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是偷东西的孩子,越是想得到父母的爱

吴在天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12-20

有位妈妈带女儿来做咨询,一进咨询室,妈妈就说了一句:现在真不知道该拿女儿怎么办好。



小茜现在上小学4年级,本来一直都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可是最近父母却发现,女儿好像变坏了,因为她偷了父母钱包的钱。


刚开始,妈妈都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偷钱,但是最近放在钱包的零钱总是莫名其妙的不见了,夫妻俩也互相沟通过,并没有碰对方钱包的钱。


小茜的妈妈说:“就在几天前,女儿又动了我的钱包。昨天,她又从她爸的钱包里偷偷拿走了一张100元。被我发现了,起初她还不承认。后来我翻她的书包找到了这一百元,她才承认错误。我就罚她站在家门口站了一个小时,让她面壁思过。”


我看了看小茜,很文静但不腼腆,她就站在妈妈旁边,也不说话,似乎在等待着咨询师的发落。


我让小茜先在咨询室外面等候,单独和妈妈谈谈孩子的情况,从妈妈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孩子的状态。


我又继续问小茜妈妈:“你知道她把钱拿去干什么了吗?”


妈妈说:“她拿钱去买零食了,就在学校的小卖部里,还花钱请同学吃东西。”


我说:家里平时会给孩子零用钱吗?


妈妈听到我这么问,情绪一下就来了。


“当然给呀。每天都给她零用钱,以前我每天给她两元,后来女儿大一些了,就经常说要买文具什么的,我也觉得孩子长大了些,可能花销也会多些,每天给她5元。怎么可能会不够用,小孩子花钱现在越来越大手大脚。花钱都还不是问题,我最担心的是她是不是变坏了。”


我问:“你指的担心她变坏是什么意思呢?是否可以说得更详细一些。”


小茜妈妈说:“第一次发现是她偷钱后,我们也苦口婆心的教育了她一通,她答应说再也不会了。后来她拿她爸爸的钱,我们也狠狠地批评她, 指出她的行为的严重性和不良后果,我们甚至吓唬过她,再这样下去爸爸妈妈就要报警了。我们以为她会害怕,这样可以解决问题。说也说了,吓唬也吓唬了,她爸就差打她一顿了。


但是前几天她又动了我钱包,又拿了她爸爸一百块。你说我该怎么教育她,什么道理都讲过了,就是没有什么效果, 我真的太生气了。


如果她还继续偷钱的话,比如现在在家里偷钱,如果家里偷不到怎么办?她会不会去商店里偷东西。我们可以怎么办好!”


听到这,我好奇的问了小茜妈妈一句:“如果孩子这个行为的目的不是偷钱呢?”


小茜妈妈不解的说:“钱都偷了,怎么不是偷钱?我们给她的零花钱并不少啊,她想要什么可以直接说的,我们都很愿意去满足孩子,根本没有必要偷啊。”


听到这,我问小茜妈妈:“你们平时对小茜怎么样?”


小茜妈妈说:“刚刚不是说了吗?我们都很愿意满足孩子,只有这一个孩子,我们都希望她好,我们辛辛苦苦挣钱,都是希望让她过得好点,她平时小时候想要什么我们都会买给她的,我就理解不了她为什么要偷呢!”


我知道小茜妈妈还处于对女儿行为的无奈和愤怒之中,她一直盯着的都是在于孩子“偷钱”的行为上,而我感觉到,偷钱的背后似乎隐藏着其他的问题。


小茜的父母在物质上对孩子的满足,的确是很大方,孩子也的确不缺钱花,但是小茜可能缺了别的东西。


我再次的问了小茜妈妈这个问题:“你们平时在生活上对小茜怎么样,比如日常生活的状态,你们之间的互动。”


小茜妈妈说:“他们夫妻俩有时候比较忙,因为都是在批发市场工作,经常晚上都要在市场待到比较晚,顾不上女儿。好在女儿懂事乖巧,女儿还小的时候,就一直跟着他们夫妻俩在档口那,自己看书写作业,不吵不闹特别乖,学习也不错。他们夫妻俩也爱女儿,什么都给她买好的,包括发现女儿偷钱之后,他们最多也就让女儿面壁罚站,其实都舍不得打女儿。”




和小茜妈妈大致了解了情况之后,我又单独和小茜有了一次谈话。


我和小茜再次确认了一些情况,比如,她是否在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情况下,拿了父母钱包里的钱,还有爸爸妈妈平时和她相处的情况,在一起的时间等等。


在和小茜的聊天过程,我发现小茜很愿意去说起自己的事情,对于在父母那拿钱的行为,她也没有任何的掩饰或不好意思,她还跟我讲了拿到钱之后和小伙伴们一起吃零食的情景。


于是我又问她:“拿了钱和同学一起吃零食是不是很开心?”


