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不能改变一个有创伤的男人

刘晓凡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12-20

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角松子在一个雨夜,偶遇到当年诬陷她偷钱的学生,这个叫阿龙的男人,表达了多年来对老师的歉意,并承认当初非常喜欢她,但无法用正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

孤独的松子沦陷了,两人很快缠绵到一起,但阿龙在暴力的环境下长大,总喜欢拿刀子打打杀杀,她总想改变自己的男友,但每次都被嫌弃碍手碍脚,被打得鼻青脸肿,最后甚至加入了男友的社团,从事那些违法的事情。

在经历了种种波折后,阿龙被捕入狱,松子决定不离不弃,在男友出狱那天的,手持红色玫瑰,一袭白衣,在漫天的大雪中,等待自己的挚爱,但又被一拳打倒在地。

松子浓烈的爱没能改变阿龙,两人最终分道扬镳,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可以改变一个有创伤的男人呢?

禁止“融合”

在生命最初的一段时间,婴儿和母亲处于某种融合的状态,需要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共生的需要,慢慢转化为“分离”的渴望,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空间和玩具,而不是仅仅享受融合的美好,逐渐成长为独立的人。

但因为各种原因,部分母亲可能拒绝分离,关怀蔓延到了生活中每一次的细节,不断地突破孩子的边界,这变成了一种控制,关系中的连接就变成了某种恐惧和愤怒的事情。

在成人后,进入关系的时,当亲密达到一定的“浓度”,个体就会无意识地用各种方式推远关系,可能是通过争吵,或是人在现场,但心思不在这里,来进行象征性的逃离,在关系中总有个“警戒线”,只要触碰,就会诱发破坏性的行为。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温暖和改变他们,往往会促使自己下意识地去靠近,这反而会更加触发了对方的各种情绪,导致进一步的逃离行为,在某些情况下,恋人的“逃离”可能会诱发我们自己的控制,这仿佛又让他感觉到,回到了自己和母亲的相处模式中。

潜意识为了自我“保护”,就开启了破坏和逃离关系的行为。

另一种缘分

某个男士的童年,有位吹毛求疵的父亲,几乎在任何事情上,都要进行挑剔和评价,他在成人后,进入恋情时,非常喜欢指导伴侣的不足之处,同时进行嘲讽,并对评价非常敏感,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以被解读为批判。

他无意识地制造了童年的模式,用父亲对自己的方式,对待伴侣。

如果想对这种模式进行改变,就意味着对方是“错的”,所有的意见也都会被敏感地解读成批判,甚至发生某种反转,我们被“勾引”着去寻找他的问题,重复早年父亲对待他的方式。

不管是何种方式,对关系都是具有破坏性的。

有时候潜意识也会制造某种特殊的“缘分”,自己早年被压抑的想法,会企图在对方身上实现,一位女士童年被父母严格地管教,严以律己,就算朋友之间的约会,迟到五分钟,也感到非常的愧疚,但她的老公,却是个非常喜欢“迟到”的人,几乎每次都会以各种理由晚到。

早年过于严格的要求,让她压抑了自己对各种规矩的反抗,但这种需求一直存在,并企图表达,如果另一半的某些习惯,能象征性地满足这种愿望,潜意识的配对就达成了一致,或者说会无意识的寻找有这种特征的人作为伴侣。

在某些案例中,意识层面越是要严格遵守的一件事情,潜意识里往往有种相反的冲动,正是因为这种冲动过于强烈,所以被压抑起来,通过投射出去,或者选择某个能代替自己表达的人,来进行满足。

由于这些愿望伴随着恐惧、羞耻或者内疚等情绪,这是在早年与父母的互动中形成的,当对方真实展现出来的时候,意识层面往往又要进行制止,或是存在着隐藏很深的嫉妒。

所以,在部分情况下,想要强烈改变对方的部分,其实是自己想要,却羞于启齿的部分。


外来的使命

早年某些重大的创伤,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位男士在10岁时重病,母亲卷走了家里所有的财产远走高飞,死里逃生的他在成人后,难以停止对爱人的猜测,认为对方会因为种种原因背叛和离开自己,并不断地在生活的细节中,寻找“证据”。

