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妈拉黑我的一万个理由

UM心理主笔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2-11-15

点击↑ 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为什么不劝你原谅父母?(点击)


作者:无限延伸的三角


1

我妈把我拉黑了


三天前,前同事小文晚上11:45分,突然给我发了条微信。

我和她曾在同一个项目组待过,感情不错。但是自从我从上家公司辞职,算起来,已经有几年没有联系了。突然联络,又是半夜,想必是重大事情。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她就哭着告诉我:“我妈把我拉黑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赶紧安慰着问她。

“我遇到一个很有感觉的男生,在一起了。妈妈知道后,大发雷霆坚决反对,因为那个男生跟我不在同一个城市。我知道,她是担心我,担心这个年纪谈异地恋不会有好结果。可是,我是真的爱他,感情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我坚持了,中途有试着想让妈妈见见那个男生,但是又不敢,可能我也懦弱吧,也可能我心里也没有那份自信吧……后来,妈妈说她想找男孩的父母聊聊,可是我想先让妈妈见下男孩子,再多了解一下,再谈见双方父母的事。可是,妈妈不同意。”

“因为这个矛盾爆发,妈妈现在把我拉黑了,他们都觉得我大逆不道,不管他们死活,只有分手才是最好的选择吗?真的是我的错吗,我到底该怎么办?”

小文的哭泣和那番话,一直在我心里盘旋,如鲠在喉,如刺在背。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想起生活中,真的见到、听到太多类似的令人心痛的故事。

“我喜欢做设计,我妈偏让我去考老师,我不去报名,她就拉黑我三个月不跟我讲话……”

“我在上海做外贸发展很不错,我妈偏要我回老家做公务员,不然就和我断绝关系。”

“我当年爱上一个男生,他比我小五岁,我妈以死相逼,硬是要我断了。现在我嫁了一个比我大三岁的,但是夫妻感情不好,常常吵架,终于如了她的愿了……”

这一切,都让人情不自禁想问一句:母亲,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母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矛盾和冲突?


2

母女黏腻共生


热门电视剧《小欢喜》里,有这样一对母女。女儿乔英子很小的时候,爸妈就离婚,被妈妈宋倩一手带大。她很懂事,也很听话,大家都羡慕宋倩,有这样一个省心的学霸女儿。可是,英子内心很痛苦,“我不知道我现在是怎么了,没有办法再快乐起来了。我觉得我现在做的,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没有意义。”

终于有一次,在她报考南大却遭到母亲宋倩强烈否决时,她情绪崩溃要跳河自杀。过程中,英子有一段这样的独白:

“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你。我没法儿好好说,我已经三十四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是我没有变成你们心里想要的那个样子,对不起……”那一句句话,就像烙铁一样,连血带肉地从英子的身体里喊出来。

作为妈妈,宋倩对女儿真的很“费心”。女儿不能吃油条豆花,不能吃辣火锅,不能吃各种“垃圾食品。为了让英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备战高考,特意给女儿的房间装修了一个玻璃窗,方便自己随时监督。高三誓师大会,女儿在气球上写下航天梦,但宋倩非要孩子写考过700分,结果闹得不愉快……

宋倩为什么要这样?


那是因为,“妈妈最最最最爱的就是你呀,自从你到了妈妈的肚子里,妈妈就没跟你分开过。妈妈从来没有觉得,你已经离开妈妈的身体了“。

精神分析师玛格丽特·马勒认为,6个月之前的婴幼儿应该和母亲"共生",孩子会觉得母亲是附属的自我,母亲的存在就是我的存在,母亲的疼痛就是我的疼痛,他不能把自己和母亲分开。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会慢慢区分差别,并意识到母亲是一个不同于自己的人。

这就是分离个体化的过程,即乔英子会意识到,自己和母亲宋倩是不一样的人,她有她自己的需求,她有她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宋倩说的,“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咱们俩的人生理想应该是一样的呀”。

可是,很多母亲的人格发展却并没有完成分离个体化,所以,她们在亲密关系中,很容易建立一段共生关系。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孩子。而离婚的宋倩,和英子之间建立就是这样一段母女共生关系。

很多这样的母亲和宋倩一样,觉得和女儿是一体的,两个人的需求也要保持一致。所以,她们不能接受女儿有自己的主张,“你怎么可以不考老师反而去学设计?你怎么可以和我反对的人在一起?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

当她们共生的个体(女儿),伸展自己的需求,想要获得自己独立空间时,母亲会体会到一种被抛弃感、分离的疼痛感、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感。所以,她会收紧对女儿的控制,用哭泣,用生病,或者拉黑微信等方式,来激起对方内疚或者是被报复的恐惧,进而缴械投降。

母亲和女儿一个追,一个逃。但无论追的或者是逃的,本质上都是一段闭锁的、高浓度的母女二元关系。


3

母女之间的嫉妒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2017年底,29岁的巴西女子Kamylla Wanessa因为内分泌失调,需要前往医院进行减脂手术。但是手术后,她却因为中风而再次住院,病情严重甚至一度昏迷在ICU里待了78天,后来妹子整整住院了4个月左右。

