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S汪小菲离婚:你在婚姻里是站着,还是跪着?
#大S和汪小菲离婚#
前几天,大S和汪小菲官宣离婚。
大S回应媒体:“很平静,我希望小菲永远过得比我好”。
汪小菲则将名字改成汪少菲。大概是因为刚结婚时,他问大S哪个名字好听。大S说喜欢“汪小菲”。如今的正式改名,也代表着即将开始新生活吧。
还记得半年前,两人因疫情在网上出了一场闹剧。当时,汪小菲心疼妻女在台湾打不上疫苗,在微博上发了脾气。没想到,这段经历了十年的“大小恋”就正式画上了句号。
有网友说,“这段感情结束是因为大S太强势,而舔狗模式终究是要被抛弃的”;“你看,大S是大,汪小菲是小,一个大一个小能不分吗?”
这样的评论也许武断,但也的确观察到身边有不少情侣或夫妻,他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彼此是不太平等的:
“结婚后,每年过年老婆都要回娘家,不愿意和公婆一起。我父母虽然委屈,但……只能陪着。”
“家里的大小事都是她做主,就连我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都要管。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不像她老公,而是她养的宠物。”
“她要的是一个二十四孝男友,太累了。”
一个王,一个奴仆。可是,说好了是平等站立相互扶持的,为何我们变成了“一个站着,一个跪着”的施受虐姿势?
一个站,一个跪,为什么?
有以下这三种可能:
①过度泛化的掌控
在间隔年时,我曾在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前,偶遇一对情侣。
女生长得有点像奶茶妹妹,很女神。相比较,她身边的男友则普通得多。圆脸,微胖,扔在人群里很容易被淹没。
我留意到,全程女生坐在神庙前的台阶上,不停地摆换着姿势,而男生跪在台阶下,急急忙忙按着快门。他们拍了很久,男生也就跪了很久。
结束拍照后,男生赶紧上前献宝。女生翻看照片,一脸嫌弃,“你这构图怎么这样,拍得这么难看……” 完全没有注意到,男生一只手悄悄揉着膝盖,大概是跪久了的酸疼。
我走的时候,看到男人仍在好脾气地哄着女友。可以看到,这两人的互动中,一人的需求,是被优先满足的。如果未被满足自己,就会有情绪。在这段关系中,她更像是一个女王,一个“掌控者”。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保持一定掌控感的。
有时,是对自身的掌控。我们要有效地管理时间,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我们要稳定地管理体重,维持一个健康良好的体型。这些,都是需要动用意志,克服一定的阻力,把那些手指缝中很容易溜走的时间给搜罗过来,把那些很容易堆积的脂肪给及时代谢掉。
有时,是对环境的掌控。在丛林社会中生活,我们都熟悉竞争与合作。无论是申请项目、竞争资源、还是搞定客户,无不需要动用我们的掌控力和征服力。
当这份掌控力被合理地运用,那么它将成为一种自律和进攻的力量,清晰、有力、果敢。但,如果我们将这份掌控泛化,在亲密关系中也坚持使用这样一种规则,那是具有破坏力的。
因为,掌控的核心特点是,“让它听我的。”这种关系,也就是马丁.布伯所说的,我和它的关系。“我”是一个主体,“它”不过是对象而已。一切对象,都是被利用着围绕主体服务的。
如果事事都听一个人的,那也就意味着,两人的亲密关系只容得下一个人的需求。你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我。
那么,你,作为一个有生命、有情感、有尊严的主体也消失了。
②极度渴求融合
有时,我们的亲密关系互动模型里,还藏着自己看不见的需求。
有位女友,她分了一次伤筋动骨的手。她不能明白,为什么突然百依百顺的男友,一根筋地要分手,十头牛都拉不回。
“你不爱我了吗?”“嗯。”
当这个对话发生时,女友说,感觉有一种整个人被狠狠碾压过的感觉,好像整个人都碎裂了。她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哭的时候竟然无意识地叫着“妈妈”。
她突然想起小时候母亲每次去外地工作,把自己留给家里的老人的感觉。还有每次母亲要和牌友去打麻将,让她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的感觉。无论怎么哭喊,妈妈都不会回头看自己一眼。
