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校2019届就业分析:慢就业明显,深造率提升,选调+华为

朱逍遥 博雅数据库 2022-03-19


本文根据已发布的36所985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就业报告》进行的分析。

211、普本,仅少数高校发布了《报告》,春节后重点统计分析。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本科就业形势不如上届 


①本科就业率超过2018届的仅5所: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

②持平2所: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

③低于上届:29所。

详情如下:


▪▷横向相比:关公战秦琼

每所大学,数据处理手法各不一样,因此互相间没有可比性。

①有些学校就业率看着超高,但灵活就业情况都没有披露,就业质量根本无法判断。

②有些大学,如武汉大学、兰州大学,虽然就业率不太高,但报告几乎没有一丝水分,对学生、家长反而更有参考价值。


▪▷纵向相比:就业难度超过上届

同一所大学,每年的手法几乎一样。

同一所大学,纵向相比下降,那就是真的下降了。

①2018届就业率与2017届相比,互有涨跌,但总体还是增长的。

②2019届就业形势明显不如上届。

大部分高校就业率都是下降的,慢就业现象愈加明显,大部分未就业毕业生,原因都是拟深造、拟考公。


 二、深造率总体上升 

唯一的亮点,本科深造率较上届明显提升。
深造率整体超过2018届。
其中国内升学增加,境外留学略降。

23所深造率超过2018届,13所低于上届。24所国内升学率超过18届,12所低于上届。24所境外留学率低于上届,12所高于上届。复旦大学是最明显的例子,深造率创新高,接近7成,但留学率自2015届以来5年首次跌破30%。但也有例外,其中北京高校毕业生整体留学率、留学人数都是增加的。


 三、就业地点分析 


1、北京高校毕业生留京情况
北京大学签约留京1229人,连续3年增加。
清华大学签约留京1182人,本科减、硕博增,总体增加。
北京理工大学留京就业人数略降。
北航留京2108人,本硕博较上届均略增。
……
根据《北京高校2019届就业报告》:
2019届留京人数101181人,较上届略增;
但,北京高校毕业生总体留京比例略降。

其中,签约落户北京,本科生机会较小。如清华北大分别是28、27人,可能大部分都是北京生源。
研究生落户北京,人数较多,较有优势。


2、上海高校留沪情况
①复旦、上海交大的本科灵活就业率,远低于华师、同济。
说明,复旦、交大本科生在上海落户有一定优势。
②同济、华师研究生灵活就业率较低,签约就业比例、人数均远高于本科生。
说明,研究生落户上海较具优势,显得轻松。

根据《上海高校2019届就业质量报告》:
2019届留沪总计10.07万人,较18届11.4万人减少3000余人。
但,外省生源毕业生留沪就业比例连年上升。

3.上海针对清华、北大的落户政策
👉2018上海落户新政:标准分72分;清华、北大本科生直接落户
上海的落户政策,2018届成效明显,但2019届不太明显。

①清华大学去上海落户,本硕减、博士增,总体略减。


②北大毕业生去上海落户183人,较上届163人略增。

4、留当地就业情况

①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留江苏比例,较2018、2017届均是连续略降。

②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留湖北比例较2018届、2017届连续略增,但留湖北人数566人,较2018届、2017届持续减少。

③浙江大学留浙江就业人数4310人,较上届增加17人。
其中,本科留浙较上届减少126人,硕士增加203人。

④中南大学留湖南省(2826 人,31.94%),较2018届、2017届连续略减。

⑤四川大学留四川、成都的比例,较2018届、2017届连续增加。
其中,本科生留川1551人,较上届1842人明显减少;
总体留川4794人,较上届增加46人。

各地留人成效不太明显,
仍需在政策上发力。

 四、就业行业 


1、公共管理成为重要选择
公务员,尤其是选调生,成为毕业生重要选择。
大部分985高校选调生(人才项目)人数高于上届。
如兰州大学,选调生504人,较2018届310人大幅增加。
四川大学选调生490 人,较上届增长近一倍。
部分高校选调生(本硕博)人数如下:


2、华为仍是最大雇主
中美贸易争端,华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振奋了士气,凝聚了人心。
2019年,华为还实现了逆势增长。
华为2019届校招录用人数再创新高。

但也要注意,华为的流动性较大。最近网络热议,华为又打算大裁员了,即便是花费10亿也要裁掉7000人。
华为的高收入,是建立在996基础上的。
去华为工作能够锻炼人,但也不是所有同学都能适应…“一C毁3年”的狼性文化。

3、就业热门行业依然是IT、金融、制造业
本科、硕士主要流向企业,从事IT、金融、制造业、现代商务服务、公共管理等。
博士主要流向高校,从事教育、科研。

4、年薪依然较高。
大部分年薪10w+,较上届增长。

上海高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北京高校2019届就业报告出炉
36所双一流高校2019届就业率、深造率排行榜
2019大学数据库 2019高考数据汇总

一C毁三年的华为:顶尖学生年薪制,最高200万元+
985名校2018届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各地人才新政,为何留不住2018届985名校毕业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