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生小孩的人,后来怎样了
“给你五百万你生不生?”
“不生。”
最近我看到一组数据:
《中国生育报告2019》显示,2018年出生人口大幅减少13%以上,总和生育率降至1.5以下。报告将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归结于“生育基础削弱”和“生育成本约束”。
“不生孩子”的一线城市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0.94‰,为1949年以来历史最低值。
事实上,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已有超过60万个“丁克”家庭。
上世纪80年代末,丁克家庭(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的概念从西方传入中国。比起生孩子的大多数,这些拿着双份薪水、能生育但自愿不育的夫妻们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随之而来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不生小孩?丁克家庭面临着什么样的棘手问题?那些丁克多年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带着疑问,我采访了几对年龄在32岁~47岁之间的丁克夫妇。也许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能了解到不要孩子的得与失。
一
大城市是天然的避孕药
今年32岁的Anne是一家留学咨询公司的文案,老公文先生是西二旗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
大学毕业后,两人一起到北京打拼。凭着一股“不愿啃老”的韧劲,二人省吃俭用辛苦工作多年,终于攒出了亚运村附近一套房子的首付。
如今背负着持续20年、每月一万多元的房贷,想到养娃大战,夫妻俩只觉得心累。
虽然房子面积不大,但Anne格外珍惜。
“生娃”的欲望正被焦虑社会一点点蚕食。
在“中国硅谷”西二旗,加班加点是常事,再加上文先生是个有bug洁癖的工作狂,能在十点前到家就不错了。
工作996,生活上就得做“减法” —— 比如把“要孩子”的选项排除在外。
工作之余,文先生是漫威、暴雪、金庸迷,周末喜欢在家看看电影小说,打打游戏。
毕竟,养孩子不是养猪只管饱,时间、精力、小中高升学的择校费……每一项都是沉甸甸的付出。
2016年闹得沸反盈天的“海淀区拼娃大赛”始终烙在Anne脑中挥之不去。
“从出生起就开始双语教学,三岁时辅导小朋友参加名牌幼儿园‘一小时入园面试’,五岁开始补习奥数、英语。男孩子车接车送,参加冰球、橄榄球俱乐部;女孩子进修琴棋书画、艺术舞蹈,生怕一不留神输在起跑线上……”
周末,Anne和老公一起出门做艾灸。
生孩子意味着过于隆重的人生,恋爱初期Anne就和对方说好了不要孩子。
帮朋友寄养小狗的经历更验证了当时的决定 —— 小狗乱尿乱咬,还把姨妈血溅在了白墙上,Anne根本招架不住。
“狗都养不好,何况养娃?”
Anne对生活方式有着自己的探索,从中摸出了许多生活小窍门,比如麦当劳的砂糖包用来做菜,既分量合适又方便。
事实上,让Anne怯步的不只育儿精力,还有对创造未知数的恐惧。
“我非常不聪明。读书的时候尽管很努力在学,数学也总是不及格。”
考砸了就要挨打,但始终没有人教她正确的学习方法。“当笨小孩太有挫败感了。”
“据说孩子的智商90%以上会随母亲。我这智商,就别祸害下一代了,人工选择性淘汰劣质DNA就好啦。”
《晓松奇谈》是Anne夫妇的下饭节目。
