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评|陈宝贵:只缘胸次有江湖

2017-10-07 陈宝贵 水先生的语文生活

只 缘 胸 次 有 江 湖

——评张水鱼《巧解读:语文有意思》

河北省特级教师

陈宝贵


去年10份我把暑期写的有关作文教学的十几篇文章,寄给了《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执行主编张水鱼老师,时间不长便接到了她的电话,几次电话联系感到她为人之实诚,后来加微信或通过其他渠道,拜读了她创作的不少诗文感到其才华,当然从这些文章中也感受到了她的善思,后来又注意到她在全国各地推广作文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的不少行踪,感到其追求和责任担当等。上月初收到她了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巧解读:语文有意思》的专著,使我倍感荣幸。后来便对其专著进行断断续续的阅读,下面就谈谈我的阅读感受。


这是一部对中学课文主要是初中课文名篇进行“巧解读”的专著。


“巧解读”是一种智慧性解读,是解读的最高境界。它既包括一般的所谓浅层次解读,也包括人们所追求的深度阅读。它是对解读对象内容与形式的整体性、深度性把握,是对与学生接受程度正确判断后的一种智慧性选择。巧解读不是肤浅,不是单纯的技巧。它巧中蕴道,巧中显形,巧中抵达核心,巧中闪现出认知的光华,是内容和形式的巧妙融合;巧解读最终的指向是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或通过对内容的把握引导学生走向更无限的想象,形成宽阔的视野;巧解之巧通过对内容的处理,对形式的选择而激扬起学生的情感,感悟来自文本的深度,唤醒学生沉睡的认知智慧,并使价值得以建构,品德得以淬炼,生命得以激荡,最终情感得以内化,思想流入血液,灵魂得以洗礼。巧解读是心灵流出的技巧,是“只缘胸次有江湖”,是入的深沉出的自然的产物。没有广阔的知识背景,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没有对内容艺术的深刻领悟,就不会产生巧慧巧思,也就不会有什么巧解读。


张老师的巧解读首先巧在适切。她在自序《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说话》中说,专著中的文章是应当时学习报“名师读课文”之邀而写的,阅读的对象是初中生。当时张老师在《语文教学通讯》杂志做“备教”栏目的编辑,“编辑的长处是什么呢?就是善于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为这个栏目的初中生读者着想,我想我写的解读文章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新颖,二是实用”。这里的“新颖”针对的是“巧”,“实用”即适切。总的意思是针对初中学生阅读,而撰写的新颖有效的解读性文章。张老师的文章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编辑,在文字的表述中,没有出现过 多的概念,更没有进行新名词轰炸,而是简而明,朴而茂,新而雅,像澄澈的溪流,自然地流入孩子们的心间,化作种子,化为文化血液。我读着张老师的文章,有时感到她就像一个胸藏万汇的长者,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自自然然、认认真真地告诉孩子们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应该理解什么、吸收什么等等。


《挠在文字的痒处》其开头是这样写的:“作者苦心孤诣地写文章,最在意处便是文字了,因为文字是作者灵魂所绽放的烟花,它是比口头语更精准、更贴切的语言。这是因为,落在纸面上的文字不是即兴语言,它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来判断和修正,有更加审慎的思维认定过程,说明性文字更是如此。无论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作者都是要通过文字教给人们一些知识,而知识性的东西是以真实、科学为命脉的,遣词造句处有更多的讲究。这就提醒我们,在阅读一篇说明文时,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研读文字,通过研读文字来逐一落实作者所传授给我们的知识。” 


这段文字,通过简练而精致的语言,明明白白地传达了文字的重要,书面语的特点及达成,说明文语言特和目的,阅读时应注意什么等等。表述中充分注意到初中学生的特点,所以既用了形象化词语,也用了对比的方法,语言表述简练,曲折有致,清晰如阳,充满着一种雅美的韵致。