对母亲强烈的恨意,会无意识的投射到当下的关系中去,而且这位男士的亲属,因为对他的愧疚感,都在尽可能地去弥补母亲的角色,从系统的角度看,整个家族的潜意识里都在期待,有某个人,可以填补这样空缺。

如果与他结合,就有可能会被卷入这样的命运之中,不是恋人,而要作为另一种角色,去进入到关系中,如果潜意识认同了这种系统的期待,用爱去疗愈这一切,就要承担那些过去的恨意,这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甚至是一生。

当拒绝这种角色,就和整个系统的期待,发生冲突,因为重大创伤带来“力量”过于强大,总要优先满足,而且拒绝也会让对方在潜意识里,认为这又是一种“抛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改变对方,就是想要改变整个系统的动力,带来的反击就可想而知。

爱的代价

1. 亲密游戏

如果在关系中,去觉察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后的变化。比如:当自己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想要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对方有什么变化?

在部分情况下,这些需求仅仅是源自于内心,就会被对方以某种方式体验到,有位女士非常渴望,在居家工作的时候,和老公在一个房间,内心有着强烈的依赖感,但每每在此时,那位男士就会有些烦躁,不想与其共处一室。

她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外在表现,但那种“感觉”依旧会传递出来,就好像一个想要玩具,但隐藏自己想法的孩子,这些信息依旧会被以另一种方式体验到。
此时自己下意识的反应,可能是觉得不可理喻,十分地气愤,改变对方的想法涌上心头。可以先尝试表达心中所需所想,在和他沟通当时内心的反应,当压抑的信息浮现,就可以在更深的层面,去看见这个问题。

2. “不适合”的人,最般配

当发现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需求时,这可能来自于遥远过去,父母在早年没有关注到自己的内心,或是用冷漠的方式和孩子相处,这会让内心的某部分,处于一种原始,甚至是婴儿式的状态。

而由于早年的熟悉的模式,会促使自己还会寻找那些不善于观察彼此内心,或是情感上有些隔离的人,走进关系或者婚姻。

当携带着内心原始而强烈的需求,以成人之姿去散发出自己的情感时,往往会撞到对方的冷漠和回避,因为他们在早年,可能是因为在亲密中,受过各种各样的创伤,才导致当下的行为。

这在意识层面上看,是非常“不适合”的一对,但从潜意识的角度理解,或许更加的契合,自己企图从熟悉的冷漠,或是不被回应的模式中,获得温暖,对方虽然回避亲密,但在另外的层面,也是想获得真正的亲密,只是创伤让其无法进入亲密中。

亲密的创伤不能靠回避疗愈,只可以在新的亲密中,重新体验。

当两人都可以理解到内在的模式,就可以重新理解对方,放弃只要对方改变的想法。

3. 及时止损

那些重大的创伤,往往对整个家族的系统,带来深刻的影响,当和对方进入到亲密关系时,自己就会无意识地要承担某种“使命”,如果这些使命和真实的自己,和关系中那些正常的需要并不符合。

个体就需要放弃自己,承担那些额外,但必须的角色,尤其是那些和原生的家庭,或者宗族,有着强大的情感和经济方面连接的情况,如果拒绝,很容易就被整个系统所排斥,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外人,在和股强大的力量撕扯和对抗。

除非对方用各种方式,进行自我成长和疗愈,否则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他们的爱人,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当自己不愿意,也无法承受和认同这种角色,而且在关系中,不断地受到消耗和伤害,就要考虑是否及时止损,去回归自己的命运。




一段男女都吃亏的婚姻

2021-09-27

性,如果被这样说出来

2021-09-27

如何建立稳固的自我?

2021-09-27

传播师计划学员采访视频

2021-09-27

不会说话的人,到底能有多惨?

2021-09-26

你做过最勇敢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2021-09-26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