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害怕“被讨厌”的人,活得到底有多爽?
不怕被别人评价后,整个人都好了
我们身边,常常有这些“好脾气”的人。
单位的同事“麻烦”帮忙做个工作,她可能会熬一整夜来处理,第二天再云淡风轻地说“没事没事,没耽误多长时间”。
出国旅游,朋友让帮忙代购,价格超过了朋友的预期,她会自己添上差价,生怕别人说她从中“谋利"。
和亲朋好友在一起,特别能察言观色。一旦发现对方脸色不太好,就会笑脸凑过去跟对方说话,并询问自己是不是“冒犯”到对方了。
……
这种感受是不是特别熟悉,她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她们在怕别人不好的评价声音“这个人这么小气”“她怎么能这样做呢”“我后悔和这个人在一起”……
从一个“怂包”变成“无惧”,也许这些“好脾气的人”只需要一种东西——被讨厌的勇气。
很多人都是习惯讨好,生怕有人不喜欢自己。一直委曲求全,却发现再努力还是有人不喜欢自己,而自己也一直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太在意别人看法的人,本质上是一种自恋,不允许别人说“我”不好。这也是一种控制心理,每当有人说自己不好的时候,就要立刻纠正别人的看法。
你需要的不是讨人喜欢的秘籍,而是被人讨厌的勇气。
《心理界限》一书中有个故事,一位中年男人因为兄弟矛盾而离家出走,多年没有消息。
他本是谨慎节俭的生意人,家里做生意有了点小积蓄。弟弟看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于是也有了做生意的想法,可是每每都以失败告终。
弟弟做生意的本金,都是男人借给他的。妻子总是劝告他,弟弟好吃懒做不是做生意的人,可是他总是说自己是兄长,要肩负起大哥的责任。而且一旦有不想借钱的想法,父亲母亲和亲朋也都会骂他没良心,自私。一气之下,他离家出走,多年未归。
像这样的故事,我们身边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就要“孔融让梨”,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仿佛强调个人需求是一种罪恶。
有的人不敢拒绝别人,好像拒绝之后,就会让别人误会他在生气,让人觉得他自私冷漠,斤斤计较。
或者习惯用自我欺骗的方式,告诉自己如果分得太清楚,以后自己需要的时候,也会遭到拒绝。
那么,当一个人在瞻前顾后,“害怕”被人误解讨厌的时候,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害怕被孤立。
人是需要关爱,需要照顾的。可现实却往往遭受疏离和冷漠,为了不让自己感受到抛弃,他们只能用顺从讨好的方式,获得关注与爱护。
害怕失去联结。
在关系中与人互相依赖的感觉太令人沉迷,哪怕是糟糕的关系。所以有的人,为了能够“被人需要”,宁愿忍受着痛苦。
害怕被人评论。
他们被人发现能力不足,发现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只能用求得别人认可,来获得自己的价值感。在别人开口评价之前,他们就尽量做到让人无懈可击。
害怕面对真正的问题。
认同别人的看法,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忽略真正的问题,不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就可以把责任推卸掉——“是因为他这样,我才这么做”。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说:所谓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有人讨厌你,那正是你行使自由,让自己生活自在的证据,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针过日子的标记。
我们害怕这么多事情,却唯独不害怕失去属于自己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分清“我的人生课题”还是“别人的人生课题”。
比如说,一个人总是不能拒绝婆婆的各种要求,或者是拿走她的化妆品,或者是对她的生活指手画脚。
原因是她怕老公觉得她是一个不好相处的人,怕亲朋好友觉得她是一个刁蛮儿媳妇。
如果她能分清楚,“别人怎么看待她”是别人的课题,“自己怎么做”和“自己如何回应别人的期待”是自己的人生课题,事情就会变得简单。
婆婆想拿走她新买的包包?“不好意思,这个包我也挺喜欢的,还不想送人。”
“我又不是外人,借我背几天再给你。”
“妈,还是等我背几天再给你吧。”
婆婆生气怎么办?老公回家怪她不孝顺怎么办?婆婆说出去之后别人会不会议论她?
不好意思,那是他们自己的课题,与她无关。她需要负责的,只是如何回应别人的期待,如何处理自己的愧疚感。
我们都只能对自己的课题负责,同样,评判一件事到底是谁的课题,也是要区分这件事产生的结果到底谁来负责。
当然,我们所说的“课题分离”并不是丝毫不去理会别人的感受,或是肆意践踏别人的好意。
而是摆脱自己的愧疚感,摆脱自己一定要回报别人的想法。
我们害怕的事情太多,往往与童年时期与养育者建立的客体关系有关。我们为了获得认可,为了能在家庭中更好的生存,只能牺牲真实的自己,更不敢对别人“横眉冷对”。
人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总是强迫性重复,把过去的心理带到现在。
我们总是觉得,是过去的行为模式,导致了现在自己的软弱无能。可如果换个角度思考,也有可能是我们不满足现状,只能把责任推卸给过去。
比如小时候总被父亲打,所以现在不能修复与父亲的关系。实际上有可能是,我们不想修复与父亲的关系,所以总是重复父亲打自己的过去。
如果我们对现状满足,就能清晰的明白,过去已经发生,我能成为现在的我,已经非常不错。过去我与别人界限模糊,可现在我能试着与别人课题分离。
这一点张雨绮就做得很好,她一婚嫁给比自己大20岁的导演,二婚认识70天之后就闪婚,结婚没几年就闪离。
作为一名离过两次婚的女人,她的脸色没有一点自卑,而是充满了“我看男人眼光确实不行,那又如何”的傲气。
别人怎么看待她,那是别人的事情。别人议论她,也是别人的事情。她要做的,只是把眼光放在自己关心的人和事上,只是做一名相信自己永远是C位的有钱大美女。
「吃」隐藏了每个人的爱恨情仇(点击)
也许有的人觉得,像张雨绮这样的人,挺“讨厌”的。可实际上,人家活得不知道有多快乐。
我们不能接受“自私”的人,就是我们把不能接纳自己的自私,投射给了别人。
当你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课题,逐渐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你才能懂得——不喜欢你的人永远存在,喜欢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有原则而改变。
当然,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是有“代价”的。
曾奇峰老师说:享受自由的代价就是忍受孤独。
我们不能又要求与别人黏糊的关系,又要求自己独来独往的自由。
只是,相对于界限不清,相对于无限讨好,这样的孤独似乎更令人心旷神怡。孤独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勇气,一种能力。
别人讨厌我,关我什么事?反正我活得更自由了。
2021-03-15
2021-03-16
2021-03-14
2021-03-14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