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出尽“大招”的各地人才新政,为何留不住985名校毕业生?

博雅数据库 博雅数据库 2022-03-19


各地抢人落户政策

对名校毕业生效果甚微

➤ 各地纷纷出台👉人才落户政策,诚意满满,送钱送房,“出尽大招”,吸引大学生落户。

据报道,这些人才新政产生了明显效果。如,西安上年5月外迁落户突破30万人,而天津更是在一夜之间收到30万人的落户申请。

但各校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这些人才新政,对985名校毕业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并不大。

2017届留人效果很不明显:👉南京、👉武汉、👉杭州、👉天津

人才新政对985高校2018届毕业生影响也很小:

👉南京大学本科生留江苏比例较2017届略增,但本硕博留江苏总人数、比例双降。

👉东南大学毕业生留江苏、南京比例明显下降。

👉浙大毕业生留浙江、杭州比例略降。

武大毕业生留湖北减少,华科毕业生留湖北比例略增、人数减少。

南开才子留天津较2017届明显减少。


四川成都、西安略有例外:

电子科技大学2018届留四川43%,较17届40.5%提升;

四川大学毕业生留四川47.2%,较17届47.1%略有提升。

西安交大毕业生留陕西工作比例37.6%,较17届36.8%略增。

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虽然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至少遏制住了持续留出的态势。



上海落户新政

虽引发争议,但成效明显

➤ 专门针对清华、北大毕业生上海👉出台了落户新政,引发巨大争议,本不被看好,却产生了明显效果。

虽然清北去上海的人数依然不太多,但去上海的比例呈现大幅增长。

北京大学:本硕博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去上海工作共163人,占签约总人数比例6.2%,较2017届67人、2.8%大幅增长。

清华大学: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去上海工作360人,较2017届302人、比例11.6%明显增长。尤其是本科生,比例大增,从6人增加到51人。

清北2017届“三方协议”去上海369人,2018届523人。签订三方协议,说明能落户,实实在在的增加落户154人,涨幅达41.7%。

北京严控人口

对北京高校毕业生影响重大

➤ 除上海外,各地“抢人”政策效果不大,那么北京严控人口政策效果如何呢?

北京严控人口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北京人口控制初见成效,常住外来人口2年减少28万


虽然赶走了部分外来人口,但没止住北京高校毕业生留在北京的步伐。

宁可做北漂,没房子没户口,也不愿离开北京……

政策对毕业生影响很大,北京高校2018届灵活就业率、合同就业率大幅增长。

北交大、贸大、财大、北科大2018届“灵活就业率”超过了20%。


一线城市扎根不易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漂”在这里?

原因有很多,发展前景、薪酬是两大主因

如,北京理工大学《2018届就业报告》显示:
  毕业生对“自身发展空间”这一因素最为看重,共 2492 人 次选择,占全部所选因素的 29.59%;
  其次是“收入和待遇”,共 2369 人次,占 28.13%;
  “与所学专业对口,能学以致用”排在第三位,共 1534 人次,占 18.21%。

南京大学的《报告》也对毕业生求职偏好进行了分析调查:
  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兴趣爱好、在大城市工作,是南大毕业生最为关注的五大因素。

网络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应届毕业生普遍认为第一份工作公司比岗位重要,发展空间和行业薪酬福利重要,毕业之初的起步高,未来的发展眼光和就业层次也会有所提高,所以在求职路上,毕业生求职时更加关注晋升空间的大企业。

一线城市虽然严控人口,虽然落户困难,虽然竞争激烈,但凭借多年沉淀的政治、文化及经济资源,依然持续吸引人才加入。

户口、补贴是重要因素,但发展前景才是决定性因素。

一线城市资源充足,世界500强、IT、金融、商务服务龙头企业聚集,各种组织、机构云集,这也是北京、上海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率”再创新高的主要原因,各地诚意满满的“大招”并不足以成为留下来的理由。

参考阅读:

大数据:这十大行业、十个城市收入最高

2018年春招:竞争最激烈、最受欢迎、薪酬最高的城市

上海高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炉!平均月薪6024元

互联网大厂2019届校招薪酬:神价70W+ 

2019届互联网校招本、硕、博年薪出炉!学历有用


未来的你,30岁时将会是什么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