这个妹子已婚,有个三四岁的儿子。在妹子住院期间,母亲独自来到家里帮忙照顾她的孩子,父亲还是和弟弟住在乡村老家的房子里。等到妹子可以出院的时候,父亲告诉她,母亲连她的丈夫一起“照顾”,两人有了奸情。

半个月后,父亲和母亲离了婚。后来,妹子和丈夫也离了婚。没过多久,前夫就和母亲领证结婚。

“从我13岁、14岁开始,妈妈就爱和我竞争,她只比我大20岁,常说我的衣服要是换她穿上会更好看,她煮的饭菜更好吃,我所做的一切在她看来都不够好。”没想到成人后,当年和她抢衣服比美的母亲,竟然连男人也给抢走了。

乍一看,众多吃瓜网友都表示,眼珠子掉一地,简直不可置信。但其实,母女之间的嫉妒竞争这种微妙心理,有时候的确存在。在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中,男孩想和爸爸竞争妈妈,女孩想和妈妈竞争爸爸,即在一个家庭三角中,这是原始的竞争模型。

有时候这部分竞争动力被升华了,成为了学习、事业等,让自己享受更高的成就。有时候这部分竞争动力,经过了恐惧、压抑、向同性父母认同等阶段,向外面的世界拓展,变成了“成为像母亲那样的女人”“去寻找像父亲那样的男人”。但有些时候,这部分能量会固着卡住在母女竞争里。

“当女儿出生后,我感到很失落。因为丈夫疼爱女儿,要超过了自己。居然,是那种吃醋的感觉,这个感觉很奇怪,但是我是真的难以接受……”

“我年轻的时候长得很不错,后来有了女儿后,很多人都觉得女儿没我好看。等我过了四十多,再和女儿一起出去时,没有人再说我们俩是姐妹花了,他们只会夸我女儿好看,的确,女儿也是越来越爱美了,可劲地打扮自己,每当这时,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涩……”

有些母亲的人格够结实,她不仅会自己扛住这部分竞争的张力,同时还会在女儿想要和自己竞争时,接住这部分攻击,用不带敌意的拒绝树立起边界,最终涵容住女儿的这份三角竞争。但是,有些母亲人格成熟度不够,是比较母性自恋的,反而会投入到这份竞争中,甚至有些成为善妒的母亲,不允许女儿“超过”她。

就像新闻里,那个巴西女子的母亲一样。


4

 掌控自己人生的风眼


无论是母女之间黏腻的共生,还是母女之间的嫉妒和竞争,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都是二元关系。

当然,在这种原始早期的关系中,可能会体会到非常高浓度的、甚至是充满戏剧性的情绪体验,那种爱与恨,施虐与受虐,欲望与攻击,都非常的强烈。但同时,卡在这样的二元关系里,会极大地束缚住一个人的世界和潜力。

《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万花筒,它的边界是可以无限扩大的。可是,要拥有这样的内心空间和自由,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离开那张两个人黏连、共生、欲望、斗争、嫉妒的狭小温床,允许自己做一只鲲鹏,在瀚海蓝天扶摇而上九万里。

那该如何去突破这层封锁的、二元性的母女关系呢?

向外探索世界,向内探索心灵。也许,我们也许很难去改变母亲,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面对母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面对母亲拉黑自己的微信,我们可以训练自己去耐受身体的自然情绪反应,从马上生气的内疚、恐惧、害怕里停一停,从立马准备逃走,或者是服从听话的行为中缓一缓,给自己一个空间,让自己慢慢成为一个观察者,去观察这段关系和互动本身。

这个矛盾冲突中,哪个是我的需求,哪个是母亲的需求?哪个是我的人生,哪个是母亲的人生?

哪些需求和选择,是属于我自己的决定,是不可侵犯的空间?
母亲为什么要追?她破坏了我的哪些边界?

我为什么要逃跑?我内疚的是什么,是满足我自己的需求会对母亲造成伤害吗?这部分伤害是客观现实的,还是母亲控制的手段呢?我为什么会感到害怕,是担心母亲会抛弃我,会对我复仇吗?

我还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需求做些什么呢?

……

在母女冲突的龙卷风里,当我们能够在场景中耐受住,不是急于做出反应的时候,我们就找到了掌握自己人生、获得内心平静的风眼。




《心理咨询师必知的40项技术》

UM心理全国独家首发

心理咨询师的必备工具书

特别 8.8 折 首发福利

扫码即刻拥有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为什么不劝你原谅父母?

2.对自己要求高的人,更容易对他人有敌意?|漫画3.7岁男孩假期做376张试卷??

4.婚后不配谈爱情?四个原因,颠覆常识

5.宁静:做个不好相处的女人有多爽?

6.童年受的伤,是怎样影响你一生的?

7.“气质”决定了你会爱上谁

8.没被稳稳爱过的人,才会这样折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