巧在独特的视角。在对本著作的阅读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张老师独特的解读视角。对于文本,做到独特是需要一种真功夫的。解读的独特,是由于认知的独特,对文本内容形式的精准把握,以及开阔的文本视野和个人独特的敏悟能力。对《范进中举》的解读一般确立这样的目标: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对比写法,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这种大而空的任务,一般或完成不了,或蜻蜓点水,对于学生来讲除了记住些概念方法,并不会有多么深的印象。而张老师巧就巧在解读定在一个“骂”字上——《骂出来的精彩》——解读《范进中举》。文中指出:“在吴敬梓《范进中举》里,胡屠户的‘骂’可谓一洋洋景观。骂得酣畅,骂得有趣。骂在小说中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自得地存在着。因为,骂中可见世相,见人物、见主旨、见作者,可谓一骂而四箭皆雕也。”这种独特的视角,其实是抓住文本最具特色的表达而进行的深度解读。《扑朔迷离话“绘声” 》——解读《口技》《以儿童的名义》——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等也属于此。我也主张文本阅读中是不应平均用力的,平均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高潮,不会有教学重点,学生学习也不会产生高峰体验,也就不能通过解读去浸染、感染、濡染学生的心灵,就很难有塑造灵魂的教育。所以课堂文本解读要注意“重敲”和“渲染”,他是排拒平庸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重敲”是对文本的一种掘进,是以此为起点追求响彻云天教学效果的行为,是理解、共鸣和自己的生命交融后的一种全方位表达欲望的展现;而渲染是为了蓄势、造势,从而进入、深入的一种方法,她山花烂漫,她芳香四溢,她波谲云诡,她霞飞云霓,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其情感的密度、浓度,达其孕育、化育,促使思想生命丰盈、壮硕的目的。张老师的巧解其本质内涵,在其不少巧解读的篇目中做了很好的展现,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巧在超强的概括后的提炼。作为语文老师,文章的解读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而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低和一个人抽象概括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张老师之所以能够做到对文本的巧解读,和她超强的概括能力有关。这种概括也是一种巧,这种巧是对文章整体把握后,对文章内容、技巧等方面的一种高度提炼,这种提炼总能抓住文本内容或者艺术形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并且形成文章解读的一根红线,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比较深的印象和体会。比如《春从何处寻》——解读《满井游记》,解读仅仅抓住“寻春”这一核心,通过和当代作家韩少华《寻春》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袁宏道对春的寻找和歌颂,体会“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的妙理;《铁窗关不住的明丽想象》——解读《用我残存的手掌》,作者对这首诗的解读,紧扣“想象”来展开,而“明丽”一词则说明想象中所写景物的特征,借以说明诗人对“执着信念的寄托”;《<白杨礼赞>的图画式特征》——解读《白杨礼赞》,主要突出其“图画式的构图表象”这一特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感情;《<乡愁>的三度空间》——解读《乡愁》,以“沧桑的历史感”“断裂的地域感”“凝滞的现实感”这三度空间里,是如何表达诗人“凝结”的浓浓的乡愁的。其他不少篇什也具备这个特点。这种巧解方式,从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张老师的解读能力和她多元的知识结构是相连的,和她澎湃的激情较高的文化素养是相连的。记得我在解读《孔雀东南飞》的时候,用“美被毁灭的过程”做核心,同样受到不少老师的赞许,从此,我也体会到,没有新文化、新认知的关照,文章解读的新颖、深刻、巧妙是难以做到的。张老师给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树立了榜样。


张老师在著作中体现出来的“巧”是多方面的,比如引入背景之巧,善作比较之巧,善品善悟之巧,善于切入之巧等等,都需要认真总结,限于自己的学识,只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做一下自己笨笨的解读而已。


陈宝贵

  1960年4月出生于河北临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河北临西第二中学。多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邢台市语文教学核心成员,邢台市多届优质课评委,学校教科室主任。1993年6月面对高考语文的弊端,率先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了《高考语文命题导向的一个失误》的论文,引起国家命题组的高度重视。2001年提出“大语文作文”教学观,已有近百篇论文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载。2006年4月《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封面人物。著有《大语文作文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承担文化育人的历史使命》。   

相关链接

余映潮 |《巧解读:语文有意思》序

自序 | 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说话

《巧解读:语文有意思》|初中课文教和学的绝佳伴侣

语文有故事/有意思/有情怀

来水先生的小书屋转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