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心理咨询不读文献,无异于学武术不修内功

UM心理主笔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2-11-15
点击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话说,功夫小白张无忌,当年被朱长龄等人追赶,掉下了悬崖,为了逃命他狼狈的从半山平台处的一个洞穴里死命钻去,谁知钻过山肚子,甩脱了朱长龄,在山的那一边遇到了一只白猿。
这白猿肚子鼓着一个大脓包,张无忌心地善良,又一时逃脱不得,就干脆动手给白猿做了手术,谁知,竟意外的得到了缝在白猿肚子里的九阳真经。
就这样,功夫小白按图修炼,最后变成了武林传奇。
不得不说张无忌天资聪颖,一般人练保不齐就走火入魔了,他没有。
但是同样不得不说的是,如果没有遇到白猿这只“容器”和《九阳真经》这本“文献”,张无忌可能会长大,运气好变成一个武林大白,运气不好,就变成了乱世里的白骨。

获得“武功秘籍”,一直是武侠小说或英雄传奇里的“转化”关键,借由它,主人公的人生产生飞跃。
传奇故事里的主人公们的人生经历,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获得“秘籍”则是一个质变的关键。当然,这并非是一番风顺的。抵达质变前有千难万险,通过考验,意味着承受了天意的锤炼,而主人公获得秘籍后,通过研习,武功突飞猛进,最后脱胎换骨。
这过程中包含着两个隐喻,寻找,是不变的主题,放弃寻找的人,也就难以抵达质变所需要的积累;而另一个,是遇见稀缺的价值时懂得把握它,愿意让自己投身其中,质变才能得以发生。

心理专业从业者的发展过程,一如习武或学艺。弗洛姆在其著作《爱的艺术》中,曾清楚的点明这一点:
“学习任何一种艺术的过程,都能适当的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精通那门艺术的理论,另一方面熟悉那门艺术的实践。”
这和成为一名合格甚至出色的从业者所要求的没有两样。这充分说明,要想在实践里做得准确,理论是否学习得精准到位,是否能投身其中,是至关重要的。
问题是,学习什么内容,能够最靠近专业理论的核心呢?我想,除了被无数先人验证过的“真理”所形成的教科书外,最重要的恐怕就是文献的学习。
在知乎上,一位中国科大的流体力学研究生“他来自赣c”回复一位知乎网友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时,说了如下的话:“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才能知道在该领域问题的起源,发展,最新进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什么是外文文献,很简单,因为世界上80%的文献资源都是用外文写的,世界通用语言——英语。”
因此,学习专业文献,是一个从业者开始想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启动建设自己内在的思维结构时的必然选择。
因为学习文献的过程,不仅是在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更是在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借此来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方式,最后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同时具备一定科学性的思维坐标
我们每个人都是依据这个隐形的思维坐标,来理解世界,规划自己的行动,并收获结果的。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思维是需要被训练的,就如同跑步。不科学的跑步方式会很快的终止一个人的运动寿命。而科学系统的运动方式,可以保护一个人六七十岁仍能参与马拉松。
科学的思维方式能极大的增加个人职业寿命的发展长度,也因此自然的拓宽了职业视野的宽度。这是未受过科学训练的从业者,所难以抵达的未来。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不啊,我觉得学习专业知识不一定要看文献,我就看看公号里的专业类文章,很好啊,也能学习。
是看科普文章,还是学文献,这需要看阶段。除去阶段因素,我们也需要小心,不能混淆了两者的价值。
因为科普学习,和文献学习,本质是非常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给你:
一个人在路边捡到一本故事会,里面讲武林豪侠如何横空出世,练了哪些招式,做了什么事情,从小白一只变成猛虎一头,这是科普读物;
一个人在某处捡到一本武功秘籍,按图修炼,不断和人PK提升功力,最后变成盖世英雄,这是读文献+做临床;
一个在外头看,看故事梗概;一个在里头练,修一厘一毫的内功;
中间的差距,可以说是失之毫厘就能谬以千里。
欧洲精神分析联盟主席Jorge canestri曾经在谈“反思冲突,慎用概念”时,讲过一句令人深感震撼的话,他说:“(关于冲突这个概念)如果我们在理论框架下移动一点,用冲突的术语来解释,将会很不恰当,对某些个案甚至是有害的。
因为同样是“冲突”一词,在不同的理论背景下,它的含义和指涉将会有着或显或隐的差异,甚至很可能南辕北辙,而对于未经足够科学受训的从业者来说,因为无从辨识两个概念间的区别,往往会因为个案情况,“哪个方便用哪个”,而这将会给来访带来难以预估的风险。
一如1667年,法国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生艾默雷兹将250毫升羊羔血输给了一位病人,因为那时的人类还没有足够的技术去了解动物与人血的不同。病人死亡了。
错误的,不精确的专业技术的应用和不分血型的输血,或许在象征层面上是一样的效果。
当然,在人类首次输血失败其后的100多年间,我们经历了英国医生布伦德尔做人与人输血,反复验证成功与死亡的差异,并留存了大量记录和论文,后人不断接力研究,最终在一战中取得了突破,由德国医生兰德斯坦纳找到了安全的人类输血方式。
1930年,兰德斯坦纳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取决于他从过去百来年间不断研究前人的研究,踩着前人的结果,最终找到了被验证有效的方式。
精神分析学习里的文献,也如同对来访心灵世界的一次又一次探索和修复,它的成功和有效,也与兰德斯坦纳的输血研究成功一样,同样仰赖于前人不间断的总结和研究。
人类的知识,必须通过传承,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抛开前人的这些研究去摸索,无异于在现代世界里,回到钻木取火的发展水平,却妄图搭起天梯触摸宇宙。