“我是喜欢小孩的,但养小孩又是另一个问题了。”同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小原表示。
某天Bilibili给小原推了这样一个视频:《生子+宝宝4个月,就已经花了50W了!》。这无异于一次突如其来的巨型精神打击,小原和老公也跟着算了笔账:
孩子出生,私立医院10万,公立医院3万;不办酒席不去月子中心,每个月也得投四、五千;现在两居室住着刚好,但如果有了小孩,父母得过来带,那就得换更大的房子,换更大的车子……
“你大概率要一直养他到18岁,甚至更久。”
不光是经济压力。这几年好多小姐妹都赶在自己面前生了娃,但似乎都在抱怨:“累啊,没时间玩,晚上睡不好……”
那是一个小原难以想象的世界。“我现在很爽,下班就躺着。”
“我不能想象一边堵车一边堵奶的日子。”图为小原每天通勤3小时的必经之路。
自从背起30年的房贷后,两口子有好一阵没敢乱花钱了。
“我们只是北五环外一条渺小的沙丁鱼,拼尽全力才够得上北京生活的基本线,实在没法再负担一条小鱼了。”
二
不生孩子的得与失
没有小孩这个碎钞机,经济上也就不存在什么压力。
如今Anne夫妇正处于“丁克福利期”,用起“贵妇面霜”来不心疼,周末还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城中热门,浪遍北京城拦也拦不住。
休息日,Anne准备更新自己的公众号,向读者分享最近的种草、拔草心得。
但和自由相伴而来的,是父母锲而不舍的“催生语录”。
父亲总觉得“还早呢,过了35岁你会想当妈的。”母亲则觉得自己没把女儿教好,抱不成孙子,在亲朋好友面前提不起头做人。
每次过年回家,街坊亲戚总会问起“什么时候生孩子?”Anne一律回答没钱。安抚母亲的方式则简单直接:砸钱尽孝。
“花钱带我妈去做最好的SPA美容,给她报团旅行,在其他方面让妈妈腰杆挺直。”
正在顶风坚持的还有小原夫妇。
“我妈叫我过正常人的人生,”小原回忆说,“我爸来北京看我的时候还跟一老同学约饭。对方是个妇产科护士长,我爸说你有困难就找她。”
最让小原招架不住的,是父母拿“老公中年反悔”说事儿。
家里那个“人到中年母性大发”的舅舅便是绝佳的反面教材 —— 舅舅曾是远亲近邻里唯一一个不生孩子的cool boy,直到50岁那年,突然疯了似的想要个孩子。那会还没有冻卵技术,这个决定对于舅妈来说为时已晚。更让全家人大跌眼镜的是,出身高知家庭的舅舅火速离了婚后,竟然和一个“村里来的”扯了证生了娃。留给舅妈的是几套孤零零的房子。
单身的丁克族预备役遇到的问题同样棘手:愿意丁克的对象更不好找。
在世俗的眼光里,不生孩子意味着危机四伏;婚姻的目的,则时常指向繁衍。
不久前歌手蔡国庆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表示:“结了婚不生宝宝的人有点自私”。
但阿芋并不认为。
阿芋今年27岁,和老公在美国硅谷工作。因为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再婚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成长过程中,阿芋从未体会过“美好的一家三口”到底有多美好。
“我甚至觉得自己是累赘。没有我的存在,我爸妈可能过得更好。”
蔡国庆催生语录。
阿芋很清楚缺少关爱的童年会给孩子留下怎样的创伤。“没准备好就生,才是真的不负责任”。
与其说丁克是自私,不如说是自利。阿芋认为,“丁克对我们来说是最优的选择。不希望有个第三者、第四者来打搅我们的生活。”
“养孩子不如养猫”,图为阿芋养的猫。(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除家庭和社会压力之外,一道更严峻的拷问横亘在丁克面前:
以后老了怎么办?动不了了谁来照顾自己?
