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奥美广告人转行保险,因为看到太多同行猝死的新闻……

姜茶茶 2024-05-30

都说广告人的终点是保险,

但是保险真的好做吗?

我拜访了5位广告人,

有4a有local,

听听他们的说法:



小布/7年广告,曾就职口碑、奥美、蓝标等,目前友邦7个月。


12年的时候,我在蓝标上班,有个员工在乘坐电梯时,遭遇电梯意外坠落而身亡。16年,我在北京奥美公关,有个同事意外去世。这两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广告就是个“高危”的行业,我一定要做好保障。于是我从24岁开始,就买保险了。



保险是个to c的业务。相比于to b的业务非常不同。to b 其实是有组织目标的,to c的业务,则不一样,个人也许今天这个人看到朋友圈有人生病了,突然就下单了。所以to c生意更需要好的心态。

等我做了保险行业后,才发现我在24岁买的保险有多坑。那是一份招商信诺的重疾险,重疾只保到60岁。但是现在人均寿命都80多,是个很糟糕的保险。

保险里面的门道,真的特别多。我会看大量的案例去学习。现在很多公司的合同就一百多页,让你根本不想看下去。但其实里面有很多的“陷阱。” 

比如一些组合险,告诉你保额是70w,但是它是意外险保额是60w,重疾的是10w,所以总体保额是不太高的。


还有很多保险公司的意外险的条款特别夸张,比如说你自己开车出了意外。但是合同中规定“驾驶无有效行驶证机动车这样的免责字眼”,但是如果这段时间你在换证,那么就可能不符合赔付的条件,赔不了。

还有比如合同中有“要求公共交通工具or营运车辆”,假如你坐滴滴遇到意外出事了,但是滴滴很多是没有营运证照的,保险公司可能就不赔付。

提醒一下职场人们,如果要配置重疾险or医疗险,要趁早。35岁以上的现代人,都多少会有一些小的问题,比如甲状腺结节啊,乳腺结节啊。那么买保险的时候,这个部位可能就会被排除了,或者要延期3年才能买进去。 

以及现在很高发的抑郁症,也会有核保的问题。如果去过医院,医院给你开过确诊证明,那可能就无法购买重疾险了,因为抑郁症不可能痊愈,所以保险公司只认大医院的确诊报告。我有一个朋友,觉得自己快抑郁了,赶紧买了个重疾,然后再去医院检查,非常的机智。 

现在广告行业确实不太好,之前奥美有个同事,干了16年,我最近发现他也加入了友邦。也非常欢迎大家咨询我买保险,或者加入我的团队。


乔伊丝/广告+快消5年,明亚1年


曾就职北京奥美公关、上海BBDO、上海赞意、新消费、以及头部快消品牌的品牌经理。在22年6月的时候,因为生病做手术,暂停了一段时间工作。自己的保险理赔了,也因此对保险行业感兴趣。但那时我主要还是接freelancaer的工作,犹豫了半年才决定加入保险。



待过了甲方、4a、local、500强快消、新消费,我发现职场的现状是,哪里都不太快乐。工作换来换去,可在职场上看不到任何我想成为的样子。我30岁了,会有意识地观察那些35岁40岁的职场女性,我发现她们似乎都没有我期待的松弛和自在,职业野心和个人生活好像永远无法共存。所以我开始意识到,也许职场是一条死路,这里没有我想要的未来。



我的保险是在明亚买的,所以现在自然加入了明亚。明亚是一个保险经纪公司,合作很多主体公司的保险产品。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品牌集合店,谁家的保险都可以卖,所以也更中立一些。


在初期,我花了很长时间克服“做保险不体面”瓶颈,我一开始只敢在私下里小小营业,但没想到大家都挺信任我,大概只花了两三个月,我就做到MDRT了(全球百万圆桌寿险会员),可以理解为保险行业的精英认证。我意识到大家是认可我的,也就慢慢没有羞耻顾虑了。高的时候收入有6~7w一个月,低的时候只有几千,但总体来说比上班还是好很多的。