她反问说:“你是不是认为我和同学相处不好,所以就偷钱请同学吃零食。”


我真的没想到,小茜会这样反问我,但是她这么反问的时候,我也知道她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没有问题,这不是继续探讨的方向。


我说:“我没有这么想,我只是有些好奇,为什么会用这个方式拿钱。”我始终没有对小茜说她的行为是“偷”。


小茜说:“我想要,所以就偷了。”


我问:“你想要什么呢?只是钱吗?”


小茜说:“我不知道。不是钱。”


于是,我又问她:“拿到钱之后,你买到了你想要的吗?”


小茜说:“好像有,又好像没有。”


我说:“那听到爸爸妈妈说要报警,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她说:“不知道。”


这次访谈的后半段,小茜给我的感觉是她知道自己想要一些东西,她的行为看起来也像是在“偷”,但是她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个行为。


或者是,她“偷钱”的行为背后,有她难以表达出来的东西。


后续的几次咨询过程,我都围绕着这个部分进行,试着让她说出自己的感受。虽然很多时候,她还是模棱两可的回复。


比如我问她,父母说要报警的时候她是否害怕;她父母责骂她的时候,她有什么感受?


她还是模棱两可的回复说:“有些害怕,但又不是很害怕。”或是“有些紧张,又不是特别紧张。”


直到我问她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的时候,她说:“有些后悔,但又不是特别后悔,于是就忍不住又偷钱了。”


她的这句话,让我对她前面模棱两可的回复,有了新的认识。这似乎更接近她内心真实的感受。


于是,我又顺着这句话继续向小茜了解:“为什么是有些后悔,又不是特别后悔呢?或者说,哪些是你觉得后悔的,哪些是你觉得不后悔的?”


我说完这句话之后,小茜愣了一会。接着她又说:“我不知道。”


我知道她已经知道了。只是,她很难面对。


也许这时候要做的,就是让她把内心矛盾的情感表达出来。


我再次问小茜:“这个不后悔的部分是不是,你看到妈妈因为发现你拿了钱而生气的样子?”


小茜说:“我知道妈妈很生气,可是,我就是忍不住,我不开心。我后悔的是我做了不好的事情。”


她还是没有直接回答,但其实也相当于回答了,她不后悔的部分就是她通过“偷”的行为成功吸引到了妈妈的注意,被妈妈注意才是她真正想要“偷”到的东西。


“因为你乖,你学习好,他们都很放心你,他们都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关心你是吗?妈妈越生气就越表示妈妈在乎你是吗?哪怕是妈妈的责骂。”


当我这样对小茜说的时候,小茜说了句:“她觉得妈妈眼里只有赚钱。”



有“偷”东西行为的孩子,其实他们自身也很矛盾。


小茜知道拿妈妈的钱会让妈妈生气,但同时也会让妈妈注意到她,而且是不得不注意她。于是,她就从妈妈那“偷”钱。


虽然她“偷”的是钱,但她真正想要的却是时间,和妈妈在一起的亲子时间。


偷钱,是因为她想得到情感的倚偎。而有些情感的寄托好像失去了,她想通过“偷”把它找回来。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偷的不是东西,而是寻找一个人。


越是“偷”东西的孩子,越是想得到的,是父母的疼爱,而不是惩罚。


而我们往往容易从道德层面来看待孩子偷钱的行为,而忽略了孩子偷钱背后的心理动机。


当我们忽略了这个部分的时候,无论是教育、责骂,甚至是惩罚孩子,可能都无济于事。


假如我们理解了孩子这种不由自主型的“偷”的行为背后的意义,就知道如何帮助孩子调整他的行为。


小茜的妈妈对女儿“偷”钱的事情,表示理解和接受,她也表示会留出一些时间给孩子,让女儿每天至少有段时间可以得到关注,而不仅仅只是物质的满足。


另一方面,也多鼓励小茜可以尝试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其实,当父母愿意真正看到和面对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时,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


他们不会再用更多的惩罚、责骂来教育孩子,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


作者:吴在天,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给自己看》《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
微信公众号:不懂点心理(ID:bddpsy)

预约心理咨询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

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情绪管理


请允许你自己,最重要

2021-08-29

你是因为什么,想要了解心理学?

2021-08-29

四种无效沟通,摧毁你的婚姻

2021-08-28

比起被抛弃,我更害怕没有被完整地看见

2021-08-27

做咨询,怎样才更“有底气”,更“有感觉”?

2021-08-27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咨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