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⑪丨全国爱牙日,健康从“齿”开始→
2023年9月20日是第35个“全国爱牙日”,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健康的牙齿是我们美好笑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我们展现自信、积极和阳光的形象。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基础,更是全身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口腔健康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牙才是“好牙”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1年提出的标准,口腔健康为“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和12岁儿童每天两次刷牙率分别为24.1%、31.9%,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看来这个问题还挺严重,需要大家多多关注,爱牙护牙从小做起,立即行动!
龋病是发生在牙齿硬组织,在菌斑和细菌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大家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龋齿”和“蛀牙”,指的都是龋病。龋病发生之初,牙齿表面仅表现为白垩色(偏浅灰的白色)或黑色的颜色改变,缺损并不明显,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体感症状。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进展,形成龋洞,这时可能出现冷热刺激疼痛。如果仍未及时就医,随着龋病破坏程度进一步加深,累及牙髓和根尖,往往疼痛加重,治疗过程也更为耗时耗力。
牙周病作为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初起时可能仅仅是刷牙出血、牙龈肿胀,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即使对于中重度牙周病,口腔内围绕牙齿的牙周袋内存在着近似于手掌面积大小的发炎溃疡面,患者可能也没有疼痛难忍的自觉症状。而当牙周病发展至晚期,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此时才来寻求牙医的帮助,往往为时已晚。
龋齿和牙周病这两大常见口腔疾病导致的牙齿疼痛、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等症状,不仅会给大家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而且可能会造成牙齿丧失。牙齿不好,全身受累,牙齿丧失导致咀嚼功能和美观发音受到影响,极大地影响身心健康!此外,还有许多全身疾病跟这些牙齿疾病密切相关。比如患牙周病的人患冠心病的几率是牙周健康者的1.4倍,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是牙周健康者的2.1倍。口腔疾病还会加重糖尿病、呼吸系统感染、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每日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晚上刷牙后不进食,建议睡前刷。建议使用中软毛的牙刷,刷牙过程力度适中,以牙龈无痛感为宜,务必“面面俱到”。对于6岁以上儿童,建议家长在孩子刷牙之后进行检查;6岁以下儿童,建议在家长的指导监督下刷牙。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正确刷牙外,餐后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也很有必要。对于牙缝较大的部位,大家可遵医嘱使用大小合适的牙间隙刷(牙缝刷)。
02二是定期检查,防微杜渐建议儿童青少年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牙,成人每半年看一次牙。这样做可以让口腔医生用专业的手段帮助你发现隐蔽的龋坏,清洁平时处理不到的边边角角,及时消除龋齿和牙周病的隐患。
03三是重视信号,早诊早治一旦出现牙齿上有“黑点”、牙齿冷热敏感、牙齿疼痛、刷牙时牙龈出血、牙齿舌侧或者颈部有些刷不掉的牙结石、口腔异味、牙龈有些红肿等问题,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小病拖成大病”。这些都是牙齿发出的重要警示信号,提醒我们口腔已经出现问题。
爱牙护齿无小事
健康生活一身轻
关注口腔健康
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
END
“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