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届年轻人太怂:谈钱怕俗,追求理想又不敢

苏金刚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4-30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人肥尚可瘦,士俗不可医。


“俗”这个字,拆开来看,一个人字旁,一个谷字。是个人,吃着粮食,就是凡夫俗子。


所以俗这个字,不是贬义。但加上些前缀词,成了低俗,粗俗,庸俗,就是贬义。


但有的人怕的不仅仅是这些贬义,是甚至连凡夫俗子都不想当。


不想当归不想当,但他又雅不起来,那就只好把他的俗,悄悄掖在心里。


人啊,这一旦有了布局,难免有点造作,有点假。


说你这人“真”,要么你就真的真,要么你就要假的好,造作的好,弄假成真。


所以有的人就活成了“仙儿”一样,不接地气。


我也是个怕自己俗的人。


尤其作为一个学美术的,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审美很有腔调。不能苟同与我的人,我都觉得是他们俗,不懂。当然这狂,也只敢悄悄掖在心里。


到底什么是俗?


我个人觉得,这怕俗的人,可以有两类。


第一种,是内心缺乏一种坚定的人,既怕俗,又怕雅。他怕的不是俗,而是怕自己不属于某种标准


第二种,是内心充满评判,分别心重的人。他们内在有各种鄙视链,唯恐自己会在任何鄙视链的底端



1.高不成低不就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在转一篇爆文,阅读量巨大。笔者一家人从都市迁居去了大农村生活,绿水青山,鸡鸭狗羊。全文po了好多很真实又美好的照片,看得实在是让人无限神往。百般羡慕!


前些年,特别流行去云南,简直就是文艺青年们的乌托邦。我的好几个搞音乐的朋友,结队搬迁去了束河。当时我也只有艳羡的份。


逃离北上广,避于世外桃源。从古至今,文人雅士都好干这个。功名利禄,声色犬马,历来视为俗。


古词有云:“五湖料理,扁舟一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我们好像都怀揣过这般田园情怀,但从未敢真的付诸行动。


于是一边羡慕这些去寻找远方和诗歌的大神们, 一边又鄙视苟且的996们。


自己就是这种俗不了又雅不起来的人。


这也就是所谓的卡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高不成低不就的人。


为什么既然羡慕田园,鄙视市井,又为何身处市井不愿奔赴田园?


可能你会说,哪有那么容易,哪有那么身由己啊!


但换个问法,若真的让你去了田园安居,就能和这些公号文章里描述的那样美好幸福了吗?


恐怕不然。


你最终选择呆在市井世俗里,主流文化里,这种从众至少是安全的。


你害怕自己太怪,无人理解和关注


这种从众的结果,本身就是内化了世俗价值理想,就是追名逐利的,只不过是太累了,受挫伤太严重了,所以才想避世。


但抛开了俗念,你并没有自己真正热爱或安之若素的生活方式。


并没有什么能帮你抵御无聊、孤独、忘记死亡焦虑。


所以即便真的让你身处田园,也许你片刻欢愉之后,还会有各种不安。


就如你身处市井时一般。


你心有许多畏惧,不管选择什么,其实都害怕自己被现实抛弃或陷入绝境


在俗世的激烈竞争中,你可能无法获取自己的更高的价值感成就感


古今想通,在官场世俗中,郁郁不得志者,多有避于世外桃源的。


在俗世他们无法实现自我,不俗又让他们恐惧。


他们厌恶自己成为主流从众,可又无法真的不顾世俗去勇敢避世,对功利世俗价值的认同,已经进入超我。也可以说,他们在两头都不成功,所以只能卡在中间。


会无法自控地自我否定和评判。


有两种理想和两种失败其实通常是一回事,都是“无法追逐和实现理想”。


怕来怕去,关键还是怕自己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强固自己的自尊


而失败的原因,可以看出,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对其中一种理想的认同不够,导致两头不沾。而是他们的人格中本身就缺乏实现理想的力量。


不管他认同哪种理想,他都后继无力,无法成功。也是安慰自己、自我欺骗的麻醉剂。


所以他们的不俗,只是用理想认同错了来解释让自己绝望的必然失败。


那么,追求不俗,可能也只是失败的遮羞布


你厌弃的,都是你内心深藏的。也就慢慢就活成了你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2.高低好坏起分别


俗和雅,常带有前致词,低俗,高雅。有个低的,高的之分。


所以你俗,就是low。谁都不想自己low啊。这里有个社会共识性的评判。


为了表达自己不low,就要拿出优越感,就会有鄙视链。


内在越匮乏的人,对外界好评的需求越强烈


互相diss,是要表达:我的个人意义是高于你的个人意义的。


因为俗人缺乏超越性的、审美的、反身性的心灵状态。人们不想活得像缺乏精神鉴赏力的人。


俗就达不到人们完美自恋的内在经验。


因为人处于自恋内在经验中是会鄙视处于不自恋状态的人,并且认可自己的这种鄙视的资格。


但如果自己也是不自恋状态,那别的处于自恋状态的人就有资格鄙视自己。


这里的“自恋”可以理解为审美的、超越性的、神性的……


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俗的,即便天天从事高雅文艺或牺牲性事业,人的状态还是俗的


超越性经验只是偶然的火花状态。


而俗,是超越性经验的反面,是婴儿全能感和完美感的反面。俗是更靠近真实的基本生命循环最基础,但是也更真实更常见


比如,可能苹果手机的成就就是不俗,是大智力。一个小卖部就是俗,是小智力。


因为“超越性经验”的罕见,所以它大多数时候只是人的全能幻想,而不是生活的真实。


人有参与有限游戏的天性。人有参与竞争,战胜他人,领跑排行榜的天性。人有成为强者和胜者,为他人敬仰羡慕佩服的天性。


为了不被这一端同化影响,就要努力去追求另一端。


俗在这一端,雅在另一端。


拼命想雅,却不知道那个雅,也只不过是一种假装



3.心安即是归处


董桥说: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要把自己往雅了扮,求的不外是骗骗自己,觉得养起了“长剑一杯酒,高楼万里心”的那一缕乾坤清气。


屌丝想要成为大咖,第一步就是先看清楚自己是个屌丝


落入尘土,行至低处,低的下来,才能高的上去。


关于这个雅俗,说到底是没有足以安慰自己的真我。没有那样一个充满强烈感受和充沛活力的真我,去帮你反叛这个世界。


雅和俗不算是对立面。不接受俗世定位和接受俗世定位才是对立面。雅也有接受了一种定位的味道。


进入超我的“道德”部分,引发无法自控地自我否定和评判。进入超我的“理想”部分,已经成为他们实际上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的自我。


如果抛弃世俗标准的理想,他们并没有活得有劲的方式。


宣扬性解放,写了《北回归线》的作家,则是另一种不俗。这样放纵当然不雅。但这是比较成熟的不俗。他是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自尊的。


想起一副自己喜欢的对联:“不予其中起分别,是故此处最吉祥。”
无所谓俗雅,庙堂市井。心安,即是归处。


RECOMMEND推荐阅读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