和很多代理人不一样,我不直接向客户推销。我有个人公众号和小红书,平时写一些个人成长的文章,靠建立个人ip来拓客,很多客户都是主动来咨询。



我从来不在朋友圈里发产品的广告。我只会中立地做科普,甚至吐槽某产品很垃圾,或者讲述些客户故事,ta发生了什么保险相关的事情。但是别人往往不知道我具体卖什么保险,只有他们问到我才会说。 

好的销售是要给别人提供价值的。有的时候“慢即是快”。你如果努力推销,客户会感受到你的急迫,反而会有抵触心理。甚至我有时候会劝退客户,不适合的产品不要买,他反而会更相信你。 


我有一个客户,在她25岁的时候,找我买了一个10年期,每年存10万的储蓄型的保险。把这10年的保险缴纳完成后,她每年可以拿到几万块。她准备35退休,去云南享受生活。像这种“提前退休”的生活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向往的,保险就可以帮助你去实现。买保险是前期主动存钱,后期被动收钱。对于年轻人来说,挣钱的时候强制储蓄,不把钱挥霍掉,到了年纪大一点,这份资产就会有被动收入。



大吉/广告5年,友邦5个月,广州


决定做保险,是因为一直在格子间里工作,感受不到四季变化的生活,特别是加班频率很高的时间段,一整个感觉自己和世界隔绝了。同时,我也在思考,三年后我是不是还在原地踏步?五年后广告公司还需要我吗?十年后我会遗憾吗?



最后一份工作是在电商广告公司任职客户经理,离开后开了个小的平面设计工作室。但是无休止的加班,睡前和睡醒后的第一时间都是打开电脑先处理工作,作息混乱,感觉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换钱。最后决定合伙人继续经营,我辅助商务部分,正式加入友邦。


相对众多优秀新人来说,我的收入在中等水平。主要原因也是我个人不是很卷,一个月可能只有1/3的时间在谈客户,其余时间更多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增值自己,以及重建生活质量。



与客户建立连接度的方式有很多种,我比较多会从朋友圈找话题去连接,比如有朋友发旅游的照片。我就会和他沿着旅游攻略等话题去展开,顺着旅游的话题提到旅游保险,3天保障只需4块钱;尽管这类型的保险公司和我都是不赚钱的。但是能通过这个去给到客户一些良好的服务体验,建立心智和观念,以后在选择保险的时候就会想到我。 


现在经济环境的改变,大家都会觉得保险不好卖。其实相反,增值类保险的长期收益、简易打理的特点会受到大家的关注。比如我朋友圈有一位客户是投资小白,他毫无经验但进入了投资市场,最后成为了“韭菜”,后来我帮助他,通过合理的规划,实现了财富稳定增值的小目标。 


作为销售,被拒绝太正常了,我很认可一位朋友的说法:做生意的,就别指望别人跟我说好话。所以我很坦然,被拒绝了就复盘,调整好就行。我某位同事就是,心态非常强大,在他发微信给好友介绍近期产品利好的时候,好友直接回了一个“滚”。他就回复:“你要让我滚过来,还是滚过去。”


也许在一开始,销售的地位是低于顾客的。但是当客户需求被激发,我们的地位其实是平等的,产品为客户解决问题的工具,我是提供服务的人,彼此之间是互惠互利、互相成就的关系。


我很喜欢做保险,因为身心是自由的。可以在工作日不拥挤的时候探索城市,可以在想旅游的时候说走就走,可以边玩边交朋友边工作。


同时资源也是可以被打通的,我的一些保险客户会给我介绍设计的单子,设计工作室的同事和客户也有一部分成为了我的客户;现在,友邦的保险代理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61.2%,甚至有3位博士、72位硕士,81位来自清华、北大等全国TOP10学府,44位海归。与一群很优秀的人同行,你说我怎么能做不好呢?



