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妈一个月赚多少?别怪老师瞧不起你”:嫌贫又仇富,是最畸形的金钱观

鱼花花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2-11-15



嫌贫和仇富,如影随形
前几天看到一条新闻,一名老师歧视学生家庭收入低的对话流传到网上,引起网友热议。老师对学生说:“你妈妈一个月才挣多少呢,别怪我瞧不起你,(某某)的妈妈一年挣的比你妈妈50年的还要多,你们的素质是一样的吗?”


不仅如此,她还表示以往送到自己班里的学生,家长不是当官的就是条件特别好的,素质也都是最高的。



新闻一出,网友们在留言中热烈讨论,大都批评这个老师势利,不配做教育工作者。但还有些网友表示,在当今社会上,这早就是见怪不怪的风气了。


之前还有另外一则新闻。有一个学生家长每天开跑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老师和其他家长认为这样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希望这个家长可以低调一点。
跑车家长回怼,“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啊,钱是我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想给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对?如果开跑车就攀比,那是不是你们孩子太脆弱了?另外,我凭什么再买一辆‘普通’的车来为你们服务呢?”接着,这名家长被老师移出了群。


在这群家长和老师看来,开跑车是刻意的高调,而且既然不差钱,买辆普通的车接送孩子也是应该的。他们流露出的对财富的偏见,其实正是仇富的心态。他们害怕孩子会攀比,实际上是他们自己在互相攀比。


想起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一句话,金钱有个特别之处,数量大了,它就会拥有自己的生命,甚至自己的道德准则。


在这个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的社会,财富很容易变成人们的评判标准。有人崇拜金钱的力量,也有人视这股力量为恶魔。


其实不论是嫌贫还是仇富,实际上,这两者也常常是如影随形。因为根本上,它们都源于人们内心的匮乏感,以及对“财富不平等”现状不满和无力的呐喊。



嫌贫仇富者,心有匮乏之人


奥地利精神分析大师梅兰妮·克莱因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嫉羡”。嫉羡相比嫉妒来说,带有憎恨的情绪。当想要一个东西却得不到时,就会有夺走甚至毁灭它的冲动。


仇富者,正是嫉羡者,他们看似仇视财富,其实对财富有深深的渴望。但他们得不到,因此心生诋毁和憎恨。


而对于嫌贫者来说,他们看似自大,实际上自大只是自己的保护壳,下面深藏着自己的弱小和自卑感。


他们恐惧和厌恶贫穷,是因为内心的力量和自信都是财富给予的。他们恐惧的其实是自己的脆弱。


不论仇富还是嫌贫者,其实都是内心的自恋在作祟。而这种自恋,可以追溯到婴儿和母亲乳房的关系。


每个婴儿都有全能自恋,全世界都围着它转,而它和母亲共生在一起。但实际上,婴儿没有什么能力,它们需要依赖母亲的乳汁生活。


逐渐它们会意识到,母亲和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没有能力控制一切,而母亲比自己强大得多。


如果母亲是善意的,婴儿会主动臣服,从全能自恋中走出来。而如果母亲不是善意的,或不能很好地满足它的需求,它也许会被迫低头,但内心还保留着最原始的自恋感。




这份自恋感让他无法将母亲视作是平等的人。同时,自恋感和爱的匮乏感会伴随着孩子成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一旦感到自己是脆弱的,就会心生愤怒和恐惧。


而金钱又太容易给人力量,也太容易让人觉得弱小,于是金钱观才会变得病态而极端。


武志红老师曾说,当体验不到爱时,人才会在关系中争高低。


所以那些嫌贫仇富的人,大都也是心有匮乏之人。



社会,是扭曲财富观的帮凶


不得不说,当下个体的财富观越发被扭曲,社会和网络也有一双无形之手,助推了社会浮躁的虚荣风气。这双无形之手,就是社会无法消除的不平等,以及盛行的消费主义。


①无法消除的不平等


现在看似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教育被普及,网络的发展让生活在各个角落的人都有发光的机会。


但是这样看似机会平等的表面之下,却藏着一个无法被平等的人生起点,那就是原生家庭。


巴菲特之前就曾毫不掩饰地说过,自己是中了“卵巢彩票”,才能够获得如今的成就。他说,自己的家境非常好,他从小就在优质的学校读书,表现一直很优异。


而他爸爸本来就是股票经纪人,可以说他进入投资这一行,完全是父亲刻意栽培的结果。


不可否认,强者愈强就是社会的现状,资源会严重向有财富者倾斜。这也是为何大家会开始讨论“寒门再难出贵子”,从学区房或私立学校开始,人生的方向也许就开始不同了。


另外,网络上的各类负面新闻,像是贪官或富二代的奢华生活,或是明星的天价片酬事件,都会让人们觉得他们的钱赚得太容易了。


这样根本不在一个尺度下,却很难弥补的差距,只会让普通人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蒋方舟之前在《圆桌派》中说过,以前以为的平庸生活是一条康庄大道,所有人都可以走,只要你按部就班地去完成社会规定的。而现在你必须非常努力,或者非常聪明,才能过上平庸的生活。


