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丛日云:自知无知,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而是起码的教养

丛日云 槛外记 2023-11-30


在古代科学文化巅峰的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视为“最有智慧的人”,这个美誉来自被希腊人也包括苏格拉底本人所笃信不移的德尔斐神谕。然而这位哲学家却冷冰冰地回应说: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他向人们解释说:如果说他的智慧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那就是他知道自己的无知,而其他人虽然也与他一样的无知,但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我们把苏格拉底式的智慧称为“自知无知”的智慧。


苏格拉底一生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求教,对各色人物穷根究底地发问,其结果是到处戳破了在“知”的华丽外表下无知的败絮。他一生不倦的求知活动仿佛就是为了证明: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的知识往往是靠不住的。


然而二千多年过去了,苏格拉底的见识,少有人理解;苏格拉底的教养,仍鲜见后继者。


人们在潜意识里把人类知识的积累视为一个圆圈(已知域)在一个更大的闭合圆圈(未知域)内不断扩张的过程。根据这种观念,自然形成一种认识:所知越多,未知越少。但实际上,人类未知领域并不是一个闭合的圆圈,而是一个在水平方向和纵向深度上、甚至可能是无限维度上呈开放型的无限空间。

人类知识的积累实际上是在这个无限广阔的空间里不断向更广阔的空间的延伸。无论对人类整体还是对每个个体而言,知识的增长都不仅意味着所知更多,也意味着面临的未知领域更大。这样,人类的认识活动便不断把人推向一个尴尬的处境:所知越多,越觉无知。所以,如果用“未知更多”或许比用“所知更多”能更准确地衡量人类整体或某一个体的知识层次。



进一步说,人类的已知领域也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一个圆。因为人们尽管积累着实在的知识,但并未得到一个实心的、令人信赖和封闭的已知世界之圆。在我们假定的这个已知之圆内,大部分内容仍是不确定的。俯瞰人类认识史,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人们自以为天经地义的常识常常被证明是谬误和偏见;多数人的见解常常是错的;人类常误入歧途;而时代也常为谬见所统治。


人类知识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时时警醒。我们已有的知识,是我们为探索未知领域而预设的前提。没有这些预设的前提,我们便无法摸索前行,但这些前提大部分仍属于半真理、假说、勉强的解释或是某种方便之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检讨:我们假定为已知的出发点可靠吗?我们援以为依据的知识不需要修正吗?时时保持这种警觉,才使我们不致于在摸索中误入歧途或陷入泥淖。


人类的认识史不仅是不断由未知到已知的推进,也是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它不仅包含着填充知识宝库的劳作,更需要清除库存赝品的智慧和勇气。


在人类思想史上,总是有人站出来,宣称自已彻底揭示了宇宙和人类的奥秘,发现了真正的“规律”等等。这种浅薄和狂傲只是给后人留下了笑柄。人类迄今还不到二百万年的历史,人类的文明史也不过区区数千年。


想到人类或许还有漫长的精神生命,以及人类认识能力和知识积累的加速度增长,我们没有理由对今天取得的任何成果感到得意。未来的人类回头看我们,也许对我们的自信与傲慢只会一笑置之。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是当代少有的深得“苏格拉底式智慧”真传的学者之一。苏格拉底的基本观念:“承认我们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之母”,被他作为理解和认识社会的首要条件。所以他提倡一种“无知”的知识观,而非“知”的知识观。


在我看来,哈耶克的主要贡献在于,他通过强调知识占有的“个人性”特征,阐明了在当代科学昌盛的条件下“无知之智”的特殊价值。哈耶克指出,人类的知识是以“分立的个人知识”的形式存在的,绝不存在一种整合过的“整体知识”。人类的知识以分散的、不完全的、有时是彼此冲突的形式散布于个人之间,没有人能把散布的个人知识整合为一个正确的体系。这样说来,所谓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只不过是理想化了的主观目标,没有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知识的分立特性”决定了,人类知识的总量越大,个人占有的相对份额就越小;也就是说,人类整体所知越多,人类个体的无知越被凸显出来。由于没有人能够完全整合人类的知识体系,也就意味着没有人能够完全吸取人类知识的精华。


那么,就需要我们以无知的态度面对他人,面对别种观点,别种生活样式。


人类个体化的生存方式使每个人在宇宙间占据着特定的时空点。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心灵体验,自己的人格特征、知识结构和社会地位,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宇宙奥秘和人生真谛的认知和感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同时也具有不可替代性。



所以,具有“无知之智”的人,会以富于弹性的态度,不断反省自己;会以开放的胸襟,随时准备接受新的知识和见解,或以宽容的态度、同情的理解,对待他人的生活方式。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交流中,他会以低位姿态进入,以虚空的状态、零位状态、甚至负位状态进入。他习惯于以存疑的方式、有保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果需要拿出一个结论,他提出的往往是暂时的结论、或然性的结论、有时干脆是没有结论的结论,从而敞开着继续探讨的大门……


具有“无知之智”的人明白:正是对已知的执着导致人们的偏狭和武断,带来世间的专横与不宽容。他们深知,知比无知可能犯更可怕的错误,且更难以矫正。多少无知和愚味的蠢行,都是在对错误或片面知识的执着中犯下的。所以,他们虽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但也愿意倾听别种声音;尽管他们可能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绝对尊重对方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面对自知无知的态度,人们往往浅薄地赞叹其谦虚,或以为是为了博得谦虚的美誉而廉价的自我贬抑。人们不懂得,自知无知不是谦虚,而是诚实;不是廉价的自我贬抑,而是自知之明的自然表露;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而是起码的教养。


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和人类自信心的增强,自知无知的见识尤显珍贵;而在人类交往日益扩大、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只有培育自知无知的教养,人间才能有宽容和理解、对话与妥协、和平与和谐。


一旦社会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社会就会鼓励娱乐和体育
宝藏中国——超适合和孩子宅家共读的科普绘本!
文比王阳明,武比郭子仪,谋略不输诸葛亮,却是人们口中的“平庸之人”
看见无数的她,照出心中的我
读这些书,了解中国历史
易中天:人生若不读曹操,活该被社会毒打几百遍
刘慈欣少年科幻系列:4个必读理由孩子无法拒绝
越活越年轻的4个好习惯
王朔:《纪年》这并非一部历史小说,这是人的故事
生死之外,并无大事
滔滔不绝很容易,可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交谈 | 文人作家们的浪漫情话
《道德经》里,藏着中年人最好的修行
事繁不慌、事闲勿荒:晴雨难料的当下,学学古人安顿身心
真正的情欲大师:终其一生,我们寻找爱,也被爱寻找
来吧!来揭开历史厚重的幕布
这个男人,写透了人性的爱与欲
“美学四大名著”,鲁迅、朱自清、汪曾祺一生力荐!
上野千鹤子:人生中有选项,对于女性非常重要
显微镜下的大明:从细微处窥见大明帝国
颈椎病头晕恶心怎么办?教你一招,不打针不吃药,只需脖子底垫个它…
雨伞界的劳斯莱斯,全自动两用伞,颜值满分,时尚人士必备单品!
可口可乐一出手,保温杯都大变样!
支棱起来!!洗发界“教科书”,高级ins感!头发像打了水光针,柔顺蓬松滑溜溜!
荣事达家用小型便携式无线水果电动榨汁果汁杯——享受健康生活的必备神器
就“腰”你舒服 | 这腰垫有多牛?
包包里的按摩利器!真绿檀木!只有掌心大小!想刮哪里刮哪里,解压又解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