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里旗下Teambition官网设计令人费解

设计师ZoeYZ 体验进阶 2022-10-27

研究表明用户平均只在一个页面上停留 10-20 秒。


以下是微软研究院的 Chao Liu 及其同事研究得到的图表:


上图来源:https://dl.acm.org/citation.cfm?doid=1835449.1835513


这说明,每个页面只有 10 秒的时间来吸引用户留下,一旦失败,他们就很有可能会离开。


这一点对于 C 端产品,或想要从网络获客的 C 端化 B 端产品来说,尤为重要。


也就是说,一个产品的首页设计,能在 10 秒决定产品的转化率,而转化率直接决定了其业务是盈利还是亏损。




产品介绍页

如何把握这 10 秒?


面对一个产品介绍页,开头 10 秒里用户的思路通常是这样的:



1. 基本判断:这是什么?


纯粹地判断这个突然出现的页面是做什么的。即便用户是自己主动点进来的,对任何从没见过的页面,都会有这么一步判断。



2. 价值判断:是好的选择吗?


在知道这个页面的作用后,就会与自己的目标或需求进行对比,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3. 风险判断:没什么问题吧?


如果判断这个产品确实符合需要,就会开始怀疑可能潜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重要的选择,如果不消除疑虑,可能无法立即下决定。



4. 操作入口:好,那我试试?


确认产品是自己需要的且没有什么明显问题后,用户终于觉得可以尝试一下。


看上去很简单是不是?


但是真正运用到实际设计上,可能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设计案例


Teambiton 虽然是 B 端产品却想要从 C 端获客,他们的官网肯定需要在 10 秒钟内吸引用户,所以这次就以此为案例。


在我看来,这个官网设计得很一般。



视觉上也许没什么问题,但提供的信息完全不足以回答用户的那四条疑问。



1. 基本判断:这是什么?


你看看页面上的主要文案:“轻松完成工作事”、“轻松记录要做的事,并与伙伴实时同步进展……”


再配上右边的迷惑插图……


如果不是我之前对 Teambition 这个产品早有了解,根本判断不出这个产品是做什么的。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一个团队管理工具,但是整个页面都在顾左右而言其他,完全没提到“团队管理工具”这个关键词,就连图示也极其抽象。


更不要说文案写得冗长又不通顺,难道是从外语直译过来的?


我把文案和图示改一改,是不是觉得清晰多了?




2. 价值判断:是好的选择吗?


从原文案看,“轻松”应该就是这个产品的主要亮点了,但是这显然不太够。


我百度一下,发现很多地方都提到了 Teambition 是“阿里巴巴旗下”,说明这是一个他们的一大卖点。


另外,我在翻看该网站的“解决方案”页时,发现了产品在“任务”、“排期”、“规划”和“文档”等方面的功能亮点。


所以我把这些能体现价值的信息,都加上了:



标题下,“阿里巴巴旗下出品”几个字直接点出了大厂背书的卖点。


插图左侧“任务”、“排期”、“规划”和“文档”这几个 tab,通过自动/手动切换,可以展示通过产品示意图,展示不同的亮点。



3. 风险判断:没什么问题吧?


假如你在帮自己团队选择团队协作工具,主要的顾虑是什么呢?


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同,我没有做任何调研的情况下,也很难直接给出准确判断 。


但是我知道,这类产品市面上多如牛毛,虽然这种大企业旗下的产品应该质量上没什么问题,可产品定位不一定适合我自己的团队。


于是我加上了适合的行业数量和客户 logo:



“成功案例编辑 38 个行业”这几个字,可以让用户感觉产品的普适性很广,如果还有怀疑可以点击查看更多。


左下角的 logo 可以让人看到都有哪些知名企业使用该产品,进一步建立信任感。



4. 操作入口:好,那我试试?


最后这一步往往是最简单的,大部分官网都知道要放一个主按钮,一般不会出错。


但是 Teambiton 这个操作入口也还是有点优化空间——文案简化。


前面说过,用户只有 10 秒时间来判断,前面三步可能已经过了一大半,可能没耐心去读长文案了。


于是我去掉了 2 个字:





最后


看一下这个方案的前后对比,效果可以还行?


Before


After




想要学习或者练习体验/交互设计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体验设计学习社」。


作品集详细点评(我亲自看亲自写,千字以上)+答疑+免费训练营&学习打卡等活动,更有各类大厂内推:



如果你只是想要多认识一些同行,也可以加入我们无广告的纯粹体验研讨微信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