5月15日,一条《这届年轻人攒钱,是为了养老院自由》 的微博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现在谁还指着孩子养老,能不养他到老就万幸了。”
在Anne看来,夫家的长辈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老公的父母败光了爷爷奶奶的积蓄,从小把他遗弃在老人家里不管,所以我老公并不相信有娃就能颐养天年。”
有网友招募起了“共同养老生态社区”“临终互助拔管小组”等兴趣社群。
养老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钱 —— 丁克们几乎一致同意 —— 从30岁开始,就开始给自己买储蓄型保险了。
但要实现“养老院自由”,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养老机构的床位缺口已经达到914万,养老护工缺口在300万至500万人。并且这个缺口仍在扩大。
图为海南一家退休公寓,Bryan Denton 摄
还有人说,等你的父母、伴侣都不在了,只剩下自己的时候,钱是填不满那种孤独的。
小原对此不以为意 —— 甭管有没有孩子,晚年都得孤独。“死前一堆孩子围着哭,对我没啥意义。”
三
说没有遗憾,那是假的
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丁克群体逐渐衍生出各种细分标签:
“铁丁”(从现在起直到宇宙毁灭,坚决不生);
“白丁”(丁克数年后因各种原因反悔,“白白做了一场丁克梦”);
“被丁克”(由于生理原因无法生育);
“丁宠”(以养宠物代替养孩子);
“伪丁克”(年轻未婚,玩心大,还没有做决定的能力)。
吸猫吸狗,就是不想吸小孩的“丁宠”。图源:视觉中国
据观察,35-40岁是“白丁”几率最高的年龄段。
“我身边丁的,基本都白丁了。”今年38岁的志波表示。
志波和老婆丁了8年,目前没有变节的打算。
“那些当了爹的哥们,连球都戒了。我能熬夜看球,安静看书,周末睡懒觉,不用进家长群讨好老师,还能错峰上班。想想这个,就能丁住了。”
“那如果现在彩票中了五百万生不生?”
“不生。”
欧美学者发现,婚后10年不育的夫妻大概率会成为“铁丁”。但由于样本较少、调查困难,这方面目前仍缺乏数据支持。图源:视觉中国
同样的问题来到春哥这里,答案却变得模糊起来。
春哥是我采访的人中“丁龄”最长的一个,没有孩子的家庭生活,他和春嫂已经走过了20多年。
早年春哥从事高薪IT行业赚了些钱,在成都置了业。即将奔五的当口,夫妻俩开始了另一场冒险 ——
原本,两人只是按部就班地工作,偶尔奖励自己一次出国旅行。一次旅行结束时,春嫂问春哥:“我们是不是又得回成都?”
春哥立马读懂了话里的失落。任性之下,他卖掉了成都两套房产,带着春嫂踏上了环游世界之旅,一走就是两年。
他们在世界尽头的南极留下了亲昵的自拍,未来打算尝鲜太空旅行。(受访者供图)
没有孩子的日子里,青春仿佛延长了几倍。
春嫂72年生人,可看起来也就30出头。
横渡德雷克海峡时,轮船遭遇连续的十米巨浪,春哥紧紧搂住她的肩膀,没有一刻撒手。人前人后,他都唤她“幺儿”。印象中的每一天,都和恋爱时一样。
但遗憾并非没有。
十多年前,上天曾经和他们开过一个玩笑 —— 那年春嫂怀孕了。
成为母亲是一件充满奇迹的经历,但如果妊娠发生在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则不啻于一场小型灾难。
“看到双杠验孕棒时,觉得眼前一黑。”沮丧的念头闪过脑海,几乎没怎么犹豫,春嫂就去做了人工流产。
“二三十岁时年轻气盛。现在领悟了,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春哥说,现在自己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也积攒了足够的生活阅历,如果春嫂再次怀孕,一定会留下孩子(目前两人也没有主动去要孩子,一切看缘分)。
“我们会把环球之旅一直进行到走不动的那天为止,有了孩子,就带上他一起旅行。”
作为“佛系婚恋”的90后,我也有丁克的念头。我问60后的妈妈:“如果没生我,你也有钱去环游世界了,后悔吗?”
妈妈白了我一眼:“你懂什么?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的那种喜悦,是环游任何世界都代替不了的。”
大概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选择。
“生孩子好,还是不生孩子好?”问题永远没有答案,但每种选择都值得被尊重。
就如小原所言:“日子终究是自己过出来的,要尽情享受,这个没有答案的人生。”
*文章人物均为化名
以上立场不代表本号观点
参考资料 -----------------------------
[1] 对“丁克”人群社会及家庭责任的探析,张雪
[2]中国丁克三十年,新华日报,王蕾
摄影 李晶 | 采访&撰文 张依若 | 编辑 简晓君
每周一三五 晚九点更新
文章版权为网易看客栏目所有,
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相关规范。
你可能还喜欢
看客长期招募合作摄影师、线上作者,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