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保护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 科学队长第二季上线

2016-10-28 沈佳音 知识分子


导语:

      由顶级科学家出马,在电波中为孩子们讲科学,《科学队长》想做的就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保护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因为,“这是我们成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撰文 | 沈佳音


  


恐龙到底是怎么灭绝的? 美人鱼真的存在吗?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到底有多懒?《少年派》里会发光的大海是怎么回事?

《哆啦A梦》里的记忆面包真的有吗? 

熊大和熊二真的是兄弟吗?明明长得不 一样好吗!

......


9月20日,饶毅鲁白谢宇三位科学家创办的自媒体《知识分子》推出了面向孩子们的音频科普节目《科学队长》,由科学家为孩子们讲科学。


这个队长阵容堪称豪华:古生物学家、世界上命名恐龙有效属种最多的学者之一徐星还原恐龙的世界,长期漂在海上的海洋生物学家刘敏探寻神秘的大海,带领项目组发现了2728颗小行星的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讲述宇宙的奥秘,生物学家、三十岁成为教授博导的超级奶爸王立铭再讲讲藏在动画片里的科学。


“在懵懵懂懂的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让他们对世界有好奇心,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真理有追求的欲望,这是我们成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北京大学教授饶毅说。 


朱进主讲的《天文学家讲述宇宙奥秘》


1需要科学家亲自出马吗?


电波中,中科院研究员徐星带着孩子们坐着时光机回到两亿年前的恐龙世界,那里有比大型公交车更大的霸王龙,也有长着四根像漂亮丝带一样尾羽的耀龙。《自然》杂志在2012年曾为徐星写过这样的评语:“他已经给60多个物种进行了命名,比今天其他任何一个在世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所命名的都多。”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徐星每周都差不多会抽出一天的时间来做科普。这源于他儿时的经历。他1969年出生在新疆伊犁,当时的物质条件非常贫乏,甚至忍饥挨饿,但幸运的是,他当时有机会阅读到许多书籍,尤其是科普类,这为他后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一 定的基础。


所以这些年他一直热衷于科学传播,而古生物在青少年中又有很大的魅力,尤其是六到八岁的小男孩,几乎没有不喜欢恐龙的,他觉得这对孩子们将来喜欢自然,乃至自然科学都是很好的引导。


徐星也尝试过许多形式,如写书、做纪录片、开讲座等,他的文章《飞上蓝天的恐龙》还被选入了小学课本。当听说《知识分子》要制作科普类的音频节目《科学队长》时,他眼前一亮,他想起小时候,每天最期盼的一件事就是听收音机,乃至现在都依然记得儿时从收音机中听到的娓娓动听的声音。


徐星主讲的《古生物学家还原恐龙世界》


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有两个女儿,经常被追着问“为什么”。他也是个科普达人,去年写了三十万字的科普文字。不过当他刚接到《知识分子》的邀请时,他拒绝了:“给孩子讲科学不需要科学家亲自出马吧?涉及的知识点都很浅显。专业的播音主持讲故事不是更有优势吗?”


但《知识分子》坚持请科学家来主讲,因为他们认为平时大众总觉得科学家很遥远,如果能由科学家亲自来讲相关的领域,不仅更有可信度,也直接拉近了孩子们与科学的距离。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给未满月的女儿读《给宝宝的量子力学》。作为学霸奶爸,王立铭也热衷于给女儿读绘本,有一次,他给女儿讲血液里有红细胞和白细胞,但女儿没什么兴趣。“我反思,她还没怎么见过血,我突然给她讲一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东西,她还没有那么大的好奇心。还是孩子们接触过的东西,对他们比较有吸引力。”孩子们都爱看动画片,于是,他干脆讲起了动画片里的生物学,一年52期,每期一个主题,比如海底总动员里的多莉为什么会失忆、喜洋洋到底是什么羊、蜘蛛侠的蜘蛛丝到底有多强大。


录了十几集后,王立铭爱上了这个节目,找到了给女儿讲故事的感觉。而且他发现孩子们经常有出人意料的想法。当他播完“《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到底有多懒”这期节目后,就有孩子追问他:“树懒这么懒,怎么没有天敌啊?”“它的肉不太好吃。那它怎么把自己变得不好吃的?”