广告行业转行保险的也有很多,最近加入我团队的事业合伙人,就是我原来广告公司的同事。而且在我们小team就有另一个是3年前从资深广告总监转到友邦的。


保险销售会是一个职龄很长的职业,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是小爆发的阶段,比如当你从单身变成有家庭再到宝妈,这过程中新认识的朋友都很大概率可以成为你的客户;所以也没有了年龄焦虑和中年危机。



Stella/10年乙方和甲方,友邦8个月,上海 


我是上海大学广告学专业毕业的,那个时候以能进4A为荣。毕业就进了BBDO,那个时候办公室在港汇42层,我成为了一名阿康。那个时候已经感觉广告在向digital方向转化。于是进入了im2.0、karma。后来乙方就做腻了。就去了饿了么,做综合运营,偏品牌和内容的方向。离职我又进入了美团,依然做运营的工作。


目前保险做到第八个月,做了保险,才知道达到拿到高收入,也并不容易。收入最低的一个月,只有五六百块,收入高的时候,有一万多的水平。 


其实越是认知高的人,对保险的接受能力越强。而认知低的人,往往对保险非常抵触,一听到保险,就觉得要骗他钱似的。不过也可以理解。


做得好的代理人要“三访”,就是每天要线下见3个人。凡是有机会约出来的人,都要约出来。


碰壁的情况非常多,我朋友圈有个前同事,她发朋友圈说,比较闲可以约。我就去约她,她说可以。然后我再继续问她时间,我那个话刚发出去,就收到了一个红色感叹号。我发现自己被拉黑了,非常好笑。


希望在我这配置保险的人,能清楚自己买了什么,保障什么,没有欺骗。改变大家都是觉得保险就是骗亲戚朋友钱的观点。我卖的每一份保险,都对得起自己良心。



灵玲/8年媒介策划,河海大学,媒介策划,友邦1年,上海 


我就职于WPP旗下的wavemaker,一直在服务表类奢侈品。后来去了阳狮,服务头部快线品牌,直到23年初离职。



其实很荣幸有机会在4A广告工作,也遇到了很好的团队,但是工作干到后面,感觉成就感越来越低了,痛点也越发明显。


①课本上的广告人想法天马行空,创意为王;现实中无穷无尽的机械化做方案,创意匮乏疲怠。


②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没有时间维系工作以外的朋友关系。


③行业流动性太大,大部分通过跳槽来提高收入水平,并且需要通过换工作接触不同项目提升自己,但新团队磨合成本又较高,职业规划很迷茫。


④工作节奏难以自己把控,需要跟着项目走,经常没法正常吃饭,过度消耗身体。


于是就考虑转型,与其每天怨声载道,不如主动给自己一个机会,一眼看到底的生活和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未来,我选择了后者。



转型前,我去参加了友邦的分享会,听各行各业的人分享转型经验和期间遇到的困难,以此来评估这个行业和公司是否具有竞争力,以及我能否适应这样的工作。而且正好国家也有了个人养老金的政策推出,我觉得是个很好的机会,就此转型保险代理人。 


转型起步时期的客户主要是老朋友,原同事,客户转介绍,本身也都非常有保险理念,也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此外在工作之余,我难过一些兴趣爱好,认识了更多的新朋友,在上海这个城市,有相互信任的朋友是非常珍贵的事情,这个也是之前行业无法带来的。


做了保险之后,会发现熟悉的朋友并非第一顺位的客户,有些未必在保险理念上一拍即合,很直接地拒绝,或者有些不希望把朋友关系变得复杂,但她会把有需求的朋友转介绍过来,换一种方式支持。所以不用担心自己原本的朋友圈狭窄,机会是可以经营出来的。


现在全职做保险已经1年了,收入基本和之前的持平,但是目前的工作时间,不再加班熬夜,工作时间少了一半,可以灵活安排业余生活,在友邦有一套升级打怪机制,只要达到某个等级,就能升职加薪,无需等到年底总结,无需和同事竞争职位,也不需要老板的一言评定。



说实话这期文章写的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每一行做行都挺不容易的。。。——————————
营销行业社群,新一批的群友已经来了:
扫码进群,要备注自己的公司否则不通过!!
你可能还想看:去年很多新消费品牌跌了30%,可能要倒闭一波了。。。
开广告公司赚钱吗?1000w尾款还没拿到,公司先关门了
现在4a比稿都这么卷了吗,为拿下客户竟“作弊”?瑞幸市场部年终工作总结.pdf
2023离谱广告年终盘点,广告圈烂番茄奖来了!
10年前,奥美一个客户月费就有60w。

扫码点击关注:广告圈最犀利的博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