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图画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三种策略很有效!
第二届绘本教学研讨会获奖征文选登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低年级图画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以《团圆》一课教学为例
文/荣建伟
【摘 要】内容提要: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语文专家对此的论说不尽相同。中国教育学会陈先云理事长总结了四个方面,即语言理解、 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情趣。全国小语学会前会长崔峦先生概括为五个方面:人格雏形培养、培养语文能力、提升阅读素养、有自学 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比较二者相同之处是都提到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可见做到读得懂、用得对,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之一。
【关键词】图画书 猜测感知 品读细节 创意小绘本 运用语言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是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之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体现于在实践中学 会运用语言。根据语文的特性,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学生需经历 “理解语言—实践运用—学会运用”的过程,才能达到真正学会运用 语言。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尝试借助图画书引领学生经历这一过程, 与课内学习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
以二年级阅读图画书《团圆》为例:
《团圆》曾荣获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它将民族传统文化、现代生活内涵、儿童心理情感恰切而有机地融为一体。作者用 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儿时古老的安徽小镇上,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过年的情景。
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为教学目标,确定了三个板块的教学活动,建立起“整体感知结构——深度阅读细节——表达团圆之情”的思维训练过程。
策略一:借图猜测
——整体感知结构
图画书阅读中,借图猜测,能够激发好奇心、培养阅读兴趣。同时它也是整体感知故事结构的主要策略。借助“猜测——验证——完 善”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故事的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结构。
教学从观察封面、猜测故事开始。“这本图画书会讲什么故事?” 结合刚刚过去的春节猜一猜,再带着阅读期待,完整地翻看一遍故事, 感受情节的温暖,内容的圆融质感。
独具匠心地提示:留心观察封底的画面,关联着看封面和封底。
学生观察,先猜测“画中是哪里?从墙上的照片看懂了什么?” 然后,把封面和封底关联起来,“想想跟封面联系起来看,有什么感受?”最后,帮助学生对“团圆”形成完整的认识——“我”家的团 圆就是爸爸、妈妈和我生活在一起。
学生能够从画面感受到三口人之家,人全才是团圆。即便人不在 一起时,工作间墙上照片中的三口之家,也表露着爸爸心中的惦记, 三个人的“心”在一起。“心”中人是全的,这也是一种团圆。
整体感知阶段,达到两个目标:把握整个故事的结构,即爸爸回家过年——全家度过欢乐的三天——爸爸又外出打工;也把握了故事的情感基调,即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对团圆的期望。
策略二:品读细节
——深入感受蕴含的深情
图画书以图叙说故事,文字点睛之笔补充画面未尽之意。观察画 面感受细节、图文呼应感受情感,在细读图和文的过程中,学生逐步 走进故事中,走向深度阅读。
◆细节 1:图文结合
——悟爸爸对妈妈和我的爱
读文字:妈妈也换上爸爸买的新棉袄。
看图画:爸爸过年才回家一次,他给我们还带回了什么?
学生细致观察图,发现了妈妈脚上的新皮靴、脖子上的新围巾; 地上的小飞机、圆椅上的饼干;还有那红红的皮箱里未曾拿出的花包 裹……再观察爸爸憨厚的表情,深情的眼神……文字没有写出的众多物品,都在画中呈现;文字没有写出的情意,都在画中流露。画里画外,满满都是爸爸对妈妈的爱。
再观察,发现墙上的全家福了吗?对比封底的全家福中妈妈的衣 着,猜猜这是什么时候的全家福?是爸爸去年过年归家时照的吧?!
观察细节使得学生能够静心感受爸爸对妈妈深情的爱意,对我深厚的父爱,对家浓浓的爱。这个外出盖大楼的男人,一年回家一次, 他对妻儿的所有爱意都融进了过年给妻儿买新衣、玩具之中。他用坚 实的臂膀担起全家人的幸福。这是流淌在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的情 感。看着画面,唤起了多少成人的记忆啊!
图文结合,品读“团圆”的第一幕,温暖了每一个看故事的人。
◆细节 2:图说我的变化
——感受我对爸爸的爱
亲情来的有些突然,开始时的确很遥远。爸爸刚回来抱着我亲, 我吓得大叫。熟悉了两日,在爸爸为这个家补窗户缝、刷新门漆、换 新灯泡……忙碌不停时,我看着感受着,心中接受了这个高大的男人, 为他端上了热腾腾的的水。或许有语言交流——“爸爸喝口水吧……”
但是图下没有语言描写!也许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看,中间画面里父亲沉醉在女儿的爱意里。四张图里的爸爸都是抿着嘴,充满笑意。而我看着父亲,大大方方地端上了热水。这是我 主动表达,父女亲情弥漫在画中。
看,右图,小小的我呦,放心地把手交给高大的他。父亲的手是那么温暖而踏实。由害怕转为主动表达爱意,再到信任地让你牵我的手,父女亲情跃然纸上。我心中的爸爸,终于在此刻“叫”出了声。
图说我的变化,品读动作,领悟情感,图画书的“画”传递着情, 此时无声胜有声,图说胜于文说,画出了故事情感的转折点,后续情感一路深化。
◆细节 3:以围巾说亲情
——寻幸运币就是寻团圆
关注细节——围巾。观察围巾的样子,能看懂什么?画面中围巾一会儿搭在肩膀上,一会儿飘成了一条直线,一会儿围在脖子上。由围巾的变化,猜测我在寻找幸运硬币时的心情、动作,想想只是为了一枚硬币吗?
