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讨|教师在绘本课堂中应该怎样使用教师语言呢?跟随陈老师来探究吧!

陈小杰 绘本教学 2021-05-26


第四届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

研讨会征文选登





 图画书教学教师语言的思考


摘要

图画书教学日渐兴起。在教学中,图画书的教学语言引起笔者思考。在一定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和图画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笔者对低年级图画书教学中规范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和策略研究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图画书;语言;低年级;策略


近几年,随着图画书阅读的日渐兴起,图画书教学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在图画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阅读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此,笔者通过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对图画书文本语言的探究,形成了对图画书教学教师语言的思考。


一、规范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一)是提高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的需要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标基本理念的阐释,启示教育者图画书教学教师的语言需要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且引导语有助于学生感知图画书丰富、生动的语言,对图画书养成良好的认真观察的习惯,并掌握一定的阅读图画书的阅读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在阅读中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最后让学生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规范教师语言,是提高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的需要。


(二)是正确把握图画书教学特点的需要

图画书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者全部用图画来表达内容的独特的儿童文学体裁。在图画书中,图画发挥着与文字同样的叙事功能,它已远远的超过“照亮文字”的陪衬地位,而成为图画书的主体、生命。连贯性、趣味性和整体性是图画书最基本的艺术特征 。基于以上图画书的概念和文体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富于启发性,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文字之外蕴含的丰富、生动的图画语言。因此,规范教师语言,是提高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的需要。


(三)是了解学生对图画书阅读的需求

了解学生对图画书的阅读需求,首先得了解学生。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0—2岁是儿童的感知运动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的永久性。2—7岁是儿童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初步的因果联系,做事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7—12岁是儿童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多元性和可逆性,能够依据具体的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的思维。12—15岁是儿童的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逐渐走向抽象化,文字符号等语言和逻辑思维开始蓬勃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给予笔者启示:教师在进行图画书教学时,要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的认知特点,遵循学生客观的身心发展规律,综合运用文字语言、肢体语言和活动语言,借助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图画书的丰富内涵走进学生的心里。规范教师语言,是了解学生对图画书阅读的需求。


基于以上对课标、文本和学生的分析和思考,结合在小学低年级图画书教学时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图画书阅读的策略。


二、图画书教学策略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小策略。笔者日常小策略主要有:第一,吸引注意力。在学生的视觉皮层区,当看到老师的肢体语言时,学生会利用简单易操作的动作,条件反射地给予回应,形成互动。教师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情景对话法”,即用师生约定好的小口令适时吸引学生以分散的注意力。第二,自己制定规则。在运动皮层区,学生会根据设计“动”的驱动性任务,有目的地倾听发言人的内容,从而提升倾听实效。教师可以指定“倾听与发言”的主题,通过全班讨论,确定出“当别人发言时,我做些什么”?制定出一些具体、可操作、实用的规则。如:别人读课文时,我的手指指着默读,然后听他读的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最后给予评价。第三,让学生当小老师。两个学生一组,老师先分步骤讲述一个重要知识点,然后开始鼓励同伴之间传授老师刚刚讲的内容,梳理思路。老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观察学生的理解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或调整课堂。第四,同伴交谈。具体方法是:教师提出一个本课核心的探究问题,学生先独自思考,然后再进行讨论,交流和互通想法,进行质疑或思辨,最后达到意见的统一。


(一)运用简洁、押韵、多样化的教学语言

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因此思维认识具体、好奇心重、喜欢新鲜的事物,对于语言同样如此。如果教师课上总是用一成不变的语言进行教学,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不知不觉中产生疲劳感和倦怠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不知不觉随之下降,出现走神、溜号等常见现象,从而学习效果也会差强人意。这时学生还会很委屈,因为他们也不是故意的,多数原因是控制不住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使用吸引注意力的各种技巧,如韵语儿歌,就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区,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成功吸引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同样表示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教师可以将要求编成小儿歌,和学生形成“暗号”:“小嘴巴,不讲话;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要听清;小脑袋,快思考”;“老师嘴里说什么?大家耳朵要听好”等。又如:要表达让孩子坐好的要求,我们可以说:“一二三、请坐端”;“谁最认真?我要看眼神”;“看看哪位同学的背最直呀!像棵小松树!”等方式来将开小差、打瞌睡的孩子唤回到课堂中。正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小兔子和大兔子展开的语言:我爱你有手臂这么宽;我爱你像小路延伸到小河那么远;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同样是表达爱,小兔子的语言却妙趣横生,多彩纷呈。这样的语言,简洁生动而丰富,课堂教师使用这样的语言,儿童就像在阅读习惯培养的绘本小故事,十分喜闻乐见。久而久之,儿童在和老师 “约定”的暗号中,将会逐渐将教师主动的“管理”变成自主的自我心理暗示,形成自我管理。