所以,长大以后,她给予自己的补偿,就是找一个和妈妈完全不一样的人。这个人,会全部都听她的,事事满足她的需求,这样彼此就仿佛是融合在一起了。
她和男友建立的,也的确是这样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里,她才能感受到另一个是稳稳存在的,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是好的。
而对方任何的说不,都会激活内心那道很深的裂痕。因为,一个会说不的人,则意味着那是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是和自己分化的两个人。而她并不清楚,分化和分离的区别。
我们知道正常而健康的关系,两个人应当是一个H。在一起时,是最大限度的亲密。而分开时,又是彼此支持地做自己。而女友的这段感情,就像是一个A型。有一个点,必须牢牢地粘在一起,否则,就会倒塌。
所以,表面看起来的强势,也许刚好因为内心的脆弱。因为无法好好地和自己待在一起,所以,才在一段关系中成瘾,才会极度地渴求融合。
但我们要知道事实的真相是,我们和世界本身就是分化的。分离也许有被抛弃之意,而分化则意味着做自己。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可以无限地靠近亲密,但无法永远地黏在一起。
③婴儿残余的自恋
在关系中,我们希望另一半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这没毛病。
比较健康的关系里,我们期待这个需求能够被满足。但,当对方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无法“投喂”我们的需求时,我们也不会真的“饿死”。因为,我们可以自己找“吃”的。
这只是个比喻。我这里想说的是,有些朋友在亲密关系中,非常渴求对方听自己的,而一旦对方做不到时,是真的有饿死的感觉。也就是说,在他们的人格层面,他们会体验到一种和死亡、极度匮乏有关的体验。
“他居然不及时地回我信息。”“他居然只顾着打游戏不陪我。”
你也许会暴怒,也许会恐惧,也许会心痛,“他不爱我。”“我感觉自己快死了。”
这些都是真实的,因为是真切体验到的痛苦。那些被搁浅的需求,就像一个很深的洞穴,里面汩汩地流出血和泪。但同时,这份感觉也是虚幻的。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好好生存的。爱情,是死不了人的。
而被卡住的部分,可能是来源于人格层面所残留的婴儿成分。
像一个婴儿那般,以为只要自己的心念一动,整个世界都会来满足自己。
像一个婴儿那般,如果没有母亲的全能照顾,就会面临死亡的终极恐惧。
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去修通这个部分。然后,我们才能够像一个成年人那样来对待关系,对待彼此的需求。
张歆艺曾在节目上被问到,在意老公袁弘拍吻戏吗?
她现场直言:不在乎,回家还不是照样跟我睡。
简直拊掌赞好,多么通透。这是成年人的相处模式,允许一段关系既满足自己的核心需求,同时也能让另一半更多地做自己。而这样的相处,是弹性的、包容的、非常具有建设性的。
结语:
有个朋友说:大S和汪小菲离婚,也是一件好事。至少,这两个妙人又可以谈一段新鲜的恋爱了。
依我来看,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换了一个新的人谈恋爱,但谈的还是旧的恋爱。要想真的让自己的亲密关系有所突破,我们就要有勇气去逐一面对一些东西:
比如那些僵化无弹性的行为。为何你会将社会领域的控制带到亲密关系里来?为什么你的自我控制会向他人不断地延伸?
比如那些细细碎碎的情绪。那些痛苦到死、恐惧到发抖、愤怒到想杀人的感觉都是真的吗?这份感觉让你感到熟悉吗,又回忆起哪些过去呢?
再比如那些固着卡住的人格。世界真的是围绕着自己的心念转的吗?如果对方拒绝自己,还有没有其它的解决方案?
去动用我们的现实检验能力。去动用我们的元认知。去动用我们非常辛苦一点一点长出来的心智化。
你值得,最好的亲密关系。
我们吞下了很多“屎”而不自知?
那些难以消化的有毒情绪,
是如何伤害我们的。
今日12:00直播,一键预约
2021-11-25
2021-11-24
2021-11-23
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