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付丽娟 | 我的10个养育思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付丽娟 Author 付丽娟

作者:付丽娟
公众号:付丽娟(fulijuan)


01


初生婴儿对环境有天生的恐惧,只有母亲稳定、悉心且保护性的照料,能让婴儿内在发展出对恐怖环境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能够实现:第一,改变婴儿对自己的体验——从我是被迫害的转向我是安全的。第二,改变婴儿对外部环境的体验——从外部事物是危险的转向是基本可信的。这是人活着的基本精神安全设施,也可以说是人建立的第一个应对先天恐惧的防御机制。



02


先天恐惧是否存在?是存在的。婴儿对很多没有见过的物品,是好奇、试探、谨慎的。对有些特定的东西和玩具恐惧。比如我女儿对一个头皮按摩仪害怕,按摩的抓手会动,看上去就像会爬的虫子。朋友的孩子对一只会动的玩具螃蟹害怕,玩具一动就哭。人类与自然界为生存搏斗,有着集体潜意识的恐惧。我认为这正是克莱因说的婴儿的被迫害焦虑。了解这一点很重要。



03


婴儿爬走阶段会撞到一些物品,当婴儿为此大哭时,老人们本能反应打物品,说是某个物品太坏。年轻人则说不应如此,明明是孩子自己没控制好。老人的反应更共情孩子,年轻人的反应却是理性说教。对于婴儿来说,体验到的“突然”“疼痛”,深层的是恐惧,是不知道的危险,是被物品伤害到,而非自己没有控制好、自己不小心。老人打那个物品,缓解的是婴儿心理上因为遭遇“危险”的疼痛,同时“那个坏物品”在被打的时候,变得可控了。所以老人的反应可以吸收婴儿的被迫害焦虑。



04


被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在一些老人身上,也能看到残留的清晰的被害妄想。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是婴儿期的内在被迫害的恐惧,没有被养育者很好的吸收和转换,没有形成第一层免疫。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直活在婴儿期,体验着被迫害的焦虑。一些老年人的被害妄想,是没有完成坏与好的整合。坏的是,婴儿早期的被迫害者,好的是,给予婴儿好的照料。成千上万次好的照料,驯服了婴儿的集体潜意识里的“事关生死存亡的危险”。这样才完成了整合。



05


婴儿的出生,与母亲是身体上的分离,但有待发展的却是类似“缝合”的过程。出生是断裂的创伤。人类在关系中体验到的断裂感,我认为原形来自出生时与母体的分离经验。这种强力的断裂感,毋庸置疑是创伤。这个创伤需要母婴的心灵缝合来修复。如果没有随后的“缝合”,就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病性问题。



06


母婴的缝合,是温尼科特说的母亲-婴儿这个组合,没有独立的母亲,没有独立的婴儿,这是一个单元。母亲需要婴儿,就像婴儿需要母亲。一个生理的母亲如果不能施展心理的母性功能,这个母亲一定是带着严重创伤的母亲。产后抑郁,本质是创伤的激活。缝合,是母亲涵容婴儿的先决条件。这个过程,是昏天黑天的、封闭的母婴互动。母亲的世界里,婴儿是唯一。婴儿的世界里,母亲是唯一。父亲可以是帮手,但不要过度介入母婴二元关系。这对父亲也是考验,既不要因为感到被排除在外而见诸行动缺席,也不要潜意识与婴儿竞争妻子。在缝合的过程中,母亲与婴儿完成了心理上的亲密,修复了身体层面的分离。断裂感终于被持续的母婴亲密经验改写。我认为这是人生的第一次修复。但有人失去了第一次修复的机会,关系中的“断裂感”伴随一生。



07


没有经验母婴缝合的分离,应该有潜在问题,可能会导致物质依赖方面的问题。英国倡议婴儿在一岁内要完成分房,以及说母乳在六七个月就没有营养,可以断乳,这都是在缝合前开始分离。保守估计,母婴缝合时间需要18个月,也就是婴儿一岁半时。在此前,婴儿与母亲睡,如果能哺乳继续哺乳。真正的分离,并不是物理上的,而是母亲能意识到婴儿自己的意愿和意图。这是个体化的发展。我认为个体化的发展从婴儿出生就已经开始。按马勒的理论,六个月开始分离个体化,已经很晚了。



08


我的亲身养育经验是,分离和个体化应该分解成两个理论概念。个体化应该先行,母婴关系里,婴儿自我的诞生,诞生在母亲的眼光里。母亲能看到婴儿的自我,从婴儿出生开始,婴儿的个体化就能一路发展。



09


分离应该指向母亲与自己婴儿分离的能力。个体化指向婴儿作为它自己的发展。比如,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母亲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全职带孩子。比如,母亲不能忍受与孩子的小小分离。



10


当我们说一个人渴望被看见时,如果完整这个句子,即一个人渴望被谁看见什么。可以推导生命最初的被看见:一个婴儿渴望被母亲看见,它对母亲的渴望。这表现在婴儿对母亲绝对需要,这些需要正是“对某个人的渴望”。如果母亲不能意识到,婴儿对她的渴望有多强烈,对婴儿就是致命打击。这意味,这个母亲也不可能回应婴儿的渴望。我用彩色婴儿和黑白婴儿来比喻被母亲看见与否。彩色婴儿的生命活力,与黑白婴儿的抑郁基调形成不同的生命图景。


作者:付丽娟  转载自众号:付丽娟(fulijuan)


点击预约咨询


高危示爱:为了你,我可以不爱自己

2021-09-03

究竟,是谁在阉割我们的需求?

2021-09-02

初始访谈中移情与反移情如何呈现?

2021-09-01

父母只“鼓励”,孩子更痛苦

2021-08-31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咨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