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声回响 科教兴渝丨重庆两江新区重光小学校:提升科学育人水平 培育创新人才

重庆教育 2024-04-15


一个国家科技的进步,需要千千万万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重要阶段。


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重庆两江新区重光小学校近年来紧紧围绕“航天教育”主题,通过主题探究式学习开展科学教育课程,形成了“航天+”科学教育特色,探索出了小学科学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01

聚焦精品课堂 构建“航天+”特色课程体系


“同学们,这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你们知道蕴藏了多少科学知识吗?”近日,重光小学科学教师刘丹在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中,引导学生们深入观察与实验。学生们使用多感官,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方法,对水进行了探索。


“我发现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经过实验我发现水有三种存在形态:固体、液体、气体。”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乐于思考、表达想法。大家解锁了水的多重奥秘,体验了科学探索的乐趣。这堂科学课不仅让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解决了关于水的科学问题,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实现形式和有效载体。重光小学构建了完善的“航天+”主题探究式STSE教育体系,形成了内容丰富、领域宽泛、学段衔接、分层分类的科学类课程群。通过课堂这一主阵地,每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最大程度地提升。


据了解,“航天+”主题科学探究式STSE教育体系是由航天Space、主题Theme、科学Science、探究Exploring组成。该教育体系为小学生提供航天主题的科学探究方式,在例如“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太空”等复杂的航天工程问题中进行科学探究。课程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构建模型进行推理论证,达成科学教学的四维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全体学生在学校的科学课程地图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科学生长点。


学校在国家课程方案的指导下,开发形成“1+N”校本课程体系。其中“航天+种植”“航天+编程”“航天+实验”“航天+科学”等序列化子课程构成“航天+”特色课程,另有拓展课程分布在各门校本课程中,如时令课程中的“趣探24节气”、物象课程中的“自然之光”、社团课程中的“劳动乐趣多”、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脑科学之谜”、大思政课程中的“走近科学家”等。



在“1+N”课程实施模式中,学校全方位培育科创小达人,采取“正常时段的学科教学”与“延时服务时段的社团活动”相结合的课程实施方式,从一年级便开设每周两节课时的科学课。


“我在社团课中选择了航天育种课程。课上老师把受过宇宙辐射的太空种子拿给我们播种,然后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和变化,非常有趣好玩!我们种了小麦、羽衣甘蓝、土豆、水培生菜等等,看着它们成功长大,我可自豪了!”重光小学学生徐梓渊激动地说,学校的科学课让他对科学学科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也为自己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打好基础。



为了营造科技教育氛围,重光小学积极开辟科学场域空间,为学生配备了49间普通教室、1间钱学森科学室、2间编程科创室、3间手工设计教室、一条长达300米的浮雕彩绘航天文化长廊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空间,打造“1+N”科学教育空间。


在航天育种实践基地里,学生会在自然笔记上记录小麦、土豆等植物的生长情况。在科学实验室中,他们能探究花青素的变色原理,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水培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太阳能板提供能源的纸电路设计等。在操场上,学生测试自制的水火箭发射高度,体验空气火箭、纸模型的模拟发射,展示火星车和月球车的运动。


为确保科学教育的有效实施,学校为每个年级学段统一购置专业的实验仪器,配齐配好实验仪器设备和资源等。


基于STEM理念的实验教学改革,学校将探究实践教学纳入教学基本规范,制作科学实验为主的教学课件,强化实践性教学要求,增加实验课比例,规范实验安全管理。针对不同学段精心设计实验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注重与多学科融合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


02

转变教育观念 强化全员全过程育人


培养科创人才,创新氛围必不可少。在重光小学,人人都是科学老师,人人都是科学小达人,全校所有教师、管理者、后勤工作者、家长都是科学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不断铸造全校教育者的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


在这里,校医能指导学生学习人体保健知识,保安能指导学生学习安全防护知识,厨师能指导学生学习食品保鲜与健康食谱……学校也正积极推动科学和语文、数学、美术、信息科技、劳动等多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形成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发展格局,实施多路径科学教育。例如在科学+美术中,学生可结合实际绘制自然笔记、发挥想象进行科幻绘画创作。在科学+语文中,学生能开展航天科普阅读、科幻作文续写、航天故事演讲等活动,沉浸式体验航天讲解员角色。在科学+数学中,学生可进行火箭模型制作,测量分析模型的尺寸、体积、质量,进一步展开数据统计与分析。在科学+信息科技中,学生能接触航模编程、图形编程等。所有课程都有科学的影子,学生时刻处在“高浓度”的科创氛围中。