朱进则有些担心对于抽象的天文学来说,单纯依靠音频,孩子们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也是厦门大学教授刘敏的担忧,很多海洋生物对孩子们来说比较陌生,不过,她觉得先靠听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可以依据我的描述,自己先画出来,然后家长再帮忙找相应的图片对照着看。”


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和《知识分子》的工作人员一起编故事,在语言上儿童化,还尽量选取孩子们关心的问题,比如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有没有美人鱼。“小朋友都在 《海底总动员》里看过小丑鱼尼莫的故事,那我们就给他们讲讲小丑鱼为什么生活在有毒的房子里。还有大人可能都不知道,小丑鱼小时候是雄性的,长大了自动又变成了雌性,这又是为什么?”刘敏说。 


2新的畅游空间


《海底总动员 2》上映时,王立铭带着五岁的大女儿去电影院看。这一集里,章鱼汉克是一个大彩蛋,它随时可以变形变色,增加了不少笑料。王立铭和女儿看得很欢乐,但女儿并没有因此提问。于是王立铭就主动设问,立刻引发了女儿一系列的问题。


“章鱼为什么会变颜色啊?”

“因为它们的皮肤下面有好多装满色素的细胞,需要变色的时候用力把它们一挤,其他动物就能看到了。”


“为什么色素用力一挤就能看到啊?”

“你想哦,你那颗红色的弹跳球,远看是不是一个小红点点?那我要是把它用力压成一张大饼,再看是不是就很显眼啦?”


“哦,明白了。那它为什么要变色呢?是要吓唬别人吗?”

“有时候是的。不过它有时候变色,是为了躲起来让其他动物找不到。”


“为什么它要让其他动物找不到?”

“这样一来,遇到危险的动物,章鱼就能成功隐藏起来不会被吃掉啦。” 


“为什么它要隐藏起来不被吃掉啊?它们很害怕被吃吗?”

“爸爸可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害怕。但是你想,如果它不会隐藏起来,很容易被吃掉了,就没法生小宝宝了是不是?没法生宝宝的话,过几年,我们不就再也找不到它们了么?”


“为什么再也找不到啊?”

“因为章鱼和我们一样,也会老,也会死的。” 


“为什么我们会死呢?”

“因为......”


一个问题又生发出无数的问题。“很多家长现在会说,这么小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应该保护他的好奇心,别把什么都告诉他。这是对的,但是反过来,有时候我们需要适当地提供一些信息,这样他才能发掘出更多的问题,或者是更多的想象。我觉得想象力也需要一些知识作为基础。”王立铭说。


《功夫熊猫 3》里构建了一个如世外桃源一般美好的熊猫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得。但作为生物学家,王立铭本能地意识到这世间不太可能存在熊猫村,除非是在熊猫繁育中心;因为成年熊猫喜欢独居,每只熊猫都会独自占领很大一片领地。


“错误不错误并不重要。孩子们可能一开始从中看到了齐心协力惩恶除暴,这是人文的熏陶。但如果我们再告诉他们另一个生物的世界,让他们从多个层面去思考问题,不也很好,至少不单调嘛。”王立铭说,“这些具体的知识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孩子们无拘无束的自由想法,是他们好奇地张望这个世界的眼光。我期待我的故事能给他们的好奇和天马行空的想法提供一层新的畅游空间。这一层空间的创造者,是一种叫做’科学’的东西。”


王立铭主讲的《生物学家解读藏在动画片里的科学》


就像一直流传着牛顿和苹果的故事,为什么苹果掉落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件,在科学家的眼里,就是发现宇宙法则的契机,而在普通人心中却激不起涟漪呢?这背后其实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孩子都有十万个为什么,重要的是寻求答案的过程。


科学上有很多问题其实至今也没有确凿的答案,但不妨碍科学家们告诉孩子们有哪些可能性。比如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朱进向来的观点是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性很大,因为银河系有一千亿个恒星,整个宇宙又有上千亿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面对如此庞大的宇宙,只有一个行星(地球)拥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了。


