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只会让波兰丧失领土,俄国却会让波兰丧失灵魂
如今的罗兹,仍有旧时遗留的整齐划一的赫鲁晓夫式住宅区,堪称城市的伤疤。
撰文〡叶克飞
(瑞典)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罗兹挽歌》
今天聊一本书——《罗兹挽歌》,作者是生于挪威、定居瑞典的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2009年奥古斯特文学奖最佳非虚构作品,2012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引入。
2012年冬天,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并未到来,我也开始断断续续地读《罗兹挽歌》。之所以断断续续,是因为翻译不佳,阅读感极差,尤其是过多的长句子,读起来十分费力,往往读几页就要放下。直到2013年初,才将这部犹太人的苦难史读完。说实话,这样的翻译水准,对不起腰封上那句“恢弘史诗巨制”和“刻在人类历史肌体上的最深伤痕”。
但作者寻访并记录的那些沉痛,仍可超越文字,直抵内心。在序言中,作者写道:“这本书中出现的绝大多数人物,都随着1944年8月贫民区最后一次的肃清行动,永远地消失在历史舞台之上……1940年至1944年期间,这些发生在罗兹城贫民区所有的已知事件,如果对它们加以粉饰,将必定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谴责。”
这本书以二战期间纳粹德军占领波兰罗兹为背景,记录纳粹组织犹太人贫民区的故事,以年鉴式的写作方式记录这个犹太自治区的缘起、组织、运作和结局。
2015年,我前往波兰罗兹,走进罗兹历史博物馆。在犹太主题区里,那些二战时期的残酷照片成了《罗兹挽歌》的佐证。
罗兹一直是犹太人聚居之地,1939年9月被德军占领。随后,纳粹在此设立犹太贫民区,说是贫民区,其实就是准集中营。在这个贫民区里,一度同时居住了超过二十万犹太人,许多人被陆续送往各地集中营并被屠杀。到二战结束时,短短六年间,罗兹损失了42万人口,其中包括了30万犹太人。
记录城市伤痛的罗兹历史博物馆,所在建筑名为波兹南斯基宫,原主人波兹南斯基是昔日罗兹富商。建筑里还有一座鲁宾斯坦博物馆,纪念19世纪的波兰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鲁宾斯坦1887年出生于罗兹,1982年以95岁高寿去世于瑞士日内瓦。他五岁便已登台,尤其擅长演绎同胞肖邦的作品,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等大师的曲目改编也堪称经典。
作为犹太人,鲁宾斯坦13岁时便首次在德国柏林登台。但二战后,他再也没有踏上德国土地,这显然跟二战的仇恨有关。
钢琴演奏家阿图尔·鲁宾斯坦
但鲁宾斯坦痛恨的不仅仅是德国,因为罗兹的悲剧并未因德军的溃败而结束,这也是《罗兹挽歌》未曾提到的。1945年,苏军进入罗兹,奸淫妇女,抓捕效忠波兰流亡政府的反抗活动成员,犯下无数恶行。
地缘政治复杂的波兰,一直有这样一句谚语:“如果德国入侵波兰,那么波兰丧失的是领土;如果俄罗斯入侵波兰,那么波兰则会丧失灵魂”,对于波兰人来说,灵魂显然比领土更重要。
如今的罗兹,仍有旧时遗留的整齐划一的赫鲁晓夫式住宅区,堪称城市的伤疤。这里还有欧洲最大的犹太人公墓,建于1892年,目前已有18万座坟墓,其中最大那座属于曾经富甲一方的波兹南斯基。《罗兹挽歌》记载的那些惨痛时光,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名字。
如今的波兰罗兹
我们假装重拾希望,仿佛被治愈,仿佛一切不会重演
我们假装重拾希望,仿佛被治愈,仿佛一切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