学校也联合家庭教育力量,实施家庭科学教育,通过科学实践线上打卡活动,开展科学拓展课余活动的家庭亲子互动实验,开设家长开放日和家长课堂。注重家庭科普育人价值引领,凝聚优秀的科普专家力量,推出家庭科普公开课,打造“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推动科学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提升家长科普意识和学生科学素质,营造全民科普的氛围。


全员育人,也需要育人者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能力。为此,学校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成立了校长——科学副校长——研创部——教研组长为体系的学校科学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其中,科学校长团统筹学校的各项科技教育工作和活动,领导推进整个项目的开展;科学专兼职教师、上百名跨学科教师负责科学教育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科技辅导员和科技导师提供专业的赛事培训指导;家长志愿者则通过家庭亲子实验及家长课堂进行多元化科普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和专职的8名科学类课程教师均是理工类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每年发表十余篇论文案例在期刊杂志或征文活动。


团队建立后,学校聘请科普专家定期为教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参加校本教研、区域教研、赛课活动等校内外研修活动,同时构建教师成长阶梯体系,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平日里,学校还会结合教材,组织跨年级、跨学科教师在学期前一起研讨,共同制订课程规划,撰写项目式学习方案。


同时,学校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实行了AI双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课程上使用方略盒子智慧教育,AR、VR、3D仿真实验、电子显微镜等数字技术为科学教育打开新的育人方式。


为让教师全心、高效培养未来科创人才,学校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基础绩效、单列绩效、超额绩效等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激励。基础绩效和超额绩效每月考核,单列绩效每学期考核。基础绩效固定部分依据岗位等级乘以占比确定。基础绩效奖励部分依据考核结果发放。超额绩效主要考核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以及参与教学管理等因素。获得特殊荣誉的教师按标准每月考核。单列绩效根据课后服务课时、考核等级等方面考核发放。


对教育教学成果丰硕的教师,学校优先进行职称评定与评奖评优,为担当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成果突出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宽松的工作氛围和更丰厚的物质回报,以此带动学校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文化建设,进而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科学教育。


03

联动多方资源 在实践中培养科创达人


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认知的建立,都需要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企社之间资源同质促进、异质互补,便是促进重光小学科学教育“蝶变”的另一个引擎。


在技术支撑上,学校引进了中央电教馆、科大讯飞等外部优质平台,搭建了中小学虚拟实验、智慧教室、畅言智慧课堂、美丽科学、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电子班牌等授课平台,为科学智慧课堂提供强大的软硬件支撑。


学校在开足、开齐、开好科学必修课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校外优质教育资源,课后服务时段特设航天育种、劳动趣多多、编程趣多多等多门科学类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同时,聘请科普专家教授及航天科研人员到校开设学术论坛讲座,邀请教研员及科学教师到校参与区域教研,组织承办高水平区域性中小学科技比赛,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观测研究等,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影响力。


学校将科学实验与区域研学有机结合,组织科技小记者团走进各级各类科普场馆开展研学交流,走进不同场所研究自然生态、劳动实践等问题,体验智慧空间等新型场景,并与社区开展儿童友好型活动,为社区彩绘人行天桥阶梯、种植小树苗、进行垃圾分类等,最大化地打破了科学教育的时空限制。


学校还与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展开校企合作,与课堂内外协同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充分整合航天教育资源,开辟了楼顶天台的四块试验田,作为航天育种智慧劳育基地。



在这里,学生以太空种子为纽带,在种植太空种子的过程中体验育种过程,学习太空种子种植技术和方法,开展种子筛选等科学探究活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


学校也以赛促学,以学促练,以重光榜样、有光少年、追光班级、小小航天讲解员等多种荣誉称号激励学生学习航天,争当科学小达人。同时,搭建科技成果展示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赛事资源,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教育,不断打造科创成果,科学教育不仅辐射到自身学校的全体学生,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2023年3月7日,重光小学组织承办两江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选拔。2023年4月28日,重光学子受邀在重庆市首届劳动教育博览会上分享了“飞向太空的光小面”课程成果。同年,学校承办以“科技之光照百年征程,复兴之梦看中华少年”为主题的两江新区2023年秋期“开学第一课”。2023年9月16日,在重庆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首届两江新区科普文化节上,重光师生带去“师生机器人舞蹈+空气炮科学实验课堂+燃动科创梦快板剧”等精彩表演。2023年9月22日,重庆市青少年“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公益科普宣讲进校园主题活动在重光小学举行,学校被评为无废学校宣传示范岗。


学校常年订阅中小学科技杂志,组建646名学生的科技小记者团,在周末课余时间主动参与丰富的科普实践活动。办学三年来,数百名学生获得教育部竞赛白名单中的市级、区级、校级科技类比赛的奖项。在科学教育之路上,重光小学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来源|重庆科技发布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习声回响 科教兴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