这就是现代人的无力感。无力感越强,就越有可能仇视财富,厌恶贫穷,从而心生不满和憎恨。


②盛行的消费主义


之前占据微博热搜多日的#拼单名媛#事件,足以看出当下社会浮躁的消费主义。


这些名媛们会一起拼单丽思卡尔顿的双人下午茶,其实每个人进去都只是摆造型拍照,然后发朋友圈。甚至她们身上的大牌包包和带LOGO的丝袜都是拼单租来的。


其实,人们已经不是单纯为了消费奢侈品,而是这些商品和生活方式背后,早已衍生出了其文化意义,它代表着你的身份,地位,甚至是你的群体和阶层。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年轻人愿意卖肾去买iPhone,甚至女大学生借裸贷,只为了买一套高级的化妆品。


可见,在高配生活的诱惑下,已经有人丧失了“理性”,为了追求光鲜却虚幻的满足感。


他们把自己过成了 “隐形贫困人口”。


另外,广告商家早已掌握了对“美”的定义,不停迭代的当季新品,秀场,广告,明星同款,洗脑似地将人们的欲望一点点放大。


梁文道有一次在节目中开玩笑说,他认识几个做时尚的朋友,她们每天都在撰写诸如“本季最值得买的四款包包”的文章,但实际上,她们自己却一款也买不起。但文章却足以主导时尚的走向。


过度消费,追求时尚,看似带来更光鲜的生活,实际上却把人禁锢在欲望的牢笼之中。


欲望越强烈,得不到的失望也就越强烈,而极度的失望就会带来憎恨,恐惧,和心态的扭曲。



人本平等,人心却有高低


不可否认,财富的确可以带来各种附加的权利和资源,但它其实也只是工具而已,你如何看待它,其实也正反映了你内心的美丽和丑陋。


我们只有学会正确地看待财富,才不至于被金钱的力量所扭曲。在这里给你三个建议。


①用爱滋养孩子


前面提到,嫌贫仇富者大都心有匮乏。这种匮乏大都是来自于孩童时期,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


我有个朋友虽然家庭不富裕,但是她一直会陪伴孩子,鼓励孩子。她的孩子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同学身穿名牌而觉得自卑。这是因为,最高配的富养是精神上的富养。


这样一来,孩子不需要通过外界的评价,或财富的力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所以不会陷入到金钱的困境之中。


②尊重财富的力量


曾经在报纸上读到过一句话,一个人不应轻视财富,一旦如此,就暗示变富必然遭殃,要么是我们的社会忍受不了财富。


所以我们要学会平等地看待它,知道它可以带来资源,却也可能带来毁灭。而毁灭是源于,你没有驾驭金钱的能力。


我身边有个拆二代同事,他自从房子拆迁就不上班了,买了豪车,到处炫耀。但是不到一年,就听说他把自己一大半的房子都抵押了,因为欠了大笔的赌债。对他来说,财富变成了诅咒。


而尊重财富的力量,其实就是学会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培养自己驾驭财富的格局和能力。



③关注成长


其实很多时候,内心的不满都是源于和周围人的攀比。比如同事又买了一套房子,或者背了一个新的包包,人们就很容易有嫉妒之心。


以前听过一个女生,赚着前台的工资,却到处借贷买爱马仕的包包。包包给了她自信,但是却掩饰不了她能力的贫乏,和贫穷的思维。


当然,嫉妒之心是正常的,它可能会激发你努力工作的动力,但是过度的嫉妒却只会让你的心态崩塌。


所以,何不尝试在自己每一次想要和别人比较的时候都提醒自己,最重要的自己每天都在成长,成长,才是最大也最稀缺的财富。


最后我想说,希望每个人都能做财富的主人,而不是财富的囚徒。



当你知道自己的问题来自原生家庭,接下来该怎么办

2021-03-08

你的吃品里,藏着你的命运

2021-03-09

金马影后首谈患抑郁症原因:不怕事的马思纯更美了

2021-03-10

“花心”的女人,更有魅力?

2021-03-07

当你强大了,世界也会温柔起来

2021-03-0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