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系“壁花型人格”:自卑到尘埃里的人,如何拥有“反转”的人生
“孩子很聪明,但就是不努力”,这话有“毒”(点击)
在电影《壁花少年》中,主角查理是个内向羞涩的高中男孩,他的青春期简直是一场噩梦,痛苦的单恋,被同学排挤,最好的朋友开枪自杀,一切都是那么的糟糕。
查理总是喜欢默默而敏感地观察每一个人,但嘴和脚却像被封印了一样,无法参与到正常的社交当中,好像墙上的壁花,存在但不被注意,想获得友谊却打不开自己的嘴。
“壁花型人格”有种深刻的自卑,他们内心常见的潜台词是:
他刚才的表情,是不是不开心了?我好像说错话了!
我怎么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和别人比差远了。
他们那是在议论我吧?
我能提出我的需求吗,是不是太麻烦别人了?
……
在微博上搜寻类似的话题,就能看到一群被这种心境拉扯的个体,如果与他们共情,就会感受到从人性深处伸出的荆棘,把人牢牢地拴在尘埃之下。
他们虽然有一个大人的躯壳,但内心里总有个慌张的孩童,敏感地观察着他人的表情,揣摩着话语中的含义或是自己的错误。
而在这之后,用讨好、回避或自责来应对,没有自我的边界,只有一次次地妥协,欲望被自我否认和压抑,虽然有梦想和目标,但总在犹豫中,错失机会。
敏感多疑,幻想着他人迫害、非议或瞧不起自己,不断地搜索自己的错误,并用各种想象的线索,一次次地证明自己的错误。
1.
一个妈妈,两种角色
在《格林童话》中,有一篇名叫糖果屋的故事,讲述了一对兄妹,害怕遭到继母陷害,误打误撞地逃到一个用糖果建造的城堡。
这里的主人是位贵夫人,她很温柔地招待了兄妹俩,让他们吃了个痛快,并贴心地准备了一间睡觉的屋子。
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夫人是魔女变的,准备把男孩养胖了吃掉,并让女孩干最苦最累的活,兄妹二人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杀死了魔女,逃离糖果屋,找到了父亲。
这段经历里,孩子的眼中有两种女人,温柔的,及时提供食物的贵夫人。以及,邪恶的,具有迫害性质的魔女。
这个故事具有象征意义,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对外部环境极其敏感,而且难以承受挫折,需要立即的满足,想要喝奶,乳房就要送到嘴边,伤心难过,妈妈就要立即过来安慰。
可惜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母亲,她们总有照顾不周的时候。
所以,婴儿在幻想里,会把母亲分裂成好和坏两个部分,能及时提供乳汁和安慰的好妈妈,没有及时哺乳,缺乏回应的坏妈妈。
这些婴儿期待和依赖好妈妈,但同时又感到恐惧,担心好的部分会突然离开,在成年人的恋爱中,也有这种现象,一个女孩在情感上,完全依赖她的男友。但同时,变得疑神疑鬼,用各种方式牢牢地控制对方,去讨好,或是监控,去毫无节制地满足要求,或是提出各种要求考验对方等等,都是婴儿期心理的残留。
而坏的部分,让婴儿们感到暴怒,在幻想中想要摧毁对方,但又害怕遭到报复。
在随后的发展中,当他们知道“好妈妈”和“坏妈妈”是一个人的时候,罪疚感就会涌上心头,他们曾经那么地想伤害这个母亲。
这种好和坏的矛盾,就像阴和阳一样,在潜意识里贯穿一生。
2.
好妈妈,坏妈妈
婴儿有时会把内心的那个“坏妈妈”投射出去,现实的母亲就会蒙上一层“魔女”的面纱,被孩子想象成严厉的,具有报复性质的女人。如果她们真的对宝宝缺乏耐心,或是冷漠应对,甚至常常去攻击、指责、挖苦孩子,“坏妈妈”的幻想就会被证实,内在世界一片“狂风骤雨”。
而外在的表现,就是敏感多疑,对外界缺乏信任,或是去攻击和指责他人,如果这种攻击和指责遭到持续地打击,自卑就成了这种教育的衍生品,小小的孩子需要依赖养育者,虽然愤怒,却没有力量反抗,虽然悲伤,脸上却始终挂着讨好的笑。
“孩子很聪明,但就是不努力”,这话有“毒”(点击)
自卑的孩子,往往缺乏攻击性,他们这种本能在早年就被折损,不敢表达,而攻击性的升华,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一个喜欢打架的男人,可以到擂台上争取荣誉,一个学生,可以用考第一名的方式,去“攻击”其他同学。
这种升华的心理机制,大到可以建功立业,完成目标,小到可以主动地去追求一个喜欢的人。
一个11岁的来访者,总感到背后有莫名的刺痛感,在医院却检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
最后发现,男孩的父母及家里的四个老人,都极其苛刻,对他的言行和学习有着超越年龄的标准,稍有犯错,愤怒夹杂着侮辱的言语,便会将其淹没。
他没有“靠山”,内心那个“坏妈妈”成为了主导,即使遭遇霸凌,也选择忍气吞声,家长没能托住孩子的不愉快情绪,在他犯错时,第一个在背后“捅刀子”。
这种环境,没有滋生自信的土壤,即使有时候的确取得了社会意义上的成功,自卑还是伴随其一生。
3.
