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缺点,才是你成功的原因

刘晓凡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8-04


网上有个流传已久的笑话,说的是某个男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知名导演选中,要去拍电影,告诉家人此事后,妻子和孩子都很开心,可是却隐隐的有些担忧,原来他天生有对很大的门牙,害怕因为这个缺点影响形象。

于是,在商量了许久后,决定去医院拔牙,整个过程很顺利,但导演看到后非常生气,因为当初,就是因为这两颗门牙,才决定选他担任角色。

“缺点”伴随着我们的生命,似乎也在默默的影响着我们的际遇,如何理解和面对这些,决定了我们会如何表达自己,并以怎样的方式,去获得世界的反馈。

对“缺点”的包装

朋友吐槽他家上了高中的孩子,高一的时候,成绩还不错,但在放学后或考试前,都不喜欢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学习习惯逐渐吃力,开始有些跟不上进度,可依然不在放学后打开书本。

在深入了解后发现,通过不复习却能取得不错的分数,会带来一种“我很聪明”的感受,周围的同学也会很羡慕,如果开始认真,成绩却没有明显的提升,就会戳破这种美好的体验,让自己回归“普通”,甚至觉得自己“很笨”,潜意识为了保护自恋,往往就会阻止复习的行为。

即使成绩下降,外界评价也会是:“这个孩子很聪明,再努力点就好了”。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况,有的个体所有行为,都是围绕着制造这种“我很好”的错觉,或是回避自己的某些“缺点”。

他们可能会报名参加了很多课程,但却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或是因为种种的“意外”,无法参加,这和那个高中生的心理过程是类似的。

还有的现象是,无意识的回避某些场合或话题,并赋予“积极”的意义,有位男士专注于舍弃无用的社交,到最后彻底切断了和所有人的联系,但实际的职业又不允许其离群索居,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和外界打交道的恐惧感,但已经影响到了现实的生活。

想要包装自己的缺点,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当所有的能量都为这件事服务时,就会掩盖自我成长的契机。


缺点的附带产品

当我们感知自己的“缺点”时,伴随着什么样的情绪,自责、愤怒、羞耻还是内疚,这些情绪会促使我们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有的情绪可能会导致自我攻击,认为自己很差劲,没有价值,什么也做不好,有这样想法的个体,在人生的早年,往往有着非常严苛的双亲,只要孩子的表现稍有“差池”,就会进行指责或嘲讽,并强行的矫正。

这种互动模式,会成个体内在的一部分,当“缺点”被发现时,严苛的内在就会开始起作用,外在的表现可能是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外界接触,或是在关系中不停的出让边界,去讨好或付出。总之,就是用各种方式,让自己不舒服。

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的行为是种变向的自我惩罚,而这种方式缓解了面对“缺点”时的羞耻和自责,反而有种不舒服后的快感,失去了改变的动机,因为惩罚已经发生,个体已经付出代价。

接受惩罚有时要比进行转变要容易的多。

而且,这种内在的严苛,往往也会投射出去,在面对爱人或孩子时,去严苛的对待他们,在他人感觉无所谓的事情上,自己却认为是种“缺点”,这必然会造成冲突,进而又会强化某种模式。

可以看到,所谓的缺点,有些情况下,是一种内在的模式,用隐秘的方式去影响着外在的行为,但这些模式在亲密关系和职场上,会导致破坏性的结果,个体甚至不知道自己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只看到了外在世界对他们的反馈。

消失的内在

知乎上有位网友发帖求助,自己因为刚换了事业问题感到痛苦。原来,他本来通过自己努力,付出了很多心血,找了份不错的工作,一切都还算顺利,收入和职位都让人满意。但老家的父母总感觉很担心,于是劝说其在家乡开展事业,并托人提供了一些工作的机会。

这位男士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听从了爸爸妈妈的安排,回到老家,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以离职收场。这无疑是个打击,但父母却因此不停的开始指责,去数落其种种的缺点,就是因为这些,才丢了工作,每天在家里无所事事。

他自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人也听话,按照父母的安排和设计,顺利的大学毕业,也听从父母的意思,换了工作,但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这位男士没有“内在标准”,没有内在标准的人,往往不会表达自己,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外界的定位,在环境适当的前提下,这有时能达到一种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但外部的标准如果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陷入到痛苦当中。

个体可能会企图去依靠某个外部的权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只能在某些固定的规则下,才能感觉到安全,这对周围的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符合外在标准,势必要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他觉得自己只是真正的活过几年,就是通过自己的想法和努力,找到工作的那段时光。

缺点的意义
缺点的影响力

回避,通常会产生一些特别的模式。有时候是重复,个体可能想达到某个的目标,但总是莫名其妙的回到原点,看起来非常努力,但只是完成了整个事件中相对容易的部分。比如:想要创业,但长时间的,反复的处于各种考察的阶段,而且这种考察,会让自己有种正在努力的幻觉,并体验到满足和愉悦,因为如果真的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遇到的阻力可能会戳破这种感觉。

可以觉察遇到困境和阻力时的感受,以及下意识的行为,是否具有建设性,还是回头寻求某种短暂的满足感,让自己在相对轻松的区域,玩简单的游戏。

对缺点重新解读

在电影《美丽心灵》中,主人公纳什是位天才的数学家,发明的博弈理论,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时他也患有精神分裂,出现了幻视的症状,能看到并不存在洒脱舍友,军方的特工和一个小女孩。

当药物抑制了他的幻觉后,数学的天赋也同时被抑制了。

抛开这里面幻觉的象征意义不谈,有时候所谓的缺点和优点,是凝结在一起的,在不同的场合,发挥不同的作用。

如果一个敏感的人,要去强行抑制自己的敏感,可能也会失去很多东西。

可以尝试去理解自己的某些特定的模式,在各种情境下的影响力,有时候会推动我们,有时候会制造毫无必要的冲突,这个时候被认为是“缺点”的意义,是建立边界,个体可以选择在接纳的基础上,去转变、求助或是与其相处。

内在标准

虽然在现实的工作中,有许多需要遵守的外部标准和要求,但如果完全依赖这些,个体就成为了儿童手中的史莱姆,一种果冻状的半液体玩具,可以被捏成各种形状。

这种人格身上的“味道”,往往会吸引部分群体对其进行控制,成为了职场PUA的主要受害者。而且,当需要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没有既定的规则,或者自己作为“权威”去开展事业时,常常会步履维艰。

可以先留意自己内心瞬间闪过的想法、感受甚至是躯体反应,并尝试将其清晰化,并思考其中的意义,有位谈判专家偶遇到位多年不见的老友,两人相谈甚欢,并得知其正在销售某款产品,当他掏出手机,准备支持对方的业务时,看到报价后胃部突然感到一阵发紧,虽然价格可以承担,但总感觉什么地方不对劲,沉默片刻后,找了个借口岔开话题。

后来,他查到网上的同款产品,要比老友的报价低于30%。

觉察内心感受的价值不限于此,当个体不断的这样做时,会逐渐建立人格中非常稳定的部分,这种内在的真实和外界相处时,可以带来意义感和创造性,以及活着的感觉。

你的缺点,才成就了你。


女人最极致的浪漫,是爱自己

2021-07-09

什么是你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看完你就懂了

2021-07-09

原始的嫉羡和高级的嫉妒

2021-07-09

“谈恋爱哪有杀老公好看!”:豆瓣9.4分爽剧,暴露了什么真相?

2021-07-08

受虐,是极度渴望被爱

2021-07-08

心理治疗客体关系学派理论及实务纵贯研讨会 | 第十四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国际研讨专题工作坊(二、三、四、五)

2021-07-08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