌龙事件,号称是袁隆平的认证账号,一天之内火速涨粉上千万,但事后袁隆平方表示对此账号并不知情。千万粉丝,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袁老对此根本就是无视的。这个账号没过多久就被封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袁隆平并非出身农村,而是生于北京,他父亲是上过大学的知识分子,后来在铁路局工作,母亲是小学教员,在那个年代,这已经算得上是小康之家。袁隆平小时候是会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最喜欢的电影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他也曾经是摩登的都市少年。只不过因为喜欢大自然,而且有志于帮助劳苦大众吃饱饭,他才报考了农校。后来去偏远的湖南湘西任教,到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闻名全国,成为“国士”,他对自己的命运从来都是有高度把握并且知足的。


一个真正的农民,能一辈子保有朴实本色,那没什么稀奇。可是像袁隆平这样,在城市长大,却讨厌城市,自觉自愿地去农村当一个“农民”,一辈子在水稻田里辛苦劳作,直到90岁高龄还在想着怎么培育更高产的水稻品种,那我们就丝毫没必要为他感到不平,因为这些就是他所追求的,他也得到了,他没有遗憾,我们也就不必为他遗憾。

 

所以我在看到袁隆平去世的新闻时更多的不是悲痛而是淡淡的感怀,我觉得他这一生已经足够完满,他有热爱的事业,为这事业努力一生,得到了充分的自我价值实现,被举国民众所爱戴,可以留名青史,而且他还有幸福的家庭,他还很长寿,没有经历太多病痛,安详离开。这样的一生,已经无法更完满了吧。

 

袁隆平在太多人心里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希望以上细节可以让大家看到一个更立体的袁隆平。而我最大的感触是,一个人要真正受人尊敬,还是要看他做了什么事啊。相比起来,他穿了什么,用了什么,挣了多少钱,有几套房,开什么牌子的车,说了什么大话,这都算个屁啊。为什么那些贪污受贿的、偷税漏税的、贴金炫富就自以为牛掰的,都不明白这一点呢?


 

(写的过程中我也在做自我反省,我现在还朴实吗?有没有过于贪婪?我这个月广告是不是发太多了,而文章写得又太少?没必要嘛,只要收入够生活还略有盈余就行了嘛。算了算这个月广告头条加次条一共5个,下个月我保证不超过3个广告,然后要多写好文章。握拳!与大家共勉!)

 

END

你还可以继续阅读肖浑的文章:

叶嘉莹为什么会捐出3568万?

郝蕾说她模仿过张曼玉,但我觉得她更像姜文

骂张国立矫情的人,知道当年他为拍片差点死在南极吗?



一个够销魂的

轻文艺公众号


肖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肖浑

公众号ID:wohenxiaohun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eibeijia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