品读“……不见了!我的好运硬币不见了!我冲到院子里,院子 里全是雪,我的好运硬币在哪儿?”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着急”,没有写“伤心”,也没有写“四处翻找”。但是一个“冲”字,两个叹号,一个问号,精炼的文字写出的“急”。
与文字相比,图画是丰富的,有五幅小图组合,画出了“我”在 冰天雪地里四处寻找的过程。那小围巾啊,不就是这过程中,我的动作缩影吗?飘成直线的围巾,敞开的小红棉袄,准确画出了我跑出门 的速度,表明了我的急切;耷拉的围巾,是我根本就顾不上的表现; 就要掉了或者已经掉地上才把它围一下,围在脖子上的围巾更表明我 的心急如焚;坐在雪地里大哭的画面充分表达了我伤心欲绝。
品读图画的细节,深入探究情感。生活在父母关爱中的学生才第 一次体会到书中的“我”对这枚硬币的珍爱。一年才见爸爸一次,这 枚硬币是父爱的象征,是“团圆”的实实在在的证明。小孩子不懂什 么是团圆,“我”只知道过年爸爸才回家,爸爸回家才有这种父爱; 这种幸福,也许都是这枚幸运硬币带给“我”的。也许“幸运硬币= 团圆”,就是孩子的逻辑。“幸运硬币”与“父爱”与“团圆的幸福”, 神秘地联系在一起了。品读至此,学生才会明白,为什么丢一枚硬币, 我会如此着急的真正原因。
品读图画的细节,促进学生慢慢咀嚼画面,感受情感;用朗读文字,表达情感;图文相得益彰,对“团圆”的珍视尽收眼底。
品读细节策略基于图画书本身的特点。图画书画面是精心构思, 用心绘制而成,阅读中关注细节,能够发现图画的密码,参透故事的 真谛。这是课内语文阅读无法达到的效果。对于形象感知占主导地位 的低年级学生,借助阅读图画书提高品味细节的能力是有益有效的途径。
策略三:创意小绘本——学习用“图画+文字”表达情感
团圆是春节最重要的情怀。本学期开学正值刚过完春节,我引导 学生在品读细节后,回忆过春节时的感受,“说说自己心中的团圆是什么?”课堂发言情况显示,父母就在身边的学生对团圆的感受就是 全家团聚,有的是亲戚过年时的团聚,有的是祖孙三代的合家欢,有的是跟随父母旅游。这部分学生心中的团圆是其乐融融的团聚,是具 体和物化的。
另一部分学生因为父母有一方或是双方都不在身边,团圆是一种企盼,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他们没有具体表达的内容,怎么让这部分 学生也能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呢?我借助创意小绘本来帮助 所有学生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即“画一画你心中的团圆,其中有些细节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借助构图、形象、色彩等图画元素,学生再交流时,借助小绘本变得有话可说,有条理表达了。提升最大的地方在于关注了细节,学会了运用细节表达深刻的感情。如图 2 的同学说起了逛庙会时,爸爸把她驮在肩膀上,她坐得高高的,能看到很远的人,看到很远的表演, 感觉自豪极了。画中她坐在爸爸肩头的背影就是细节描绘。
团圆在中国人心中是浓浓的亲情,孩子们从小在这种圆融的氛围 里生活、成长。但是,如没有这次阅读《团圆》,这种情感只隐藏在心底。是这次阅读,让孩子徜徉在图画与文字中学习理解,触摸到了这份浓情;更在创意小绘本中学习表达这份幸福。
图画书是文学百花园中瑰丽的一朵。它在方寸之间,构思丰满的画面,运用朴素的语言,展示丰厚的内涵。解读图画书的密码,远不止本次案例的三个策略。图画书教学充满情趣,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 养的图画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多种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包括对图 画语言)。我校的图画书教学,目标更明确,策略更贴合儿童,也将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作者
北京教科院丰台实验小学,荣建伟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有金点子,我有好平台!绘本教学欢迎您前来投稿!
• end •
主编 | 姚颖老师
本文编辑 | 陈威然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绘本教学公众号!
以绘本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