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母亲给孩子乳汁,少数母亲给孩子蜂蜜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弗洛姆说,大多数母亲有能力给予孩子“乳汁”,但只有少数的母亲还能给予“蜂蜜”。
“乳汁”,指的是母亲对一个小生命存在的关心和肯定,“蜂蜜”则象征着母亲相信生活的甘美、拥有爱和幸福的能力。
很多女人不能接受自己的女性面,也不敢性感。回看:不敢性感的女人(可点击)
1.
我下班回到家,亲昵地叫:“宝贝,妈妈回来啦!”
并不是每一次回应我的都是拥抱和笑脸,有时候泡泡会跑过来打我一下,同时还说:“打你。”
其实他在告诉我:我等你一天了,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我对你生气了。我也想你了,你知道吗?你终于回来了,真是太好了。
2.
泡泡和姐姐疯闹,有时候也容易着急上火,毕竟姐姐力气大,个子大,太占优势了。两小儿嬉戏,风向说变就变,当泡泡占下风了,感觉被姐姐欺负了,就会跑过来,很生气地打我一下。
姐姐通常会笑他:“你打不过我,就去打妈妈呀?妈妈太可怜了。哈哈哈……”
孩子最能理解孩子,姐姐破译了弟弟的语言,他在说:妈妈,我打不过姐姐,我很生气,但又没有办法,你是我最信任的人,所以,我要来打你,我要把我的愤怒丢给你。
3.
泡泡知道我不赞同他看电视,只要我在家,就会把他从电视旁引开。可有时候他看电视时,我只打算安静地陪陪他。这时他会很警惕地看着我,然后伸手打我。
他在说:妈妈,我知道你不许我看电视,但是我现在很想看电视,所以,你走开。你不在,我就安心了。
4.
有时候,泡泡会无缘由地打我,下手比较重,先打我身上以此试探,如果我反应不是很强烈,就会直接打我的脸,表情严肃、很认真的样子。
我知道,这是他最难受也最无措的时候。他的内心正经历着一场情绪风暴。
他用“打”的方式告诉我:妈妈,我突然有一些莫名的感受,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很不舒服,也感到很害怕,我要发泄出来,我要打你,你能允许我这么做吗?
5.
有时候,孩子也会用“打”表示亲密。比如,泡泡会很开心地跑过来打我一下,或者打姐姐一下,打了就跑,还回头看我们,等我们去追他。
他在说:来呀,跟我玩吧。
6.
妈妈如何回应爱“打人”的孩子?
对幼小的孩子而言,打人不是行为或礼貌问题,而是交流方式。
“打”这个动作呈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活动。它可以表达思念、愤怒、信任、焦虑、依赖、恐惧,试探,还有亲密……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来厘清这些感受。
对孩子恰当的回应,我认为应该遵循“内外一致”的原则,即不否认、不回避。
很多时候我会把孩子的内心独白直接说出来;也有的时候,在面对孩子的攻击时,我会抓住他的小手,任由他在我怀里哭闹扭动。
一直等他安静下来再告诉他:“宝贝,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不可以打我,我也会疼的,你可以去打枕头。”
我也会直接用行为回应行为。比如:当孩子用“打”对我表示亲昵时,我会跟他打着玩,或者挠他痒痒,做很夸张的动作把他逗乐。或者直接抱住他,连着亲好多下,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他,表达亲密还有更多更有趣的方法……
此刻,我们不焦躁的心态尤为重要,至于具体的回应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7.
在孩子的世界中活下去
孩子的心理活动通常不是单一、有规律的,而往往是混杂在一起呈现的。
如果我们对孩子、对生活有太多的忧虑,那么无论多么科学的教育观点、多么实用的育儿技巧,这个时候都帮不上忙。
一旦焦虑被激活,我们会处于一种暂时的“智能衰退”状态,我们就听不见孩子的呼唤、看不见孩子的需要。只有我们放下自己的焦虑,处于一种“无我”的状态,才能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深深地看见孩子。
作为重要的抚养者,我们要有能力活在孩子的世界里。面对来自孩子内心世界的各种冲突,我们不惧怕、不否认、不回避。
我们陪同孩子一起经历各种情绪风暴,并能在孩子哪怕是最有破坏性的力量(攻击性和敌意)中存活下来,这将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对亲子关系的考验。
但这种“胜利”的宝贵体验能让孩子意识到本能的冲突与兴奋是被许可的、被接纳的,它们未必会破坏安静状态的关系,也未必会丧失被爱。
这,就是抚养者的“心理容纳”功能,这样的抚养者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接触外在世界的基础,也能让孩子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充满丰富的可能性。
而当我们充满忧虑时,我们就被封闭在自己毁灭性的幻想中,自然无暇顾及孩子的各种情绪体验,孩子就只能被独自留在支离破碎的恐怖体验中,任由它们摆布。
爱孩子,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我们的焦虑值与我们的容纳功能成反比,所以,相信生活、不惧面对,才是我们作为抚养者的修行之路。
作者:程欢 从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微课讲师,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