(二)运用商量、引导、倾听式的平等对话语言

在组织绘本活动时,我会更多地使用“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呢?”、“你还有其他更棒的金点子吗?”、“如果是你,你该怎样做?”等诸如此类的商量和倾听的字眼。有时也会有一些带有假设性的词语来设计相关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敢说,不怕说错,在说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恐惧、害怕这一情感,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假如你是那位牙医,当你看到鳄鱼这个庞然大物后,你是什么反应?如果你是鳄鱼,当看到一个拿着工具要拔掉你牙齿的医生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通过一系列假设性的问题来让学生获得体验、进而思考,让处在前运算阶段的他们充分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调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意见,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绘本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让学生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给予方向的引导,进一步感受绘本的意义。例如:生活中你害怕拔牙吗?如果你遇到害怕的事情,你会怎么做?交流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动作、语言来表示自己的情感,在具体的角色体验中设身处地去感受鳄鱼和牙医之间相互恐惧、害怕的心理,这也遵循了皮亚杰理论中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做事总是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特点。当学生对阅读问题进行回答后,教师可以借助引导语,促进学生思考或悄无声息地传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执教图画书《阿利的红斗篷》时,在最后的结尾处教师抛出启迪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阿利为什么非要千辛万苦地自己亲自制作红斗篷呢?这时,学生会脑洞大开,进行各种猜测。在学生的猜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最后小结。借助小结语,教师揭示图画书故事中阿利努力追逐梦想的主题,将学生的思维聚合。



(三)注入生动、正能量、新颖的鼓励语

在《大卫,不可以!》这个绘本故事中,大卫妈妈为了帮助大卫改掉生活中的坏习惯,口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卫,不可以!再看大卫的表情,一脸淘气。这句话仿佛成了魔咒和兴奋剂,妈妈越是说,大卫越是花样翻新地搞破坏。直到文章结尾,大卫的妈妈把大卫搂在怀里,无比温柔地说了一句:大卫,我爱你!此时的大卫仿佛一下子变了,竟乖巧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笑了。这个故事,仿佛折射了许多“坏孩子”的影子。其实,无论是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态度差的学生,都离不开老师的鼓励,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他们将老师的表扬视若瑰宝,倍加珍惜,甚至作为同学之间可以炫耀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在表扬孩子们时,老师表扬的语言也应该浅显、生动、儿童化。如: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说“你真棒!故事讲得真生动!”“瞧,我们班的故事大王又在展现他的魅力了,观察得多仔细呀!”。当有的学生读课文读的很好时,我们可以说“你就是我们班的小黄鹂”。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在课堂上使用“你真棒”、“很好”、“大家说好不好”等老调重弹的语言,时间长了,学生会觉得老师的表扬很廉价,没有什么新意,也就不再目不转睛和全神贯注倾听了。因此,鼓励语要具体、生动、指向性强,契合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



(四)富有感情的范读

古人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这启示我们: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没有情趣、就难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用说是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了。《狐狸和大熊》是国内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王蕾博士创作的一个绘本故事,讲述的是狐狸和大熊一起种地,狡猾的狐狸总是想方设法占便宜,最后却被憨厚而有智慧的大熊狠狠教训了一顿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情节十分丰富曲折,语言生动简洁而富有特点。在示范朗读时,教师的语气有时高,有时低。声音高而又有重音强调时,学生体会到了狐狸占便宜后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声音低沉隐秘时,学生感觉到憨憨的大熊虽本性老实,却十分有智慧,以狐狸之道还治狐狸之身,特别了不起,特别痛快。在示范朗读中,儿童会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感受潜藏在故事背后的情感。平时教师的教学也是一样,枯燥乏味的课堂注定没有生气,没有活力,就像一潭死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注意力自然无法集中,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因此,结合低段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点,需要教师课堂的语言有趣、形象、富有感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范读一篇课文,或感伤、或兴奋、或激动亦或平静中带着重音和停顿,将孩子带入一种特定的图画书阅读语境中,感受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久而久之,儿童的情感将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熏陶和升华,积淀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课标的目标要求悄无声息的落地。


以上,是对图画书教学语言的点滴思考。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教师有效的图画书教学语言,还需要自身在图画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学生的性格心理等发展规律,不断摸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王蕾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9



作者简介

陈小杰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


往期精彩

1“家长的言语影响”——故事讲读之《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2品读语言,训练仿写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教学与思考(上)

3品读语言,训练仿写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教学与思考(下)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求点赞、求转发

• end • 

主编 | 姚颖老师

本文编辑 | 张淼欣

以绘本之名,

陪您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