这个世界未知的远远多于已知的。刘敏有一集讲优哉游哉的海龟——世界的旅行家。海龟是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海洋生物,但刘敏说,科学家至今对它的洄游路线还不清楚,因为每只海龟的旅程都不一样,它们一路上要经历很多危险。为了保护它们,科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我给孩子讲这一貌似熟悉的生物背后的故事,就是希望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从小增强对海洋的关注。”


一位从事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国外知名学者曾经跟刘敏说,在她5岁生日时,她父母为她买了一副潜水面镜,并带她到法国里斯浮潜。自此,她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她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从事与海洋生物相关的研究,最终她梦想成真。


3为未来,埋下种子


从事海洋保护的刘敏充满忧虑:“人们对占地球70%面积的海洋的了解甚至还比不上太空!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我们从海洋中获得了很多,但对它的破坏也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在第三期节目中,她介绍了一种叫鲎的海洋生物,看上去有点像螃蟹,也有点像乌龟,全身披着盔甲,拖着一把长剑。这是一种比恐龙还要古老的动物,在地球生活了四亿多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然而,在中国南方一些地方,人们还是把它们端上餐桌。


“如果孩子们能多了解这些生物,他们可能会带着大人一起保护它们。”刘敏曾经在美国的新英格兰水族馆与一位志愿者聊天。志愿者告诉她,12岁时,他跟着父母第一次参观了水族馆,立刻就被海里的那些神秘生物迷住了,每年暑假都要去那里,与那些自己喜爱的生物待一段时间。慢慢地,他从参观者变成了志愿者,开始自愿为游客讲解,希望为更多人解答他们对海洋生物的疑惑,让更多人燃起对海洋的热爱。虽然他后来选择了学习计算机专业,但他对海洋的热爱并没有减退。而今,他每年又都会带着他的女儿一起来做志愿者。


这也让刘敏意识到海洋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可以向更年轻的群体延伸,甚至可以从幼儿和少儿开始。“让小朋友更早接触海洋科学世界,增加对海洋的了解与热爱,以后也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海洋的保护当中。”


刘敏主讲的《海洋生物学家探寻神秘大海》


徐星有时候甚至把科普看得比科研还要重要,这源于他对中国当今社会的一些担忧,比如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孩子越来越少。“未来社会一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科学知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远古的恐龙,还是天文学,都是离现实生活很远的学科。“天文学关注的是地球以外遥不可及的事物,似乎和人类世界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它不像其他学科领域那样,人们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切实的利益、满足当下的需求。”朱进十几年来一直在做科普工作,“天文学的研究是从单纯的好奇心出发,希望通过对天文问题的研究,去了解更多宇宙的秘密。而正是这种催人不断探索的好奇心,往往才会给我们带来出乎意料的发现,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且从长远来看,宇宙中的种种存在,最终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作为生物学家,王立铭脑洞大开,想把“有涯”和“无涯”更贴近一些。其中一个办法就是人类冬眠,如果能够把人直接速冻起来,就可以把人的寿命延长到几乎无限的水平。当然,这目前只是设想,但不妨碍科学家对动物的冬眠进行研究。在节目中,王立铭讲了鼹鼠为什么要冬眠:“这些  ‘为什么’,带着孩子们的思维在跨度巨大的思想世界里跳跃飞翔。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太多的‘理当如此’或者‘见怪不怪’。孩子的世界,也没有什么思考问题的圈圈和范围。这让孩子们的世界要远比大人的世界更立体、更丰富多彩、更有想象力。” 


本文原载《VISTA看天下》,《知识分子》获授权刊载。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最优激励 | 学术领导人 | 飞鸟青蛙 | 抑郁

屠呦呦 | 王晓东 | 白岩松 | 何江 | 张锋 | 杨振宁

大隅良典 | 科学队长 | 冬虫夏草 | 艾滋 | 疫苗

吃货 | 卢煜明 | 王小凡 | 核心期刊 | LIGO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长按二维码,关注知识分子



点击“阅读原文”,牵手科学队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