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暖的光照亮藏区孩子前行路!重庆市铁路中学教师刘凡刚、孙润英夫妇三年援藏,倾情奉献
这几天,每天早晚,刚刚回到重庆的铁路中学英语教师孙润英都不忘给阳台上的格桑花浇水。
与同在一所学校工作的丈夫刘凡刚前往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支教三年,夫妇俩把汗水挥洒在雪域高原,牵手度过最浪漫的时光。
从昌都带回来的格桑花种子,迎风生长,孩子们那张张纯真的笑脸仿佛又浮现在孙润英眼前。
▲重庆市铁路中学教师刘凡刚、孙润英夫妇在昌都一高的合影
因昌都高一、高二学生还未放假,这几天,在昌都一高的刘凡刚还在坚守。虽然在高原身体氧饱和度太低,嘴唇和指尖发乌成常态,刘凡刚依然起早贪黑地忙于信息技术教学和管理。
刘凡刚与孙润英都是党员。3年前,得知九龙坡区委组织部有教育援藏项目,在重庆市铁路中学任教的两人毅然决定同行前往。
“之前,我们从没去过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但听说昌都一高英语教育比较薄弱,信息化水平也不高,亟需支援,我们就作出了决定。”孙润英说。
“既然决定了,就不反悔。我们的努力,对藏区的孩子或许多少能有点帮助。”出发前,学校负责人问他们是怎么想的,夫妇俩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初衷。
2019年8月,两人以重庆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的身份,坐飞机抵达海拔4300多米的邦达机场。缺氧,头痛、走路打偏偏……一下飞机,严重的高原反应,就给两人一个“下马威”。顿时,蓝天白云在眼里都变得模糊起来。
“我叫——孙润英——来自重庆……”到昌都的第二天,孙润英就开始上课。在作自我介绍时,孙润英每说几个字都感觉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停下来。上了几分钟的课,孙润英头痛,站立不稳,就在讲台水泥台阶上坐下来歇气。
“40分钟的一节课,从来没过得这么慢。”事后,孙润英说。
▲刘凡刚在给昌都的老师们做辅导
几天前,高考成绩公布。孙润英带的两个毕业班考出了好成绩。其中,成绩好的那个班,英语平均分达到63.2分。一年前只能考五六十分的孩子土登曲珠,这次考了102分。
在昌都,可千万别小看这五六十分。在这里,英语高考分数如能达到这个水准,考上大学基本没问题。孙润英还记得,刚接手这两个毕业班的时候,孩子们的英语平均成绩只有三四十分。
这是她接的第二届毕业班。
刚到昌都时,她接的是两个高二的班,英语平均成绩同样是三十四分,在年级垫底。
“Stand up!”在昌都的第一节英语课堂上,正式上课前,孙润英用英语提醒孩子们起立,大家却一脸茫然。高二的学生了,连最简单的常用语都听不懂,孙润英心里非常着急。
她抽查发现,孩子们普遍不会读音标、不会拼读,字母不熟悉,初中和高一的单词没过关,英语作文只会写“How are you?(你好吗?)”……
孙润英意识到,孩子们底子太薄,要想把成绩提起来,除了夯实底子,别无他法。
格桑花是昌都随处可见的植物,代表着纯洁和坚韧。它们看似柔弱,生命力却异常顽强。“高原缺氧,但我们不能缺乏信心和干劲。”孙润英暗自下定决心,要把孩子们扶起来,让他们像格桑花一样,向阳生长。
为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刘凡刚常常利用工作之余,与孙润英一道跟孩子们交流谈心,督促孩子们读背英语。
为帮助孩子们提升学习成绩,夫妇俩做了太多超出自身职责范围的事:藏区学生学习资料匮乏,孙润英自己编写学习资料,贴钱为两个班的学生购买文件夹并装订成册;一些孩子字迹不好,家里经济也不宽裕,孙润英手抄英语字帖,复印装订成册给大家使用;每次英语测试结束后,夫妇俩都自掏腰包购买奖品发放,鼓励孩子们继续进步……
班上有几名学习困难的学生,孙润英每天都抽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单独课后辅导,并时常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态,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孩子们的成绩一天天好转。
经过两年努力,去年,两个班的高考英语平均成绩接近60分,考出了这个年级的最好成绩。两个班一共91个孩子,全部考上大学。
▲孙润英在给昌都一高的孩子们上课
与妻子不同的是,刘凡刚援藏,主要负责从机制和系统上对昌都一高的信息技术进行架构,同时带给师生们一些创新的思维。
在他与同事们的努力下,昌都一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增强了师生的技术素养,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刘凡刚还带徒弟,帮助藏族青年教师成长。
三年里,夫妇俩把爱留在了雪域高原,收获了成长和友谊,同时也留下不少遗憾:儿子大学期间出国考研无人陪伴,在重庆家里吃了将近半年的外卖;刘凡刚的父亲病危,夫妇俩无法床前尽孝……
“你们千里迢迢来到昌都,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增强我们的信心,为我们照亮了人生前行的道路……”昌都的孩子们把援藏教师视为亲人。毕业前夕,学生永青卓玛在给孙润英的留言中这样写道。
今年高考结束后,孙润英先行返回重庆。担心分别太伤感,她没有告诉孩子们归期。这几天,同学们还在微信里说:“Miss Sun,回重庆前请一定告知,我们还要好好聚聚呢……”
天下没有远方,渝藏皆是故乡。“如果三年的努力,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三年援藏,已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夫妇俩说,三年只是一个逗号,如果昌都还需要他们帮助,将竭尽所能——这一辈子,忘不了昌都这个第二故乡!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