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不会因为优秀而不自卑,也不会因为胖而自卑

UM心理主笔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8-04



最近有女性朋友问我:“我想减肥啊,我太胖了,因为胖我很自卑啊!有没有什么减肥的好方法?”

我并没有立刻回复她,因为市面上已经有无数的减肥方法,而我并不是减肥专家,这个问题并不是我可以直接回复的范畴,不过既然问我了,我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诠释一下这样的问题。

首先,“胖”和“自卑”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点,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胖的人可以很自信,也可以很自卑,并不是胖的人都是自卑的。


比如大家熟悉的《泰坦尼克号》女主角扮演者凯特·温丝莱特,她和一般好莱坞女星有所不同,她一直以“微胖”著称。

最近凯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分享了自己对于肥胖的看法。她说,导演曾经想要p掉她有肥肉的肚子,被她强烈阻止了。因为凯特认为观众对她扮演角色的认可,来源于自己扮演的是真实的微胖的中年女性,而不是精致的曲线迷人的好莱坞女星。

凯特之前也表达过,她知道自己是微胖身材,但是她从不刻意去减肥,因为她热爱自己的身体,所以她从不嫌弃自己胖,因为这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最真实的美。

在我们说完,胖不是自卑的原因之后,我再来说说自卑在深层心理学角度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我们先来说说自卑的形成,

当小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比如重男轻女,母亲本身的抑郁,或者人手不够等,妈妈会有各种难以承受养育的焦虑,于是有些母亲会把焦虑用贬低、厌恶、不耐烦等方式传递给孩子,这个过程叫“投射”。

投射:将自己的东西归结于别人身上。

新手母亲将自己的焦虑归于孩子身上,比如:

“这个孩子真难带,一点都不省心!”
“这个孩子老是哭,烦死了!”
“这个孩子怎么不和其他孩子一样安安静静啊,老是闹!”
“你看别人家谁谁谁的孩子六个月都已经可以睡一整夜,我家9个月了,还要夜奶不停!”
……

类似这样有心无心的话语,孩子并不一定听得懂,但是孩子可以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嫌弃,慢慢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另外在一个新来到世界的小婴儿眼里,母亲某种程度就是自己,英国客体关系学家温尼科特说过:“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儿,当你看到婴儿的时候,一定同时看到照顾他的母亲。”

所以由于婴儿和母亲的一体性,妈妈对自己的态度,慢慢就变成了小婴儿对自己的态度,“妈妈觉得我不够好”慢慢就变成了小婴儿觉得自己“不够好”。

关于“我不够好”这样的自卑心理随着婴儿的长大,也开始了进一步的生根发芽。

由于孩子对母亲天然的忠诚,担心母亲会抛弃自己。事实上一个孩子如果母亲抛弃自己的话,将面临死亡的危险,这个是作为人类这个高级物种来说会本能的避免。

所以孩子通过“投射性认同”来巩固自己对妈妈认知的忠诚——“我不够好”。

投射性认同:刺激他人使他产生让你不愉快情感。

最近朋友晓晓和我相约逛街,我们见面的对话刚好完成了一个投射性认同的运作机制:

我:“好久不见,最近瘦了,好看了啊!”。
晓晓语气突然夸张起来:“我什么时候不好看了,你说,你说我什么时候不好看了?是不是你觉得我以前一直都太胖,一直都不好看啊?”
我:#¥%……

在这个对话里面,我就成了晓晓早年严苛客体的化身,她觉得我和她早年的妈妈一样,在指责她,嫌弃她胖,嫌弃她的不好。实际上,我并没有做什么,她自己完成了一个投射性认同的机制:你看,你们嫌弃我,嫌弃我胖,因为我胖你们就嫌弃我,和我妈当年嫌弃我一样。

各位看到这里估计已经发现了这个因果关系,是因为自己在和早年重要客体互动过程中,形成了“我不够好”的自卑心理,而胖不过是进一步的验证而已。

所以,并不是我胖所以我自卑。

而是,因为我本来就很自卑,我要不断的证明我很自卑,而胖可以帮助巩固我很自卑这部分心理。


接下去我想再谈谈如何从“胖而自卑到胖和自信并存”的转换,一起来看看香港女星郑欣宜的故事。

郑欣宜的母亲是香港已故著名主持人沈殿霞,沈殿霞的外号就是“肥肥”,郑欣宜也遗传了母亲的肥胖体制,中学时候体重甚至突破过200斤。在她17岁的时候,为了顺利进军娱乐圈,开始发奋减肥,一度瘦到102斤。后来体重又增加到180斤,但是这个时候的她已经不是17岁的她了,她在平台上声明,减肥让她身心备受折磨,母亲去世让她体会健康才是最重要,决定放弃减肥做回自己。

她现在不再因为自己的胖而自卑,而是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外形,经常分享自己的美妆视频,从而告诉大家:胖女孩也可以自信美丽。

这里有一个关键事件发生:郑欣宜在母亲去世后,最亲近亲人的去世,让她被迫和母亲完成了分离,这个分离是物理上的,同时也是心理上的,分离之后的空间可以帮助成长属于自己的思想。比如我可以和我的母亲不一样,我可以和我母亲对我的要求不一样。

这里其实是一个关键点,因为母亲的认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形成对外在世界看法最重要的来源。

在和母亲完成心理的分离后,意味着我可以和母亲的要求不一样,意味着我可以和外界主流世界观不一样

郑欣宜是在母亲去世之后被迫完成和母亲分离,这样的分离其实也可以在咨询室里面完成。

我们前面说到,当婴儿在和母亲互动的过程中,不断的认同母亲嫌弃自己“不够好”的想法,慢慢的形成自卑心理。而当这个孩子成年后,他可以在咨询室里面安全的退行,不断的缓慢地退行到小婴儿的那个点,回到母亲养育自己的情境,并且用成年人的目光来看待母亲养育自己的焦虑和恐惧,去理解母亲当时的养育心理,理解母亲觉得婴儿“不够好”,这个是属于母亲的观点,而自己作为成年人,可以选择认同也可以不认同。

所以“我不够好”的自卑心理,是母亲在养育自己时候的观点,成年的你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

“因为很胖很自卑”,是别人观点,你可以选择来巩固你的自卑,也可以有新的选择,我很自信,并不在于我胖还是不胖。

个人简介:李倩cheer 两个女孩的妈,边育儿边疗愈自己,擅长亲子关系,婚姻和个人成长。


分手是一场合谋:为什么越爱越分开???

2021-06-11

想废掉一个人,就让他一直做不适合的工作

2021-06-11

孤独是美酒,小酌怡情,大饮伤身

2021-06-11

不曾被偏爱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再遇见偏爱

2021-06-10

孩子放假的三重压抑,智慧的父母一定要知道

2021-06-10

闲鱼奇葩让我“顿悟”了爱情的真谛

2021-06-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