所以,付丽娟老师称学习文献是“刚需”。
这个刚需也因为其精细度、复杂度和镇密度,成为了专业从业者学习路上的“奢侈品”。
这是因为,能成熟而又游刃有余的带读国际经典文献的老师,首先是稀缺的。
没有十几二十年的临床专业打底,数年如一日的研读文献铺路,文献想讲的又透又好,非常难。
有了功夫傍身,老师才能把浓缩的文献还原成浓郁鲜美的肉汤,让学习的人既能获得干货的“嚼头”,又有充足的丰润的“体验”,帮助消化和渗透。
同时,好老师,本身还是一个“容器”,在帮助学习者理解的过程中,老师的人格所传递的温度,就像烹饪食物时的香料,产生的效果不仅在于味道,还在于我们内心体验和理解的松绑。
好的学习,需要身心同启。
然而,很多好老师的文献教学,都是依托于学院制长程培训,比如中德、中美、中挪、中欧,学习文献是必须。但进入这些课程的学费与竞争也相当激烈。
大多数从业者还是没有机会获得系统而专业的文献学习。
其次,除去已经被大量翻译阅读的经典文献,其他的优质文献极难获得,有些文献的获得难度,或许和张无忌拿到九阳真经差不多,需要机缘。
最丰富的文献资源库,并不在国内,然而国际上最专业的的文献资料库,一是拥有查阅权限的人非常有限,其次,基本都是英文或其他语言,这对很多母语非英语的人很不友好。
最后,是缺少学习的氛围和环境,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输出沉淀。
越是困难的学习,我们越需要有同道的支持,老师的指点,以及对学习的复盘和输出,最好还能配备优质的发展通道,能够让文献学习“学以致用”。


正是因为了解到学习文献的必须,以及国内学习文献的不易,UM心理经过半年筹备,精心打磨,正式向业内的从业者与重度心理爱好者推出
UM心理年度巨献产品——“精学文献馆”



亮点一:师资强-集齐11位名师2位IPA成员+4位IPA候选人+5位学养精深的老师,他们以数千小时的临床经验,带读中欧、中法、中美班的教学经验,在这里以同等的专业程度,在线直播和你面对面学习;师资团的老师们单独一位就能坐镇,集齐11位,份量与干货并重。
亮点二:文献精-稀缺内容与全年跨度精选31篇经典而被很少解读的文献以及现代且很前沿的研究,具有稀缺性,以12个月的跨度,每月3-4篇解读,为大家展示精神分析发展的百年沉淀和最新趋势;
亮点三:内容细-紧扣临床实操带读内容将紧扣临床,帮助大家提升对实际工作的理解,减少脱落率,有效构建从文献到实操的路径,提升工作稳定性;
亮点四:成长深-同道讨论及发展配套精细学习社群,讨论内容沉淀,优质学员产出进行发表,同时会为优秀学员设计与UM发展相关的合作路径。同步,它能解决以下的文献学习痛点:看不懂|嚼不透|吃不准|用不对
独自学习文献的困惑和痛苦,百度知乎也查不到的答案和疑问,也许在这次的文献学习里,都能被破解。

另外,我们还准备了特别福利:
1、报名购买的前100名学员,将会获得价值399元的UM在线文献辞典,该辞典将由UM专业编辑跟随老师的文献讲解,提炼重要词汇和老师解读进行编撰,补充相关释义,持续在线更新,帮助文献学习者查阅学习。
2、所有学员将获得带读文献的中英文资料;


UM精学文献馆,不是一个专业学习的商品,我们更将它看作是推动大家内功增长的"秘籍"。
欢迎进入UM精学文献馆,尝试从量变靠向质变,启动牢固而长久的专业发展之路。

作者:李煜玮
点击“阅读原文”,看精读文献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