自卑与自恋
自卑潜在的感受是,总觉得自己比他人少点什么,在任何事情上,都被低人一等的想法折磨,很多不可一世的自恋,就是为了防御这种不愉快的感受。
几年前,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志愿者,陪伴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自信爆棚,但深入了解后发现,他们并不接受现实的自己,通过各种幻想来填补内心的空洞,这种虚假的自信根基很弱,稍有挫折便会打回原形。
有个幻想着上一世是某尊神明的孩子,因为在沙盘游戏中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崩溃得大哭,一个反复强调自己受过特别秘训的男孩,因为老师一次请假,生气和难过了好久。
他们的自信是空中楼阁,一推就倒,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最基础的位置添砖加瓦,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建设他们的成就感。同时,作为咨询师,托住他们的愤怒、悲伤和攻击,接纳并回应他们,也给孩子们接纳自己的时间。
后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专业的陪伴,这群孩子渐渐地把命运的馈赠照单全收,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美好,并有能力去面对。
4.
幻想与现实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现实的父母,在内心也有一个幻想的父母,根据自己的人格特质,不断得出对双亲不同的理解。
比如,有的父母因为到时间不吃饭,严厉地训斥了两个孩子,老大可能认为妈妈不喜欢自己,并在吃饭的时候,带来了很多负面情绪,他认为这是“坏妈妈”,这种幻想代替了真实的母亲,成为了内心的一部分,之后在和其他人相处时,这部分就投射了出去。
老二可能感到愤怒,但总体来说还是爱妈妈的,并对吃饭的事,没有多少阴影。
这两个孩子有相同的父母,在他们眼里却是不同的人。
所以,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公式,照做就会得出一个教科书般的孩子。
但好的父母都是类似的,他们知道尊重孩子,在孩子犯错时,不进行侮辱、挖苦或是嘲讽,会第一时间安抚情绪,并鼓励其调整,有时也会严厉,但只针对某件事情或是建立恰当的边界,情绪总体稳定,即使发火,也会在事后说明原因。
他们能理解孩子的个性,并可以承受他们的不愉快情绪,返还给他们接纳、支持和稳定,既能作为“靠山”,带来安全感,也能信任孩子的能力,让他们独立完成很多事情。
自己虽然焦虑,但很少传递给孩子,有自己的方式去疏导。
这是培养孩子的共性部分。
5.
成年人的自卑
作为成年人,如果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卑的模式,是完全可以转变的。
虽然自卑和原生家庭有关,但没有必要去埋怨,父母有时确实犯了很多错误,有时也可能是我们的曲解,一个来访者回忆在阳台玩水枪的时候,被爸爸无缘无故一顿胖揍,但后来才知道,他当时站在一个木凳上,整个上半身扒在阳台之外,情况十分凶险,被吓坏了的家长在情急之下,才做出那样的行为。
小小的孩子往往只记住了皮肉之苦,和父母可怖的面孔,以及当时委屈、害怕的情绪,忘记了整件事情的背景,这是经常发生的情况。
但无论如何,成长的力量永远在自己手中。
将过去和养育者之间种种的不愉快情绪命名,并留意躯体的反应,在新的关系中觉察,是否重现了这些,那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过去的感受,在新的关系中被投射出去,这也属于“坏妈妈”的幻想。
这种幻想在一些情况下,真的可以“勾引”他人变成“坏妈妈”,形成恶性循环。
觉察和现实检验的意义,就是破除这种循环。
“孩子很聪明,但就是不努力”,这话有“毒”(点击)
捕捉自己下意识的行为,在和他人接触时,会不会下意识地讨好,或者仰视,总在事情达成前退缩,或面对亲密关系时回避,还是屡屡地被他人侵犯边界?
这是自卑的附赠品。
设定目标,有意识地去练习不同的行为,改变自己的下意识,在此期间,往往会伴随着一些不愉快的感受,这是和过去模式松绑的信号,是改变的阵痛,尝试去疏导这些情绪。
拥有底线,练习拒绝,保护自己的边界,在此基础上,再思考他人和自己想法的冲突,以及如何去解决。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成长,这种转变潜移默化,却极具力量,就像参天大树的深根,每一寸,都是对生命最好的滋养。
重磅新课来袭
购买长按扫码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孩子很聪明,但就是不努力”这话有“剧毒”!
2.大学室友的怪“病”?
3.《笑傲江湖》里的情爱秘密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